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趙匡胤的身世如何?他早年有哪些經歷呢?

趙匡胤的身世如何?他早年有哪些經歷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李嗣源當皇帝后不久,中國歷史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趙匡胤出生了,那一年是公元927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劉知遠死後不久,23歲的趙匡胤算是正式出道了,因爲那一年,趙匡胤跟着郭威混了,那一年大約是公元949年。

我之所以用大約來說,是因爲這個時間有爭議,因爲此時的趙匡胤並不是大人物,所以相關記載非常含糊。

基於英雄史觀、或是皇權政治的宣傳,自然會有意無意地強調趙匡胤對歷史的不可替代性。

在公元927年,天降紅光,趙匡胤誕生了。

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後唐天成二年,生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

如果沒有趙匡胤,或是趙匡胤早早死了,那中國歷史就會徹底改變了。因爲杯酒釋兵權這種高級戰略,除了趙匡胤那種天降神人,誰能理解?誰能想到呢?

史書寫趙匡胤早年的事蹟時,曾專門記載過兩件小事。

一件小事是趙匡胤騎烈馬,頭重重的撞在了門框上,人們都以爲頭肯定撞碎了,但是他啥事也沒有。

學騎射,輒出人上。嘗試惡馬,不施銜勒,馬逸上城斜道,額觸門楣墜地,人以爲首必碎,徐起,更追馬騰上,一無所傷。

另一件小事是危房毫無預兆地倒塌時,趙匡胤鬼使神差地離開了。

又嘗與韓令坤博土室中,雀鬥戶外,因競起掩雀,而室隨壞。

這兩件小事,主要想表達的觀點,大約就是王者不死。

如果趙匡胤未正式出道,就因爲這種偶然的原因死了,中國歷史會何去何從呢?這個實在讓人不敢想象。

樂觀者自然會想,如果沒有趙宋這種軟弱的政治格局,中原王朝哪會飽受異族欺凌二三百年呢?先是讓契丹欺負,後來讓女真欺負,再後來讓蒙元欺負。

悲觀者自然會想了,如果不是天降大宋皇帝,或是大宋皇帝早年死了,那中原王朝肯定就會在亂世中無窮無盡輪迴。

實際上,當歷史發展到那一步的時候,大統一王朝的建立幾乎是必然的,一切就看誰跑完最後這一棒了。

畢竟到了後周時代,中央集權已徹底完成了,統一天下的戰爭已拉開序幕;所以柴世宗英年早逝,趙匡胤接過手來,繼續向前奔跑;趙匡胤死了,趙光義接過手來,依然繼續向前奔跑。

時代一直向前發展,沒有柴世宗有趙匡胤,沒有趙匡胤有趙光義;但是發展到趙光義滅亡北漢後,中原王朝蓬勃向上發展的趨勢就停止了,於是此後二三百年時間裏,再沒有出現一個讓中原王朝繼續擴張的統治者了,相反等待中原王朝的,只是一步步地沉淪。

劉知遠死的時候,趙匡胤還未正式出道,那一年他22歲。

此時的趙匡胤只是一個普通的軍二代,更主要的是因爲,當時的趙匡胤還沒有正式出道,所以他未來的命運會如何,一切只能看他父親趙弘殷的選擇,如果趙弘殷在關鍵時候出了大錯,趙匡胤後來就沒有什麼機會了。

幸好,趙弘殷的選擇一直都非常正確。

趙弘殷23歲投靠李存勖,25歲任都虞侯,這個職務大致相當於市師級。

李嗣源叛亂上位時,28歲的趙弘殷投靠李嗣源;

李從珂叛亂上位時,36歲的趙弘殷投靠李從珂;

石敬瑭叛亂上位時,38歲的趙弘殷投靠石敬瑭;

劉知遠叛亂上位時,49歲的趙弘殷投靠劉知遠;

在做出上述選擇之後,趙弘殷的地位並沒有明顯改變,一直維持在市師級這個檔次。但從實際效果來看,趙弘殷的地位其實是穩中有升。

因爲同樣的市師級,初期的市師級可能只是剛剛超越縣團級,後來則是已接近省軍級了。

趙弘殷的這種成就,也許不會讓趙匡胤註定成爲大宋皇帝,卻顯然給了他一個足夠高的平臺。如果趙匡胤沒有站在如此高的平臺上,他不要說想在34歲時爬上權力的頂峯了,就是想在這個年齡進入決策層,也是難以想象的。

柴榮一上位,就遇到了人生最大也最危險的坎,因爲文職系統首腦馮道並不看好他,兩個軍界大佬在關鍵時候竟然想出賣他,在成敗繫於一線之際,趙匡胤堅定地站在柴榮身邊,並且立下汗馬功勞,於是很快進入柴榮權力系統核心。

因爲類似的原因,趙匡胤父子不久後就都成了禁軍高級主管。

累官檢校司徒、天水縣男。與分典禁兵,一時榮之。

趙匡胤的身世如何?他早年有哪些經歷呢?

說到得國之易,史書喜歡說楊堅之類的人。其實,楊堅得國,估計沒有趙匡胤容易。

因爲在整個上位的過程裏,趙匡胤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波折。上位的時候,衆多將士把一塊黃布披在他身上,順順利利地就爬上了皇位;地方藩鎮有不服的人,幾個照面就都被打服了;削藩時,輕輕鬆鬆幾局下來,就終結了困擾中國二百年的藩鎮割據史。

關鍵是趙匡胤在34歲時,就爬上了太祖皇帝的位置。當然了,此時的趙匡胤,距他後來的成就還差很遠。

因爲當時的大宋帝國,主要佔據着北方五省(山西省丟失,但是把南唐江北地區佔據了)。這意味着,統一天下的戰爭,纔剛剛拉開序幕不久罷了。

陳橋兵變後的趙匡胤,顯然在前人的基礎上,爬到了一個隨時可以統一天下的位置上。

以前,中原王朝無法大舉進行統一天下的戰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軍人勢力太過強大,在這種背景下,中原王朝連自己一畝三分地都搞不定,哪有能力對外大肆擴張呢?

現在,經過樑、唐、晉、漢、周歷代的皇帝,一步一個坎的努力,文職系統越來越強大,中央集權越來越成熟;中原王朝統一天下的行動,終於開始漸漸納入日程了,事實上類似的行動,在柴世宗生前就已進行得有聲有色了。

總的來說,最後摘取勝利果實的人,未必就是最牛的人。

最經典的就是,三國紛爭近百年,最後統一天下的人,竟然是晉武帝司馬炎。再經典一些的就是,東晉南北朝分裂二百多年,最後統一天下的人是楊堅。

他們能做到這一點,未必就是因爲他們比前人更牛,實在是因爲歷史發展到當時,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實現了最後的一推。

司馬炎雖然統一了天下,但是歷史地位很低,因爲司馬炎死後不久,天下就分崩離析了,然後長久的無法走出。

所以人們自然會覺得,司馬炎能統一天下,就是因爲他走運,絕不是因爲他神功無敵的結果。

楊堅雖然統一了天下,但是在中國傳統歷史上,地位也非常一般。只是因爲隋朝統一天下後,雖然中間出現過分裂,但是又很快進入了統一,並且長久的保持了大統一的格局,所以人們自然會覺得,楊堅雖然說不上神功無敵,但是也算一個改寫中國歷史的人。

殘唐五代分裂百年的歷史,在趙匡胤兄弟的手裏統一了,但是從此也拉開了中原王朝受北方異族欺負的歷史,所以對於趙匡胤兄弟的評論,歷史也比較矛盾。

贊之者自然會說,如果沒有他們,中國就會在混亂中無法走出;毀之者則說,如果沒有他們制訂的各種落後制度,中原王朝就不會讓北方異族沒完沒了的欺負。

總的來說,一個人的歷史成就有多高,受制於太多的客觀原因,一個人的歷史地位有多高,也受制於太多的機緣巧合。

司馬炎、楊堅、趙匡胤兄弟都是處於了特定的位置上,取得了統一天下的最後勝利。

趙匡胤的身世如何?他早年有哪些經歷呢? 第2張

因爲趙匡胤後來成了大宋的太祖皇帝,所以有關他早期的歷史,都難免充滿了各種真真假假的內容。

比如,趙匡胤在後漢時代,就開始出去四處找工作了,但是一直沒有結果。這段時間大約持續了三四年時間。

爲什麼趙匡胤在最初的三四年時間裏,一直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呢?

普遍的說法,大約是因爲地方大佬都有眼不識泰山,所以趙匡胤外面轉了半天,也沒有結果。

與彥超有舊,因幸作坊,召從臣宴射,酒酣,謂彥超曰:“卿昔在復州,朕往依卿,何不納我?”彥超降階頓首曰:“勺水豈能止神龍耶!當日陛下不留滯於小郡者,蓋天使然爾。”帝大笑。

最後有高人給他算了一卦,讓他朝某個方向走,因爲那裏會有奇遇。於是,趙匡胤就遇到了郭威。

漢初,漫遊無所遇,舍襄陽僧寺。有老僧善術數,顧曰:“吾厚贐汝,北往則有遇矣。”會周祖以樞密使徵李守真,應募居帳下。

實際上,相關內容根本經不起推敲。

因爲趙匡胤的父親是軍界資深大佬,而且一直在中央政府工作,他的兒子想找個工作,怎麼可能會四處受拒呢?

從某種意義上,這實際上是趙匡胤四處遊歷、積累經驗罷了。畢竟,禁軍高級將領的兒子,想在地方軍區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那實在太容易了。

史書之所以會寫到趙匡胤早年找工作的各種曲折,大約是爲了突出他能當皇帝,那就是老天註定的。

某個老和尚在他迷茫之際,告訴他朝北走,就會遇到貴人,而他朝北走,就遇到郭威,於是拉開了人生的新篇章。這種內容一看就是爲了證明,人的命、天註定。

至於趙匡胤早期找工作,被某個軍政大佬拒絕,其實也是爲了突出天意。一切正如那個軍方大佬後來所言,如果我當年收留你,你會有今天的成就嗎?所以,這一切都是冥冥中天意註定的。

宋代神話趙匡胤的內容比較文雅含蘊。一句也沒有提神鬼,卻依然讓人覺得,一切就是天意。

前面的內容證明趙匡胤稱帝,是老天的意志,那只是小兒科,更有一種說法,大約是說,李嗣源剛當皇帝后,曾經焚香祈禱上天說,我是胡人,被大家擁戴當皇帝,實在是不得已的。所以希望上天早日降生真命天子。

這一折騰不要緊,趙匡胤誕生了,而且降生時,那就伴隨各種不可思議的事。比如,整個家一片紅光、而且異香逼人,一天都不散。所以趙匡胤乳名叫香孩。

至於民間演義中,更有陳摶老祖遇見趙匡胤的老爸,看到他挑着兩個兒子趕路,一時驚呆了,因爲這就是挑着兩條龍在走啊。

一邊是宋太祖,一邊是宋太宗。這還了得?於是陳摶老祖說,天下安定有希望了。

趙匡胤正式出道後追隨的人,就是不久後成爲後周太祖的郭威,這絕不是偶然的。

事實上,以趙匡胤的家庭背景,有資格領着趙匡胤混的人,肯定就是郭威這種地位如日中天的軍界大佬。

如果趙匡胤當時跟隨的大哥不是郭威,估計就沒有機會成爲五代的終結者了。畢竟當時的郭威,最接近帝國最高權力。

郭威登頂成功後,趙匡胤跟着就向權力頂峯又接近一層。

更主要的是,趙匡胤與郭威的養子在此期間建立了非同一般的關係;等郭威的養子登頂成功後,趙匡胤因爲表現優秀,又向權力頂峯更近一步了。

等郭威的養子死後,34歲的趙匡胤在小弟們的擁戴下奮力一跳,就站在了時代的頂峯了,於是五代從此終結。

從這層意義上,趙匡胤的發家史,並沒有什麼太傳奇的色彩。因爲以他的家庭背景,可以選擇當時最有權勢的郭威當大哥,更是可以直接進入郭威的權力核心,而他後來登頂,就是站在這種基礎之上實現的。

當然了,這並不是意味着誰處於趙匡胤的位置上,也可以登頂成功。畢竟與趙匡胤起點類似的人,甚至起點高於趙匡胤的人,那是多的去了。

最簡單而言,當時省軍級、副國級大哥的子弟多了去了,最後登頂成功的只有趙匡胤。

趙匡胤正式出道前的那段經歷,爲各種演義故事的編排,留下了足夠寬廣的空間。因爲那三四年時間裏,趙匡胤孤身闖蕩天下,也沒有什麼詳細的歷史資料,自然可以由演義故事自由的發揮了。

所以,就有了趙匡胤、柴榮、鄭子明結拜爲兄弟闖蕩天下的故事,也有了趙匡胤千里送京孃的故事,更有了趙匡胤與陳摶老祖賭華山的故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