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爲何沒有互相爭鬥呢?

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爲何沒有互相爭鬥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三國幾十年,最後司馬氏卻成了終極贏家。司馬氏的成功,是和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的同心協力是分不開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祖父司馬防很能生,一共生了九個兒子,九子之中,長子司馬朗任兗州刺史,次子司馬懿一手奠定了後來晉朝基業,被晉武帝司馬炎追尊爲宣皇帝,廟號高祖,三子司馬孚歷仕魏國五代皇帝,忠於魏國,西晉代魏後被封爲安平王,但他至死仍以魏臣自稱,餘下幾個兒子全部封侯。可以說司馬家族之顯貴,在整個三國時期都不多見。

而巧合的是,司馬懿在生子方面毫不遜於其父司馬防,同樣生了九個兒子,其中司馬師、司馬昭、司馬乾三兄弟都是司馬懿正妻張春華所生,是嫡出子,剩下的幾個兒子都是姬妾伏夫人、張夫人、柏夫人所生,是庶出子。在嫡庶有別的封建社會,司馬懿最終還是要將大權交棒給嫡子,而司馬師、司馬昭作爲他最年長的兩個兒子,自然格外受到重視,兄弟兩早早就跟在父親身邊,接受各種歷練。

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繼任大將軍,獨攬朝廷大權,司馬昭則經常在外領兵作戰,兄弟倆一個主內,一個御外,齊心合力共掌曹魏軍政大權,其權勢地位愈加穩固。但自古以來兄弟爲權力而反目成和的例子比比皆是,春秋時期,齊國公子小白與哥哥公子糾爲爭位而兄弟相殘,最終繼位的齊桓公逼迫魯國殺害了哥哥公子糾。司馬氏自高平陵之變以後便牢牢掌握了曹魏大權,在司馬懿死後,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同掌曹魏大權,在權力面前卻爲何沒有反目成仇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司馬懿生前明確司馬師作爲接班人

在司馬懿九個兒子中,司馬師既是嫡長子,也是最受司馬懿器重的兒子。《晉書》評價司馬師是“雅有風采,沈毅多大略”,年紀輕輕,便與當世名士夏侯玄、何晏齊名。

司馬師爲人沉着幹毅,遇事不驕不躁,我們從“高平陵之變”就可以看出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兩的差距。

魏嘉平元年(249年),太傅司馬懿乘大將軍曹爽陪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掃墓,發動政變,控制洛陽京師,一舉打倒了曹爽兄弟和他們的黨羽,攫取了曹魏大權。而這一起事變中表現最出色的正是司馬師。

事變前夜,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面對如此大膽,一旦失敗必將誅滅九族的計劃,兄弟倆的反應卻各不相同:

帝(司馬師)寢如常,而文帝(司馬昭)不能安席。---《晉書》

意思是說司馬師知道父親的計劃後,像平常一樣該睡睡,司馬昭卻緊張得一夜睡不着。遇大事臨斷,沉着果毅,心思縝密,這正是司馬師比司馬昭厲害之處。

到了事變當日,司馬師已經集合軍士,在司馬門等待司馬懿發號施令,當初,司馬昭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正爲今日而準備,“一朝而集,衆人莫知所出”。看到司馬師內外安排周全,司馬懿頗爲感嘆的說:“我的這個兒子,竟然這麼厲害。”

高平陵之變成功,確定了司馬師接班人的地位。魏嘉平三年(251年),司馬師隨司馬懿平定王凌之亂,同年六月,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執掌曹魏軍政大權,次年升大將軍。

2:司馬師無子,權力最終會過渡到司馬昭手上

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爲何沒有互相爭鬥呢?

雄才大略的司馬師最遺憾的事情估計就是自己無子嗣了,司馬師只有五個女兒,都是原配夏侯徽所生。在封建社會,無嗣絕後,對於權力交接是個大忌,所以司馬師不得不把弟弟司馬昭的次子司馬攸過繼來作繼嗣。

生了五個女兒,說明司馬師的身體沒啥問題,司馬師原本可以再“拼出”一個兒子來,無奈原配夏侯徽出身曹魏家族,夏侯徽知道司馬師心懷異志,不是真心忠於曹魏,而司馬師也對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顧忌。於是司馬師心一狠,在青龍二年(234年)毒殺了妻子夏侯徽。

之後,司馬師又相繼娶吳氏和羊徽瑜爲繼室,其中吳氏很快就被廢黜,而羊徽瑜不知何因,直到司馬師去世前都沒能給他生下一男半女。

這樣,司馬昭次子司馬攸以嗣子身份過繼給司馬師,至司馬師去世前,司馬攸年僅10歲,因此司馬師不可能把大權交給這個幼兒。

既然司馬師無子,養子司馬攸又是自己的親兒子,他根本不用急着跟兄長爭權,最終權力的過渡還是會回到自己手上。

3:兄弟爭權,他人將有機可乘

魏帝曹芳試圖廢除司馬師

作爲深諳權術的司馬兄弟,應該明白兄弟爭權會產生什麼後果,特別是在“高平陵之變”後,朝中暗涌流動,反對者不少。

嘉平三年(251年)曹爽的黨羽,司空王凌對司馬懿父子專權深感不滿,圖謀廢黜曹芳,擁立楚王曹彪爲皇帝。司馬懿識破王凌陰謀,與司馬師親征王凌,終迫使王凌戰敗服毒自盡,楚王曹彪亦被逼自盡。

司馬師掌權期間還發生了魏帝曹芳密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緝等人發動政變,欲廢除司馬師之事。結果計劃泄露,三人被司馬師誅殺,曹芳被廢。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等在淮南起兵勤王,反對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專權。司馬師與司馬昭率軍鎮壓了這起兵亂,但司馬師在此役因爲文鴦帶兵襲營,驚嚇過度,加上眼傷復發而一病不起,在當年便去世了。

幾年後,曹魏名將諸葛誕也起兵反對司馬昭,被鎮壓後,遭夷滅三族。

這麼多人反對司馬懿父子,上至皇帝,下至文臣武將,可見司馬氏實在是不得人心,此時這兄弟倆若爲爭奪權力而反目成仇,自相殘殺,豈不給了反對勢力以可乘之機。司馬氏兄弟都是當世豪雄,深知兄弟團結之重要,絕不會把父親好不容易得到的權力斷送在自己手中。

4:兄弟情深

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爲何沒有互相爭鬥呢? 第2張

司馬師臨終將大將軍印交給司馬昭,完成權力交接

司馬師、司馬昭都是司馬懿正妻張春華所生,很早就跟隨父親司馬懿建功立業,兄弟情深。

司馬昭對兄長司馬師是“既敬又懼”,畢竟長兄如父,雖然兩人年齡相差不過3歲,但司馬師的能力要明顯強過司馬昭。“高平陵之變”司馬師處事不驚,還拿出了自己早就準備好的“三千死士”,反觀司馬昭,事變前夜竟然嚇到“不能安席”。

嘉平四年(252年),吳魏發生東興之戰,司馬昭部將諸葛誕、胡遵慘敗於東吳太傅諸葛恪,司馬昭以主帥失職,“坐失侯”,被削去侯爵,當時司馬師總攬朝政,完全可以利用手中權力寬宥司馬昭,但他沒有這麼做,而司馬昭事後也甘心承擔責任,接受處罰。

司馬師臨終前,將司馬昭從洛陽召回,用盡力氣把大將軍印信交給司馬昭,親授遺言,將曹魏大權交託給司馬昭。其臨終之別,還是非常感人的,這也可以看出兄弟倆的感情是很深的。

結語

司馬師在世時,大權在握,總攬朝政,司馬昭專事帶兵做戰,一人掌權,一人掌兵,相互配合。兄弟之間兩不疑,精誠團結,同心協力,將曹魏大權牢牢控制在手中,爲將來晉代魏,滅蜀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自古以來,同室操戈往往都不會有好結果,但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卻能做到兄弟和睦,不爲權力誘惑而自相殘殺,這還是非常難得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