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施琅是清朝收復臺灣的功臣,爲何他的評價卻不好呢?

施琅是清朝收復臺灣的功臣,爲何他的評價卻不好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施琅是清朝康熙年間收復臺灣的功臣,在如今一直擁有着很特殊的地位。對他的評價,也兩極分化,有的人斥之爲漢奸,反覆無常的小人;有的人則視之爲民族英雄。

施琅是清朝收復臺灣的功臣,爲何他的評價卻不好呢?

無論後人如何評價,“識時務”的施琅在清初混的自然是不差的,不但因戰功被封爲靖海侯,他的後代,也就是八個兒子混的也相當不錯。

長子施世澤,後過繼給了施琅的早逝哥哥。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鄭軍攻佔泉州,施世澤未能及時逃脫,被鄭軍挾持。鄭經聞聽施琅之子被俘,立時喜出望外,下令授予其女宿鎮之職。施世澤惟恐連累到施琅和在京的家人,堅辭不從。

鄭經令施明良、施世澤等,立即遷往臺灣。施明良等只得將兵卒、家眷遷往船上,打算去臺灣途中,另謀他策。可施明良手下之書辦呂運等人,不願遷往臺灣,遂向鄭經告發施明良、施世澤的密謀。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二十三日,鄭經派兵至船上,將施明良及施世澤等逮捕、立即斬首,兩家眷屬七十二人,全部沉溺於海中。

施琅是清朝收復臺灣的功臣,爲何他的評價卻不好呢? 第2張

次子施世綸,施世綸是施琅的兒子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也是清朝著名的清官。他曾被康熙稱爲“江南第一清官”,在民間也有“施青天”的稱呼。著名的清朝通俗小說《施公案》,講的就是施世綸。施世倫最終官至漕運總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職。

施世綸爲官清正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貴,勤於民事,在民間素有“施青天”之譽,被康熙帝稱爲“江南第一清官”。

三子施世騮,曾經蔭授員外郎,但是23歲就英年早逝。

四子施世驥,清康熙二十一年時,曾隨施琅征戰,負責後勤,將後勤打理得井井有條。最終官至廣東廉州知府。康熙四十三年任,五十八年卒於官。

施世驥在廣東廉州知府任上,興建義學、鼓勵墾荒、興修水利,爲發展該地的農業生產做出較大的貢獻。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廉州發生饑荒,伴隨瘟疫盛行,施世驥爲受災地區發放糧食和藥品,救濟災民,深受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康熙對其政績讚譽有加,稱他爲官公明正直。

五子施世騋,施世騋出身將門,卻擅長詩歌文章。在17歲的時候,施世騋曾隨施琅參與收復臺灣澎湖列島,也一直追在施琅身邊。施世騋著有《東園詩集》。

六子施世驃,施世驃和他的父親施琅一樣,也是一名優秀的武將。施世驃不但參與了收復臺灣之戰,康熙三十五年時,也曾從軍遠征葛爾丹。施世驃曾擔任廣東陸路提督、福建水師提督等職。

施世驃最大的功績,是其在擔任廣東提督期間,繪製了南海、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羣島的海圖,並豎立的界牌,明確了中國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國土。

七子施世驊,曾被授予潤州郡佐,“吏才敏練”。

八子施世範,施世範並沒有擔任官職,不過在施琅去世後,繼承了施琅的靖海侯爵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