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姜維掌權期間,爲什麼屢次發動北伐戰爭呢?

姜維掌權期間,爲什麼屢次發動北伐戰爭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7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中,蜀國是最先滅亡的一個,不過因爲被神話的諸葛亮還有五虎上將的緣故,蜀國在三國演義或是後來的影視作品中,總是被樹立成正面形象或者說是主角。劉備白帝託孤後,振興蜀國的重任也就落到了諸葛亮的身上,而諸葛亮逝於五丈原後,又將北伐的火炬傳到了姜維的手上。

姜維是蜀國的著名將領,不過其前身則是任魏國的天水郡參軍一職。公元228年,諸葛亮開始第一次北伐,此次北伐初期的氣勢極盛,一時間魏國邊境各城池郡縣紛紛倒戈,而姜維也因爲受到猜忌而無處可去,只好是投奔諸葛亮。姜維投奔蜀漢後,很快就受到諸葛亮的重用,還被升官封侯。

諸葛亮去世後,將姜維作爲了自己的接班人,而姜維也憑此開始大放異彩,同時被劉禪拜爲大將軍,掌握整個蜀漢的軍事大權。姜維掌權期間,一共發動了十一次的北伐戰爭,一方面是姜維爲了早日完成諸葛亮的夙願,另一方面其對於本就不富裕的蜀國,更是一種國力消耗。

姜維掌權期間,爲什麼屢次發動北伐戰爭呢?

下文則主要對姜維在漢中的失守,做出分析。

姜維數次北伐,然而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效果,國困民疲之下,姜維決定停止對外出徵,轉而是牢固對於漢中的守衛。漢中可是蜀漢政權下最重要的一座城池,而魏延在此鎮守十年中,從未有過岔子,而姜維面對司馬昭的大軍,僅堅持了不到一個月就失守了,不久後就是劉禪投降和蜀漢的徹底滅亡。

首先看魏延是怎麼成功鎮守漢中的。

劉備當年奪取漢中,可是足足與曹魏打了兩年,經過數輪鏖戰後纔拿下來的。漢中的地位自不必多言,所以由誰鎮守就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是關羽還在荊州,張飛雖是一員猛將,但是沒有謀略這一點是讓劉備不能放心的,而趙雲還要守衛成都和保護劉備,最後就是由魏延負責漢中。

魏延當年鎮守漢中的主要策略是,在各個險要的關口布下兵力充足的營寨,餘下軍隊則是全部在漢中城內守衛。蜀道難,而魏延正是以此來作爲阻擋魏軍的方式,也使得魏軍在十年間從未佔到什麼便宜,還有後來的漢中之戰,王平也是採用了魏延的策略才抵擋住魏將曹爽的進犯。

其次再看姜維是怎麼鎮守的。

公元256年姜維開始了第九次北伐,不過這次因爲胡濟的大軍遲到,也使得姜維在段谷被鄧艾大敗,而蜀國的戰略也從進攻轉爲了防禦。

因爲戰略方向的轉變,也使得姜維提出了區別於魏延的“斂兵聚谷”的策略。姜維認爲魏延的策略只能是簡單的防守,魏軍不能大舉進攻而蜀軍也不能大舉的防守反擊,所以將各險要關口的兵力撤回,將敵人引到漢中平原後,以漢城和樂城兩座城池作爲依靠,再輔以後續的應援兵力,同時利用山路險要,魏軍補給困難的特點殲滅敵軍。

不過魏將鍾會並未中下圈套,鍾會將主要兵力放在了對陽安的進攻上,陽安失守後,魏國十萬大軍沉兵漢中,而此時守衛漢中的蜀軍,不管是戰鬥力還是數量上都是不及對方,可想而知的是,漢中就這麼陷落了。而姜維的“斂兵聚谷”,實則是主動放棄險要,弊大於利。

姜維掌權期間,爲什麼屢次發動北伐戰爭呢? 第2張

另外,雖然姜維也很有想法,既然無力反攻,那就把敵軍引誘過來再殲滅,不過其顯然是忽略了此時的國力照之前相比退步的不是一星半點。諸葛亮曾五次北伐,蜀國已經被折騰的不堪了,姜維接管軍權後的北伐次數還更多了,同時宦官黃皓又在蜀國內部專秉朝政。這時的蜀國完全就是個紙老虎,只是仗着山路地形的特點也可勉強支撐,而姜維誘敵深入,自棄險要,實則就等同於是自掘墳墓。

最後的一點原因就是內鬥。蜀國的大本營益州分爲本土派,和當年劉備帶來的荊州派,而劉備夷陵戰敗還有諸葛亮和姜維的數次北伐,對當年帶來的荊州軍造成了很大的消耗。此時的益州派首先與曹魏無仇,其次沒有匡扶漢室的口號,再加上宦官黃皓打壓忠臣,益州的本土勢力對於劉禪或是整個蜀國完全是“無感”的態度。

最後就是鄧艾三千兵力佔領成都,而劉禪也在譙周等大臣的建議下,主動做出投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