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司馬昭都有哪些心思?爲何會說路人皆知呢?

司馬昭都有哪些心思?爲何會說路人皆知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爲什麼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次子,晉景帝司馬師的弟弟,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父親。早年隨父抗蜀,多有戰功。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中郎將。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爲大將軍。專攬國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後,立曹奐爲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滅之。封晉公。鹹熙元年三月丁丑加爲晉王。鹹熙二年,司馬昭病死,享年五十四歲。數個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爲文帝,廟號太祖。

司馬昭的父親名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明帝曹睿死時,託付曹爽與司馬懿輔佐齊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與司馬懿互相排擠,經過激烈的權力爭鬥,司馬懿盡誅曹爽一黨,魏國軍政大權自此落入司馬氏手中。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不久廢除了已經成年但遲遲未能親政的曹芳,另立十三歲的曹髦爲帝,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剷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當長,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

司馬昭都有哪些心思?爲何會說路人皆知呢?

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於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在場的一個叫王經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裏,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薄弱,莽撞行動,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僕從、侍衛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

司馬昭都有哪些心思?爲何會說路人皆知呢? 第2張

後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爲人所共知。

司馬昭是個怎樣的人物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宣帝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早年隨父抗蜀,多有戰功。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中郎將。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爲大將軍。專攬國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後,立曹奐爲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滅之。封晉公。鹹熙元年三月丁丑加爲晉王。鹹熙二年,司馬昭病死,數個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爲文帝,廟號太祖。

青年時期追隨其父司馬懿西拒蜀漢,東御孫吳,北伐遼東。長期的戎馬生涯,造就了他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幹。執政後,政績卓著,甚得民心。

公元280年,三國歸晉,結束了“鼎峙數世,干戈日尋,流血百載”(《漢晉春秋輯本》卷一)的分裂局面。司馬昭爲統一全國作出重大貢獻。他是三國後期最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西晉王朝的開創者之一,在歷史上的作用可與曹操相媲美,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受到封建正統歷史觀的影響,司馬昭被世人視爲篡奪皇位的奸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了人們描繪一切野心家、陰謀家的口頭禪。這種評價似乎是對儒家綱常倫理、君臣名分不可顛倒觀念的完全肯定,是極不公允的,因此很有必要來澄清事實,重新評價司馬昭這個歷史人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