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人也是一日三餐嗎?這個習慣是怎麼來的?

古人也是一日三餐嗎?這個習慣是怎麼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知道,在古代因爲戰爭徭役天災各種因素,古人通常食不果腹,對於吃的基本上是吃飽了就行,富裕一點的百姓的生活習慣一天都是兩餐,所以,我們到底是何時定下了這一日三餐的規矩呢?現在的中國人都是一日三餐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一、一日三餐的由來:

在原始時期並無“一日三餐”概念,而是“飢則求食,飽則棄餘”。“定時吃飯”是人們飲食文明進步的標誌,中國最晚在上古商代時已形成了“定時吃飯”的習俗。秦漢之前一天吃兩頓飯,但不是叫做“早飯”和“晚飯”,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頓飯叫“朝食”稱爲“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頓飯亦即最後一頓飯叫“夕食”,稱爲“飧”。這也就是朱熹《集註》中所說的“朝曰饔,夕曰飧”。“朝食”爲主餐。據董作賓的《殷歷譜》記載:商代的紀時法中稱上午九、十時爲大食,下午四、五時爲小食。由此可見,當時兩餐的時間已形成慣制,因此才被納爲時辰專名。

古人也是一日三餐嗎?這個習慣是怎麼來的?

並且在當時,不應該進餐的時候用餐會被認爲是一種越禮的行爲或特別的犒賞。那麼,是什麼時候從“一日兩餐”轉變爲“一日三餐”的呢?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便下令將一日兩餐改爲一日三餐,藉此犒勞將士,激發士氣。當劉邦知道後,便也效仿項羽,藉此來鼓舞士氣。

漢代以後,一日三餐或一日四餐的習慣就流傳下來了,並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區別。經過不斷的演變,時至今日,我國不論南方還是北方,人們普遍習慣於一日三餐了。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歷史演變形成的一日三餐制也是有科學道理的。

二、現在的中國人都是一日三餐嗎?

古人也是一日三餐嗎?這個習慣是怎麼來的? 第2張

這個問題說起來肯定是具有爭議的,因爲每個地區是不一樣的,而地區內也是有差異性的。從網上查詢可以得知,蒙古族、貴州銅仁、四川雅安的個別地區還有保留着一日兩餐的習慣。當然這也是聽網友所言,親身經歷倒是有一個,那就是在內蒙古。

在內蒙古的前些年,有些放牧的家庭會保持着一日兩餐的習慣,九點左右吃上一頓出去放牧,晚上才能回來吃飯,因爲中午專門回來吃一頓飯也挺麻煩的。所以,這也算是條件限制的。但是現如今的內蒙古的生活習慣和中部地區已經沒有區別了,放牧的家庭也是少數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