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金匱之盟”真的發生過嗎?其中有哪些疑點呢?

“金匱之盟”真的發生過嗎?其中有哪些疑點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趙匡胤不立兒子做太子,反而要傳位給弟弟趙光義,這個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趙光義本人夥同趙普編了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金匱之盟,大意如下:

趙匡胤兄弟的母親杜太后臨死前,將趙匡胤叫到牀頭,問:“你爲什麼能夠做皇帝啊?”

趙匡胤答曰:“因爲祖墳埋得好,祖宗有德,母親您有德。”這是一個標準答案。

但是,杜太后否定了這個標準答案,說:“不對,因爲周朝的小皇帝才七歲,所以你做了皇帝。”接着又說:“天下這麼大,能人那麼多,小皇帝肯定是坐不穩皇位的,所以要想國家安穩,必須要有年長的皇帝。所以將來,你死之後,傳位給你弟弟,趙光義死後再傳位給老四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再傳位給你兒子趙德昭。”

趙匡胤點頭應允,然後杜太后又轉頭對趙普說,“記下來,藏在金匱中,將來一定遵行!”

這個故事,肯定是假的,首先太后交代後事,趙普又不是杜太后的兒子或者孃家人怎麼會站在旁邊?

其次,杜太后死的時候,是趙匡胤篡位建立宋朝的第二年,這一年趙匡胤才三十四歲,武將出身,身體非常好。一般來說,趙匡胤死的時候,他的兒子們都長大成年了,事實也確實如此。當然,不排除趙匡胤英年早逝的可能,但是這不是咒兒子早死嗎?

第三,杜太后說,趙匡胤就一定遵行嗎?萬一,因爲這事讓趙匡胤動了殺機要幹掉弟弟們,那麼豈不是害了其他兒子們? 宮廷之內,爲了權力自相殘殺的事情比比皆是。

所以,趙光義編的這個故事根本沒人相信,世上哪有傳位給弟弟的道理的?

因爲想不通爲什麼趙匡胤傳位給弟弟,所以很多人就牽強附會出了各種陰謀論的說法,最著名的就是“斧聲燭影”,趙光義在某個晚上弒殺了大哥,然後篡位了。

“斧聲燭影”這個故事,還被北宋名臣司馬光收錄進了自己的私人筆記集子《涑水見聞》,雖然司馬光對這個故事進行了三百六十度的超級濾鏡美顏,但還是給人留下了無限瞎想的空間。由此可見,宋太宗是篡位的,這件事早在宋朝就已經是所有人的共識了,只是不說出來。

除了“斧聲燭影”之外,其他的陰謀論還有有,其實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主要策劃人是趙光義,是趙光義把兄長推上皇位的。所以,趙光義的勢力龐大,趙匡胤根本動不了,只能無奈傳位給趙光義。

這個說法就更無厘頭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的時候,才三十三歲。而趙光義更是隻有,二十一歲,屬於初出茅廬的小青年。趙匡胤三十三歲就能幹到後周軍事第一人,殿前都點檢的位置,而且就篡位成功了,恭維的說,絕對的天命在身。趙匡胤需要趙光義推上皇位?趙匡胤動不了文人的弟弟?

當然還有人,拼命論證趙光義繼承人的身份是假的,親王尹京根本不是代表儲君的意思!總之,就是要論證趙光義是篡位。

這些都解釋不了,爲什麼趙匡胤會一步步將趙光義培養提拔成北宋的二號人物。難道“杯酒釋兵權”的趙二爺怕武將們沿着自己的路線造反篡位,不怕自己的親兄弟造反?沒這個道理啊!更解釋不了,爲什麼趙光義繼位之後,朝廷非常平穩。

真實情況其實就是,趙匡胤就是把弟弟立爲了儲君,就是準備讓趙光義接班的!

“金匱之盟”真的發生過嗎?其中有哪些疑點呢?

立弟弟做儲君,肯定不是因爲兄弟情深,再深能有父子情深?更不會是因爲荒誕的金匱之盟,而是因爲當時複雜兇險的局勢。

金匱之盟雖然荒誕不經,但是還是有些道理的,比如小孩子是坐不穩皇位的,這也僅僅是有些道理而已。

而真實的歷史,遠比人們腦補出來的宮鬥,權鬥更加精彩,也更加血腥殘酷!在五代十國那樣的大亂世,別說小孩子坐不穩皇位,就是成年的二代君主也一樣坐不穩!《水滸傳·引言》中有一首詩,說的挺好的:

朱李石劉郭,樑唐晉漢周。

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

這首詩充分反應了,五代十國是多麼混亂,短短五十年時間,中原皇帝換了五個姓,一共十五個皇帝,平均每個皇帝在位三年多。如果再加上,結束五代的趙匡胤就是,五十年時間皇帝換了六個姓。

五個朝代的歷史,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同一套劇本,演了五次,如果再加上中原周邊的十國,還有晚唐的歷史,那麼“黃袍加身”這套戲碼就是演了無數次。

“金匱之盟”真的發生過嗎?其中有哪些疑點呢? 第2張

開始是,前朝位高權重的大將受到小皇帝的猜忌所以發動兵變或者叛亂,造反篡位成功了。緊接着,老皇帝各種原因死了,然後小皇帝繼位,繼位之後猜忌跟着先皇造反的大將們,於是大將就造反了,然後篡位成功了,如此循環往復。

五代的安重榮說,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爾。這話一點沒錯,晚唐五代是一點王法規矩都沒有的。

後梁末帝朱友貞,幹掉弒父篡位的兄長朱友珪後繼位,當時二十五歲,從小跟隨父親朱溫南征北戰,算是有本事的了。但是,在樑晉爭霸中失敗,命親信在敵軍破城之前殺死自己,時年三十六,在位十一年。

後唐閔帝李從厚,繼位之後猜忌乾哥哥也是大將的李從珂,逼反了李從珂,然後自己被幹掉,在位五個月,享年二十一。(後來,李從珂又被石敬瑭幹掉。)

後晉出帝石重貴,繼位時二十八歲,因爲不想做契丹的孫皇帝,討伐契丹,結果大將不聽指揮,於是亡國被俘虜。此君挺能活的,在契丹做了近三十年的俘虜,終年六十一,再多活兩年,就熬死宋太祖了。

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大將郭威,殺了郭威全家,然後被郭威反殺全家,在位三年,享年二十二。此君比趙匡胤還小三歲!

後周的小孩子皇帝就不說,周世宗郭榮跟隨郭威南征北戰,郭威的兵變,“黃旗加身”的時候,郭榮就是核心成員之一。結果周世宗初繼位的時候,依舊軍心不穩,出征高平之戰的時候,禁軍半數倒戈崩潰,五代第一明軍險些做了石重貴第二。高平之戰之後,周世宗清洗禁軍,斬殺中高級將領七十多個,禁軍將領爲之一空,所以纔有趙匡胤的迅速崛起!

周世宗這樣的三十多歲的人,並且功勳卓著的二代皇帝,繼位都不穩當,就更別提其他人了。

所以,在五代十國,那樣的特殊背景下,特殊形勢下,趙匡胤不得不立趙光義做繼承人。因爲他的兒子哪怕到了三十三歲,和他一樣的年紀當皇帝,也不保險,他兒子不可能有機會像他一樣戰功卓著,軍中有一大票心腹兄弟。

甚至就是立趙光義也不保險,但是隻能選趙光義,不然沒得選了,否則是要傳位給石守信或者是王審琦嗎?那還杯酒釋兵權幹什麼?

所以,在趙匡胤在位的十六年間,是確確實實把趙光義當做繼承人的,並且也是趙匡胤幫趙光義建立勢力的,這樣將來自己駕崩之後,趙光義才能順利繼位,並且繼位之後不會被幹掉。

畢竟,我們知道南北兩宋維持了三百年,但是趙匡胤自己不知道啊!鬼知道,自己開創的大宋不會步前面五代的後塵做了第六代?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趙匡胤就真的不想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如果趙匡胤能多活十幾年,像劉邦朱元璋那樣活的久,估計他一定會把自己的兒子扶上位的。只不過,趙二爺在五十歲的時候,就突然駕崩,所以只能是趙光義繼位!

當然,很多人對於皇帝,尤其開國皇帝這種級別的真龍天子,總是有着謎一般的崇拜,猜測他們有着特別的智慧,早就猜到了趙光義不是好人,所以在電視劇《趙匡胤》裏,“斧聲燭影”變成了趙匡胤臨死前諄諄告誡弟弟要做一個好人,好皇帝!呵呵!

皇帝也是人,開國皇帝還是人,趙匡胤一定知道自己的弟弟心機深沉,因爲不這樣,幹不了皇帝這份工作。但是,趙匡胤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算出來自己會在五十歲的時候猝死?

PS: 宋朝這個國號,取自趙匡胤的宋州節度使,對應了春秋時的宋國,宋州就是宋國故地。宋國是商人的後裔,所以宋國的繼承法則長期堅持兄終弟及。

不知道,這是巧合呢?還是,有所謂的冥冥中自有定數,名字真的能決定將來的命運。或者是,趙匡胤選宋作爲國號,就是在暗示要傳位給弟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