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杜甫一生顛簸流離,但也寫下過很歡快的詩

杜甫一生顛簸流離,但也寫下過很歡快的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後人尊稱他爲“詩聖”,與“詩仙”李白合稱“李杜”,其詩被稱爲“詩史”。

杜甫的一生有多半時光都在顛簸流離,歷經磨難,備嘗艱辛。他生活的時間恰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又因他出生於世代“奉儒守官”之家,對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一直都非常關注。

仕途的不順,戰亂帶來的他跟隨百姓們流離失所,更讓杜甫能夠深入社會,真切認識到現實的黑暗和百姓遭受的苦難。

杜甫一生顛簸流離,但也寫下過很歡快的詩

杜甫的詩調大多沉鬱頓挫,通過他的詩篇也能反映出大唐王朝由盛轉衰,這一歷史過程中的時代風貌和社會動盪。

但是,杜甫有一首詩卻別具一格,傳達了別樣的情感,充滿了歡快自在,那麼是哪首詩呢,下面請讀: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這首詩寫於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時候,大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載春(761年),記述了他在草堂落成後,款待來客崔明府的大致經過。

杜甫一生顛簸流離,但也寫下過很歡快的詩 第2張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環境幽僻,春水盪漾,羣鷗紛飛的畫面。這個時期是杜甫入蜀之初,在他歷盡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蓋了一座草堂。

雖然人少清淨,身心不無寂寞,但也能顯示出杜甫與世相隔的心境,生活中多了一份隱逸的色彩。

從第二聯的“蓬門”,也就是柴門,可以看出杜甫的居所極其簡陋;盤飧[sūn,菜餚]“無兼味”,意思是菜很少,可以看出生活的清貧;“醅”[pēi]指的是未過濾的濁酒,即使有客到,自己招待客人的食物也很簡陋。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樸素略顯簡陋的生活下,卻因有客來訪,而讓杜甫的心情大好。我們從詩文中也可以感受得到杜甫竭誠盡意的盛情,但也因條件限制、招待不週,有力不從心的歉疚。

尾聯通過描述呼喚隔籬的老鄰居前來聚飲助興的妙思逸想,席間雙方酣然的酒志、高漲的酒興、歡快的心情和熱烈的對飲氣氛。

這首對仗工整而流暢的七律把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織成一副極有情趣的生活場景,非常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把"客至”所蘊含的題旨描述得淋漓盡致,體會得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

杜甫後半生顛沛流離,常常居無定所,食不果腹,所以他的後期詩在憂國憂民的同時,也常常會感嘆自己生活的貧困和心情的愁悶。

而這首《客至》一詩別具一格的地方就在這裏,生活雖然清貧,但杜甫卻能因陋就簡,自得其樂,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仍能獲得情感的至誠愉悅。

清代黃生在《唐詩摘鈔》中評價杜甫此詩:“前半見空谷足音之喜,後半見貧家真率之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