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太平軍叛將李昭壽最後下場如何?

揭祕:太平軍叛將李昭壽最後下場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戰爭片段,即是大夥熟知的劉備、關羽、張飛等猛人“三英戰呂布”,打鬥之場面讓人熱血沸騰。關東18路諸侯抵達虎牢關下,準備攻打洛陽,董卓率呂布、郭汜、李傕等悍將迎戰;呂布最猛,單槍匹馬來到諸侯陣前叫罵,連斬劉三刀“三刀之內斬呂布”等多位大將,威震敵膽,諸侯中無人敢出來迎戰。此時,張飛一聲怒吼,來到陣前,大罵呂布“三姓家奴”,自己本是姓呂,認丁原做義父,後殺丁原,又認董卓爲義父,實乃卑鄙無恥之徒。呂布受不了“三姓家奴”之說,於是與張飛大戰幾十回合,不分正負,最後關羽和劉備相繼投入廝殺,呂布騎着赤兔馬落荒而逃,關東諸侯乘機追擊。

“三姓家奴”這標籤,讓呂布倍感恥辱,無地自容。無獨有偶,晚清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也有一位“三姓家奴”,此人最初參加“捻軍”,後投奔太平天國,均與清朝對抗,最後則接受朝廷招撫,官至武職從一品大員——江南提督,也算是衣錦還鄉了。然而,此人惟利是圖,爲了利益可以出賣任何朋友,也可以向自己的戰友(捻軍、太平軍、清軍)等舉起屠刀,搞得太平天國、清朝敵對雙方都大罵他無恥之徒,非江湖好漢所爲。太平天國滅亡前夕,他也意識到自己闖下了許多大禍,爲同僚所不能容忍,於是主動辭職,裁撤軍隊,歸隱鄉里。但是,平日囂張慣了,辭官後依然喜歡擺架子,公然劫持朝廷命官,還毆打一向受朝廷保護的知識分子,最後被斬首示衆。此人,即是大名鼎鼎又臭名昭著的李昭壽。

揭祕:太平軍叛將李昭壽最後下場如何?

李昭壽,河南固始人,長得人高馬大,力大無窮,天生就是當兵或務農的絕對好苗子。但是,李昭壽是典型不良少年,偷、盜、搶、劫等,無惡不作,童年基本就在牢房裏度過,也算是奇葩一枚。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等率2萬老兵北伐中原,李昭壽與鐵哥們薛之元(後被李全家“打包”送給清軍)在霍山一帶發動“捻黨”起義,並帶着7000兵馬加入“捻軍”首領張樂行陣營,遵其爲“大漢盟主”,一起反清。但是,李昭壽是爲了反清而反清,沒啥信仰,也沒啥操守;反清是爲了出人頭地,降清也是爲了出人頭地。1854年,李昭壽率7000兵馬與道員何桂珍600兵勇大戰,結果一敗塗地。打不贏,咋辦?很簡單,直接率剩餘人馬投靠何桂珍,成爲朝廷命官,向曾經的隊友“捻軍”舉起屠刀,殺得不亦樂乎,天怒人怨。

招撫了李昭壽,何桂珍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爲李昭壽所部紀律性差,殺人放火之事沒少幹,皖北羣衆意見很大。爲此,何桂珍想殺了李昭壽。可誰知,李昭壽事先得到消息,搶先動手了,他設下宴席爲何桂珍接風,乘機出動伏兵將前來赴宴的47名命官全部斬殺,而後投奔太平天國去了。李昭壽名聲不好,可李秀成卻非常歡迎他,還極力向洪秀全推薦他,後還將自己少得可憐的地盤分出滁州、天長、全椒三城給李昭壽管,可謂是“傾城之戀”了。那麼,爲何李秀成如此看重他呢?很簡單,李昭壽是玩“統戰工作”的高手,將“捻軍”首領張樂行拉到太平天國陣營,一下子給天國增加了7萬精銳之師,這對剛經歷“天京事變”與“翼王遠征”之苦難的太平天國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炭。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就對這事有詳細說明,他非常肯定李昭壽之貢獻;李秀成能封王,也是因爲李昭壽。

揭祕:太平軍叛將李昭壽最後下場如何? 第2張

參加太平天國,還拉攏7萬兵馬過來,李昭壽之貢獻可想而知。但是,李昭壽本性難移,繼續“擾民”、“搶劫”,惹得陳玉成非常惱火,並揚言要殺了他,後李秀成給求情,方纔得以倖免。1859年初,李昭壽覺得在太平天國實在是混不下去了,於是獻上滁州、來安、天長三城,投靠清朝欽差大臣勝保,併成功誘降浦口守將薛之元,造成天京再次被圍困之危機。後來,叛將薛之元覺得清朝待遇不公平,所部餉銀遲遲沒發放,乾脆再次反清,結果被擊敗。走投無路的薛之元只好躲到李昭壽家中,並希望他能爲自己說說好話,求得原諒。李昭壽呢?做法乾淨利落,直接將薛之元一家老小全部“打包”,送給清朝凌遲。後來,昔日戰友李蘊泰、張特榺、任汶、張昆等“捻軍”將領投奔他時,也是被“送”給清朝凌遲。如此之人,估計呂布都自慚形穢,自愧不如了。

李昭壽降清,結果朝廷麻煩又來了。滁州、來安、全椒、五河、肝胎、六合、天長、江浦、浦口等江北要地悉數控制在李昭壽之手,所部“豫勝營”總計兵馬7萬有餘,且無經費調撥。如此一來,麻煩可就大了。爲了拿到軍費,李昭壽便無惡不作,開設賭場、販賣鹽、設立關卡、徵收厘金,甚至劫掠“軍費”,公開與附近官兵搞械鬥,大夥是敢怒不敢言。1863年2月,李昭壽搶劫苗沛霖“私鹽”,雙方在洪澤湖大戰一個月,李秀成乘機拿下浦口、江浦,征討江北一帶;李昭壽則全當不知道,不聞不問。如此之人,惹毛了朝廷,慈禧下令曾國藩尋找機會殺了他,可曾國藩怕激起“豫勝營”叛變,於是建議採取“非暴力”手段,一步步削弱李昭壽兵力即可。1864年2月,李昭壽感覺到危機來臨,於是主動表示裁撤“豫勝營”,自己也歸隱田園,安享晚年。

解散“豫勝營”後,李昭壽回到鄉里,繼續當土皇帝,橫行鄉里,魚肉百姓,因其掛着“江南提督”銜,無人敢惹。有一天,李昭壽看到同是太平軍叛將的陳國瑞,於是請他來喝茶,並乘機“綁架他”,以解自己曾經受其“凌辱”之恨。想當年,陳國瑞仗着背後有僧格林沁撐腰,沒少欺負自己。此時,僧王已死,不收拾你就說不過去了。李昭壽綁架陳國瑞,惹毛了陳家人,他門帶着幾百號人馬前來討要“人質”,並擊敗李昭壽隨從,俘虜其妻妾4人。好漢不吃眼前虧,李昭壽直接拉着陳國瑞上船(關在艙底),漂浮江面,繼續懲罰他。李昭壽、陳國瑞再怎麼說也是曾經是朝廷命官,提督、總兵等高級官員,此時卻大打出手,搞“街頭暴力”,成何體統。爲此,慈禧將李昭壽撤職發還原籍,並警告說“如再怙惡,當即處以極刑”。

按理說,老佛爺已經發飆,李昭壽應該收斂纔是,乖乖夾着尾巴做人。但是,李昭壽自認爲功勞大,慈禧估計只是嚇嚇人而已,不敢動真格。所以,李昭壽無視慈禧之言,繼續橫行一方,還公開毆打受朝廷保護的貢生吳廷鑑,將其打得半死不活,並炫耀一番。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死,慈禧很惱火,令安徽巡撫裕祿將其捉拿歸案,直接斬首。就此而言,李昭壽這“三姓家奴”還真是作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