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張廷玉被乾隆抄家,那他抄出了什麼?

張廷玉被乾隆抄家,那他抄出了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廷玉被乾隆抄家,那他抄出了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735年,雍正病危,臨終之時,他爲太子弘曆選定了三位顧命大臣,其中之一就是張廷玉。

雍正深知弘曆的稟性,因爲擔心他會虧待張廷玉,所以特地留下遺詔,以後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配享太廟對於臣子而言,是至高無上的榮耀,縱觀清朝268年的歷史,配享太廟的只有26人,而張廷玉是唯一的一位漢臣。

可是即便有雍正這樣隆重的囑託,乾隆卻差點兒剝奪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殊榮,甚至還曾經下旨抄了張廷玉的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 三朝老臣

1748年,已經76歲高齡的張廷玉向乾隆上書,陳述自己年老多病的實情,請求乾隆允許自己退休回家養老。

按說這是個很正常的請求,可是乾隆居然直接拒絕了,他搬出了父親雍正當初的遺詔,說道:

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

乾隆的大意是,張愛卿你在康熙、雍正兩朝都深受皇家厚恩,況且皇考(雍正)曾經留下遺命,將來要讓你配享太廟,配享太廟的大臣哪能歸田養老呢?

雍正在歷史上有“刻薄寡恩”的評價,可是他對一向忠誠的能臣張廷玉卻十分厚待,特地給他留下“配享太廟”的權利,可是沒想到,他這一恩遇卻成爲乾隆挽留張廷玉的藉口,哪怕張廷玉的確是年老又體弱多病。

張廷玉被乾隆抄家,那他抄出了什麼?

張廷玉在年輕的乾隆面前據理力爭了一番,他反駁說道:

宋、明配享諸臣亦有乞休得請者。且七十懸車,古今通義。

張廷玉博古通今,他馬上拿出宋明兩朝的例子,指出宋朝和明朝配享太廟的大臣都有退休養老的。再說,人過了七十歲就應該辭官居家養老了,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道理。

可是,無論張廷玉有多麼想回家養老,乾隆仍然固執地把他留了下來,又讓他拖着衰老的身體在朝廷奔走了兩年的時間。

1750年,78歲的張廷玉再次提出要退休,迴歸故里養老。可是,因爲此時乾隆的皇長子永璜剛剛去世,乾隆正處於悲痛之中,收到張廷玉退休的請求之後,他勃然大怒,認爲身爲永璜的老師,張廷玉此時退休十分無情,雖然乾隆同意了張廷玉退休的請求,但是卻罷免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權利。

二、退休了也沒安生

將近80歲的張廷玉終於退休了,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安徽桐城,準備安享晚年,可是沒想到,乾隆卻另外生出了事端。

回到家鄉之後,張廷玉還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很快就迎來了乾隆派出的欽差大臣。

原來,四川學政編修朱荃涉及到了一樁舊案,經過審查發現,他還有貪污等行爲。說起來,這位朱荃和張廷玉的關係不淺,他們不僅有姻親關係,張廷玉還曾經向乾隆推薦過朱荃。

“結交朋黨”一向是乾隆最忌諱的事,在處理朱荃一案時,乾隆想起了張廷玉和朱荃的關係,於是給張廷玉定了個“結交朋黨”的罪名,馬上派人去安徽抄張廷玉的家。

負責抄家的是內務府總管德保,他帶了數百名兵丁,氣勢洶洶地包圍了張廷玉的府邸。張廷玉來到門口迎接,按照乾隆聖旨上的要求,把以往50年來接受的康熙、雍正和乾隆所賞賜的物品都悉數交給德保。

可是,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張廷玉的預料,德保不僅沒有就此帶着物品離開,而是命令兵丁以“查找遺失物品”爲名,開始在張府翻箱倒櫃,幾乎要掘地三尺地大肆翻找一番。

德保只是內務府官員,他當然不敢自作主張,對張廷玉這位三朝老臣這樣放肆搜查。歸根結底,他還是受了乾隆的密令,想要看看做了大半輩子能臣、重臣的張廷玉是不是真像他表現出來的那樣,始終對朝廷忠誠、沒有任何怨言!

掘地三尺搜查一番的結果,就是帶走了張廷玉家所有的書籍、信件以及手稿等文字資料;還有張廷玉家的全部財產。

然而,這些文件帶回京城之後,經過仔細審查之後,居然沒有任何發現:不管是在張廷玉的藏書中,還是他和親友的來往書信之中,都沒有任何對朝廷、對乾隆怨恨不滿的言辭。

緊接着,張廷玉的請罪摺子就到了:他雖然年邁,但是並不昏庸,看到德保大張旗鼓搜查的架勢,自然明白了乾隆的用意,於是他很快就寫了一道請罪摺子,主動請求乾隆對自己嚴厲治罪。

張廷玉被乾隆抄家,那他抄出了什麼? 第2張

張廷玉手書

沒有任何罪證,如何治罪?乾隆再如何記恨張廷玉,也不能平白給自己戴上一頂“殘害三朝重臣”的帽子,於是他很“大度”地赦免了張廷玉的“罪行”,只是對他誡勉了一番。

三、蓋棺定論

經過這通折騰,已經80歲高齡的張廷玉沒有支撐太長時間,於1755年逝世。

經過前番審查,乾隆已經深深瞭解張廷玉的清廉品格,此時斯人已逝,他想起這位老臣昔日對自己的諄諄教誨與辛勤輔佐,不由黯然神傷,下旨歸還了張家物品,還爲張廷玉賜諡號“文和”,然後遵從父親的遺詔,允許他配享太廟。

三朝老臣張廷玉一生嚴謹、赤誠,可是終究還是沒能避免被猜疑、受冤枉的遭遇,都說“伴君如伴虎”,雖然已經遠離朝堂,但是張廷玉作爲曾經的天子近臣,卻終究還是沒能躲過這場屈辱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