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公孫勝作爲梁山的“國師”,爲何卻提前退出梁山呢?

公孫勝作爲梁山的“國師”,爲何卻提前退出梁山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是一部標準版的“古代爽文”,一衆梁山好漢各顯神通,不畏朝廷壓迫,敢於挑戰強權,“替天行道”。但是《水滸傳》的結尾確實一幕實實在在的悲劇,好漢們詔安歸降之後被指揮南征北戰,當年聚義的一百單八將,倖存不過一半。宋江被毒死,吳用自縊更是將故事的悲涼結局推向頂峯,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入雲龍公孫勝作爲水泊梁山“國師”,以道法方術,觀星預測,驅邪破陣,屢建奇功。但是如此重要的“智慧型英雄”在歸降後卻未徵方臘,與其他或隱退或身死的好漢不同,公孫勝提前離去得以善終。難道是因爲公孫勝心存不義拋棄了一衆兄弟,亦或是有什麼隱情?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公孫勝作爲梁山的“國師”,爲何卻提前退出梁山呢?

公孫一清

公孫勝生於薊州九宮縣,自幼拜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爲師,道號一清先生。他在羅真人那裏習得了一身道術,觀星測定自然不在話下,他還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人稱入雲龍。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在二仙山學成一身本事的公孫勝便告別家中老母,雲遊在外了。

七星聚義

公孫勝在外雲遊之時,正值北京大名府知府樑中書爲自己岳父,當朝宰相蔡京祝壽。當時樑中書派青面獸楊志將搜刮來的十萬貫民脂民膏送入蔡府,就是大名鼎鼎,牽引出上半部《水滸傳》主要情節的“生辰綱”。

“生辰綱”消息走漏,引得天下羣雄覬覦。得知內情的公孫勝對貪官污吏如此盤剝百姓之舉恨之入骨,意欲搶奪而後快。

所以他主動聯絡仁義之名在外的托塔天王晁蓋,與智多星吳用,赤發鬼劉唐和阮氏三雄共同謀劃,巧施蒙汗藥,智取生辰綱。

公孫勝作爲梁山的“國師”,爲何卻提前退出梁山呢? 第2張

智取生辰綱一事敗露後,公孫勝與晁蓋等人爲避官兵,四處躲藏。在公孫勝於石碣村以道法火燒官船,大敗何濤後,無奈前往梁山寨尋求庇護。

怎料身爲山寨頭領的白衣書生王倫對聲名在外的晁蓋等人甚是忌憚,生怕首領的交椅被奪了去,執意不肯收留,這也引出了著名的“豹子頭火併王倫”。

火併事件後,林沖推舉晁蓋爲首領,智多星吳用與公孫勝同爲軍師共掌兵權,至此水泊梁山初創團隊正式確立。

若即若離

事情在宋江上山之後悄然起了變化。雖說當時梁山泊的首領托塔天王晁蓋義薄雲天,民望甚高,不過他爲人過於操切,經常血涌上腦,行事不經思索,給自己和梁山惹出了不少麻煩。

宋江看到可乘之機便開始在暗地裏勾連不斷,利用梁山泊四處征戰之機招降納叛,培植羽翼,逐步把晁蓋架空了。公孫勝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明裏暗裏屢次向晁蓋進言,卻沒有得到什麼實質答覆,便以回家侍候老母爲由,下山歸隱了。

我爲什麼會把公孫勝一離梁山歸罪到宋江身上呢?因爲宋江其人一直仕途不順又志不在小,從他當年在潯陽樓題做的那首反詩就可見一斑。

反詩最後四句“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中表明雖然被放逐到吳地,但是心還在山東水泊梁山的豪傑身上,將來若是翻身成事,自命絕不會落於黃巢下風。

黃巢,唐末農民黃巢起義領袖,雖然未能推翻唐王朝,卻使得唐帝國節度使日益做大,中央愈發脆弱,間接推動朱溫篡唐。而黃巢最爲爲人所知的一件軼事便是科舉不中後書寫的一篇《詠菊》,“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由此可以看出黃巢舉兵起事,與其說是推翻腐朽的唐帝國,倒不如說是科舉不中,飢寒交迫,人生了無希望後的末日反抗,向死求生。

以同理心看宋江,可見宋江深諳權謀,有強烈的個人實現慾望,這樣的人自然權慾薰心,毫無容人之量,獲罪流放迫於無奈,若能掌握大權必定會爲自己謀求更大的成功。

倘若我們用這種視角來看宋江的行爲,他入梁山後架空晁蓋,排擠文武雙絕盧俊義和朱武,大搞圈子政治,又多次巴結高俅示好,引得豹子頭林沖一衆與高俅有仇的兄弟離心離德,徵遼徵方臘用梁山數萬兄弟的血汗織築自己的一身冠帶就不難理解了。

後來宋江力主攻打高唐州,卻被太守高廉妖法所敗。不得已宋江命戴宗請公孫勝出山,協助破陣,公孫勝纔回到梁山泊。

在晁蓋死後,宋江權力日盛,作爲晁蓋“舊黨”的代表,公孫勝也不得不作出自己的選擇。梁山大聚義時,公孫勝主辦羅天大醮,更是展出了排定梁山好漢位次的石碣碑。

宋江毫無疑問名列第一,使得還在爲收攏晁蓋勢力頭疼不已的宋江名正言順地坐上頭把交椅。有此從龍擁戴之功,公孫勝也得以擺脫宋江的監視與排擠,求得一時安寧。

龍歸雲山

隨着梁山義軍歸降,宋江身負功名率領着一衆梁山好漢遠征遼國,收復檀、薊、霸、幽四州。又在班師時奉昭先後平定了河北田虎和淮西王慶,至此北宋末年四大匪寇盡餘江南方臘。

眼見得宋江接到了朝廷命令梁山軍士揮師南進,平定方臘的旨意,看出了朝廷過河拆橋,兔死狗烹內心,公孫勝突然想起了當年一離梁山時師父羅真人“逢幽而止,遇汴而還”的囑咐,藉故二離梁山,終於落得善終。

事實上不僅公孫勝看出了這旨意的陰暗,宋江也同樣想到,兩人還結伴拜訪了羅真人以測福兇。羅真人以一首“幽燕功畢,明月虛輝。吳頭楚尾,官祿同歸”不明不白的詩送給宋江。

宋江此時勢成騎虎,進退維谷,進則剿方臘,必然損失慘重;退則保梁山,功名前功盡棄。

可宋江爲了歸順已得罪了不少兄弟斷了後路,若是重新落草爲寇,那之前遠征遼國,平田虎王慶,陣亡數萬兄弟又算什麼?至此宋江只能咬牙踏上這條不歸路了。

而公孫勝本以對宋江主導的梁山無眷戀之心,心想得平方臘是一步死棋,藉由老師之言離開也不失爲一種解脫,難道還要學林沖眼看兄弟慘死活活氣死嗎?

而我們以上帝視角來看這段劇情和羅真人的詩文,“幽燕功畢,明月虛輝”指梁山徵遼平田虎王慶,有勞無功,並未獲得朝廷信任。“始逢冬暮,鴻雁分飛”待梁山軍到達江南已近冬季,隨後殘酷的殺戮開始,將星紛紛隕落。

“吳頭楚尾,官祿同歸”宋江於吳地潯陽樓題反詩,掀開梁山起義之始。徵方臘後宋江官拜楚州安撫使,不日毒斃。起於吳地終於楚地,一生功名官祿盡化塵土。宋江一生經歷盡在此詩中,於此不得不敬佩羅真人乃真仙人,施耐庵先生乃真神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