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的北伐爲什麼都那麼難成功?

歷史上的北伐爲什麼都那麼難成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北伐爲什麼都那麼難成功?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南北朝對峙了一百七十年,戰爭自然不會少。最早爆發的是宋魏戰爭,那麼這二者是如何開戰的?爲何後世分析說一開始劉宋集團就註定失敗呢?

南朝的第一個小王朝是宋,開國君主是劉裕,史稱劉宋。劉裕滅晉建宋之後,忙於鞏固內部,而且只當了兩年皇帝就死了。劉裕於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去世,劉宋政權陷入廢立之亂,北魏乘機南侵,奪取了河南滑臺、虎牢、洛陽、許昌等戰略要地,成爲劉宋王朝的心腹之痛。劉裕的三子宋文帝劉義隆坐穩天下之後,立志奪回被北魏奪走的大片土地。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於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十一月繼位,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於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八月繼位,前後相差不到一年。南北雙方,兩位新帝都想有所作爲。但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明顯強於南朝的宋文帝劉義隆。

南朝劉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三月,劉義隆經過較長時間準備,決心進攻北魏。兵力部署既畢,他先派殿中將軍田奇出使北魏,對太武帝拓跋燾說,河南原來是宋國的地盤,被北魏侵佔,現在我們準備收復,但不想佔領河北。拓跋燾一聽,大怒道:“我生下來頭髮還沒幹的時候,就聽說河南是北魏的土地!”他不怕劉宋來進攻,態度非常強硬。

歷史上的北伐爲什麼都那麼難成功?

三月下旬,宋軍開始調動集結。北魏黃河沿線守將紛紛表奏朝廷,“宋人大嚴,將入寇”。一致建議搶先出兵攻宋,以挫盡宋軍銳氣;並建議殺盡黃河沿岸的流民,使宋兵找不到嚮導。拓跋燾“使公卿議之,皆以爲當然”。唯獨崔浩反對:“不可!南方下溼,入夏之後,水潦方降,草木蒙密,地氣鬱蒸,易生疾癘,不可行師。”他認爲,即使宋兵北來,也應該到秋涼馬肥時再實施反擊,那時宋軍師老兵疲,南方的莊稼也熟了,因敵取食,此乃勝策。

在此之前,北魏剛剛進行了一次對夏國的作戰,攻克了夏國的北都統萬和南都長安,基本消滅了夏國,只留下一點尾巴,赫連昌之弟赫連定逃往平涼稱帝復國。赫連定急於復仇,暗中遣使與宋文帝聯絡“合兵滅魏”,並向宋文帝許諾“遙分河北,自恆山以東屬宋,以西屬夏”。於是,宋文帝與赫連定結成了進攻北魏的軍事聯盟。其實這是赫連定不切實際的幻想,劉義隆上了他的當。

拓跋燾雖然覺得崔浩分析得都對,但也不能完全不聽其他大臣的建議。他綜合分析了北方柔然、西部夏國、南方劉宋這三大敵人的輕重緩急,決策如下:(一)首擊柔然。北魏的首要戰略目標是統一北方,來自大漠深處的柔然仍是干擾北魏統一北方的主要威脅,必須徹底擊垮柔然。(二)分化夏國。把俘獲的原夏國皇帝赫連昌封爲秦王,製造他與夏國新帝赫連定兄弟之間的對立。(三)對宋軍採取積極防禦的方針。由冠軍將軍安頡督防黃河一線;命冀、定、相三州(均在今河北境內)在漳水沿岸造舟船三千艘以做準備;調幽州兵力增加黃河一線防禦。拓跋燾的上述戰略部署,主次分明,重點明確,佈置周密。

歷史上的北伐爲什麼都那麼難成功? 第2張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四月,宋軍出動。宋軍大將到彥之率領五萬水軍從淮河進入泗水,由於泗水春旱水淺,纖拉篙撐,龐大船隊像泥蟲似的在河牀裏艱難蠕動,一天只能前行十來裏。四月出發,七月才抵達須昌(今山東東平縣西北),然後進入黃河西上。五萬人馬,窩在船裏四個月,這是一種什麼情況?拉屎撒尿都成大問題!一個個臉都黃了,眼都紅了,說話都噴出火來了。疫病、焦躁、情緒失控、打鬥、死亡、逃跑,戰鬥力已經大減。

北魏太武帝面對宋軍的進攻,貫徹積極防禦的預定方針:避其鋒芒,主動後撤。還沒有等宋軍到達攻擊地點,他就下令黃河南岸的碻磝(今山東長清縣東三十里)、滑臺、虎牢、金墉、洛陽等重要地段的兵力統統撤到黃河北岸駐防。

到彥之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勝”得非常輕鬆。他把兵力全線撒開,東起延津,西至潼關,兩千裏河防,分兵把守。到彥之向朝廷發回奏報,大軍已經順利收復了兗、司二州,許多人爲此歡欣鼓舞。到彥之的副帥王仲德看出了問題,憂心忡忡。他對到彥之說,北魏這次主動撤退,是一個不祥的預兆。一則,他們主動北撤是把黃河南岸分散的兵力收攏到黃河以北去集中;二則,他們是要等待黃河冰封季節到來,再向我們發動大舉反攻,“豈不可以爲憂乎?”可是主將到彥之對副帥王仲德的分析判斷置之不理。

八月,北魏軍隊開始反攻。到彥之命令裨將姚聳夫渡河攻冶阪(今河南孟津渡西),北魏前線主帥安頡迎戰,姚聳夫大敗而歸,損失幾千人。安頡已集結重兵於黃河北岸,準備南渡黃河大舉反攻。正在這時,赫連定根據“聯宋攻魏”密約,在北線進攻北魏鄜城(今陝西洛川縣東南七十里)。拓跋燾與衆臣商議對策,崔浩分析認爲,到彥之分兵把守兩千裏河防,每個點上只有幾千兵,“形分勢弱”,難有作爲。兩相比較,赫連定進攻鄜城威脅大、危害大,應以主力打擊赫連定。拓跋燾採納崔浩建議,命令冠軍將軍安頡相機奪回碻磝、滑臺、虎牢、金墉、洛陽諸點,拓跋燾親率主力北上反擊赫連定。

十一月,北魏安頡從委粟津(河南洛陽東北)南渡黃河,進攻洛陽東北的金墉城。宋軍金墉城守將杜驥心慌,想逃跑,又怕獲罪殺頭,就派人去叫姚聳夫帶兵來守金墉城。姚聳夫正在領兵從洛水中打撈一口大鐘。杜驥派來的人騙姚聳夫說,金墉城已經修好,儲食很多,可以堅守,就是缺少兵力,請將軍領兵前往協守金墉城,打退北虜進攻後再來打撈大鐘也不遲。姚聳夫帶兵到金墉城一看,破敗不堪,根本無法堅守,一揮手又把兵帶走了。杜驥於是放棄金墉城南逃,這樣就等於敞開了洛陽的大門。

第二天,北魏安頡就領兵佔領了洛陽,斬殺宋軍將士五千多人。杜驥逃回壽陽,向宋文帝告了姚聳夫一狀,說他只撈鍾,不守城。宋文帝大怒,在壽陽將姚聳夫處斬。金墉、洛陽陷落,虎牢關也很快失守,宋軍全線告急。宋文帝急調老將檀道濟率軍馳援。到彥之沒有等檀道濟援軍來到,就主動撤退。副帥王仲德曾再三勸阻,到彥之藉口自己眼病發了,將士中也發生了疾疫,堅決撤退。他領兵經清水進入濟水,退至歷城(今山東濟南),焚舟棄甲,向彭城徒步敗逃。

檀道濟率領的援軍到第二年正月十五日才抵達前線,雖然檀道濟指揮部隊拼死力戰三十餘次,但宋軍敗局已定,無法挽回,只能撤退。

軍事史家們分析認爲,宋文帝劉義隆這次北伐失敗,主要原因是用人不當。檀道濟是他父親劉裕手下的一員猛將,當年劉裕北伐消滅後秦政權,檀道濟充當前鋒,連克許昌、洛陽、潼關,攻下長安,立下赫赫戰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