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皇帝賜大將免死鐵券,大將回家後立刻造反

皇帝賜大將免死鐵券,大將回家後立刻造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加上武週一共22位帝王,其中近300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將其分爲兩個階段,一個是安史之亂前,一個是安史之亂後。在安史之亂前,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有武則天的“日月凌空”, 有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而在安史之亂後,則是宦官跋扈,藩鎮割據,黨爭不斷。唐德宗李適,就是恰好見證了“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大唐盛世,也見證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安史之亂的一位帝王。就像是人們吃了好吃的食物,再去吃不那麼好吃就會味同嚼蠟一樣。

唐德宗自己也是有夢的,他的夢就是振興大唐。但一個有着這樣大的抱負的皇帝,怎麼會在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呢?很簡單,他失敗了。而他失敗的原因,就是他將振興大唐的第一刀,放在了削藩上。

很多人在讀唐朝的歷史時,對唐中期和唐晚期的映像就是藩鎮割據的厲害,不然後期的五代十國怎麼來的?就是這時候的那些藩王,自己建立起來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德宗說要削藩,是一個靠譜的主意。

但是《孫子兵法》中也說過了,打仗之前要先廟算,算過了自己能贏才能打,否則就先委曲求全一下。但很顯然,唐德宗沒算對。他覺得自己能贏,但是卻輸的一塌糊塗。所以這個皇帝,在那二十多個唐朝皇帝之中就沒有一點影響力了。

而現在再看史書,其實可以發現,唐德宗爲何會輸的最大原因,應該放在他的態度上。本來一開始其實朝廷形勢是一片大好的,公元782年的時候,李惟嶽被殺死,田悅魏州圍困,李納濮州圍困。朝廷形勢一片大好,看似削藩要成功了。

但贏得是誰?贏得不是德宗呀,他是讓誰去打的,他讓是讓獨立型藩鎮的藩王李希烈還有朱韜去打的,按照唐朝的管理,獨立型藩鎮打下的地盤並不歸中央而是歸打下地方的藩王自己。這樣子削藩削下去,就是割自己的肉去養別人。

皇帝賜大將免死鐵券,大將回家後立刻造反

當然德宗自己也十分的清楚這樣子不行,於是他就十分耿直的拒絕了別人。李希烈打下了襄陽,想派兵去佔據襄陽,德宗耿直的拒絕了。朱韜打下了深州,也想收入囊中,德宗又拒絕了。於是這耿直的拒絕之後,下場是什麼?看《舊唐書》有載:

“至襄陽,希烈置之外館,迫脅萬方,承誓死不屈,希烈乃大掠闔境所有而去。”

“滔乃自稱冀王,田悅稱魏王,王武俊稱趙王,仍請李納稱齊王。”

這二位自己都反了不算,還解了之前被朝廷圍困的魏州和濮州,讓他們一起稱王。德宗倒是看到這點困難沒有退縮,打算一往無前的繼續打下去。但是連續李希烈和朱韜的下場令後來的人都怕了呀。

公元748年的時候,德宗準備詔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去討伐去討伐涇原兵,但李懷光自己是真怕了。德宗爲了安撫他,專門下旨加封他爲太尉,還特地賜下了丹書鐵卷希望可以收買人心。

但李懷光還更怕了,因爲韓信當年被劉邦賜了“五不死”都死了。明朝的朱元璋幾乎給每個大臣都發了丹書鐵卷,但那些大臣也幾乎都死光了。再加上還有李希烈和朱韜的前車之鑑在那裏。

皇帝賜大將免死鐵券,大將回家後立刻造反 第2張

左思右想之下,這位警惕性極高的將軍直接私下裏連接了涇原的朱泚就反了。當人家問李懷光爲何要反,他是這樣回答的:

“聖人疑懷光邪?凡人臣反逆,乃賜鐵券,今賜懷光,是反必矣!”

其實德宗是真的沒有想殺他,但耐不住李懷光自己會腦補,再加上又有個前車之鑑在那裏做榜樣。而德宗這種用誰誰反的局面,也算是自己作的吧。什麼都沒想好就要去削藩,還以藩削藩,可不是用誰誰反嗎?

而這種局面一直到公元786年李希烈去世,才終於結束。但是藩鎮兵割裂,德宗依舊拿藩王沒有任何辦法,反而自己在削藩的路上四處奔逃。一個皇帝活的像個四處被追殺的逃犯。

於是朝廷不得不妥協,只好同意藩鎮繼續割據世襲。而德宗自己呢?也被這用誰誰反的局面給搞蒙了,也被打臉給打蒙了。所以說,德宗在歷史上沒名聲已經是對他最好的。不然要有,有的也是個不怎麼好的名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