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爾朱榮爲什麼沒有篡位稱帝?

爾朱榮爲什麼沒有篡位稱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爾朱榮爲什麼沒有篡位稱帝?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河陰之變是北魏歷史上最爲悲慘的時刻之一,也是北魏朝廷崩潰的開始。當時由於胡太后與孝明帝元詡爭權,使得軍閥爾朱榮與北魏朝廷矛盾重重。胡太后毒殺元詡之後,先擁立元詡女兒爲太子即位,後又改立臨洮王元寶暉的兒子元釗爲帝。胡太后的操作直接激怒了爾朱榮,爾朱榮便擁立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元子攸稱帝,率領大軍殺向洛陽。胡太后派李神軌統軍抵擋,然而朝廷軍隊未戰先潰。於是爾朱榮殺入洛陽,處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釗,讓元子攸登基即位。然後他借河陰祭祀之機,聚集朝廷百官,屠殺王公大臣,史稱河陰之變。

這場變故可以說是北魏歷史上最爲悲慘的時刻,對北魏朝廷也是毀滅性的打擊。據《北史》、《魏書》記載有一千三百多人被殺,《資治通鑑》記載被殺者有兩千多人。當時北魏朝廷的王公大臣中,上至丞相高陽王元雍、司空元欽、義陽王元略,下至正居喪在家的黃門郎王遵業兄弟,包括皇帝元子攸的兄弟,不分良奸,全部殺個精光。可以說在這場大屠殺中,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以來建立的鮮卑貴族和漢族門閥士族都被爾朱榮屠殺殆盡。被殺的都是北魏的政治精英,範圍波及整個國家上下,朝廷損失非常慘重。

河陰之變後爾朱榮與北魏朝廷、皇室、鮮卑貴族和漢族門閥士族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可以說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此時他的部下高歡勸他順勢登基稱帝,可遭到了另一位將領賀拔嶽的反對。雙方爭執非常激烈,最後爾朱榮採取了北方少數民族傳統的鑄造金人占卜吉凶的辦法。由於四次鑄造金人都以失敗而告終,爾朱榮認爲稱帝時機未到,便放棄了稱帝的打算,繼續以元子攸爲傀儡皇帝,自己把持北魏朝政,將朝廷中的官員都換成了自己的心腹。然後他率軍回到晉陽,遙控北魏朝廷的軍政事務。

在這場事關北魏生死存亡的政治動盪中,爾朱榮在河陰之變中屠殺王宮大臣後,卻又選擇與北魏朝廷和解,繼續擁立元子攸爲皇帝,讓很多後世的歷史愛好者們不解。很多人認爲這是爾朱榮一生最大的失誤,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後來被元子攸誘殺的結局。對於爾朱榮放棄稱帝的原因,歷史上衆說紛紜,其中被主流歷史觀所採納的便是所謂鑄造金人失敗而不利於稱帝的說法。可是從爾朱榮一生的行爲方式來看,他本來就是野心勃勃桀驁不馴的軍閥,因爲巫師的占卜而放棄稱帝的慾望,着顯然與他的性格和行爲不合的。

爾朱榮爲什麼沒有篡位稱帝?

結合當時的史料分析可以看出,鑄造金人占卜很可能是爾朱榮做戲的結果,目的是給自己放棄稱帝找臺階下。他真正放棄稱帝的原因並非巫師占卜,而是北魏所在的國家形勢不利於稱帝,他屬下的部分軍隊也不支持稱帝,所以才迫不得已的放棄了這個打算。從這個角度看,河陰之變和放棄稱帝都不是爾朱榮的決策失誤,而是他沒有辦法的選擇。如果他不這樣選擇,他根本無法控制北魏朝廷,政治上和軍事上都會走入窮途。下面本文就當時爾朱榮所處的形勢,以及他做出這個決策的想法,做出簡要的分析。

爾朱榮是羯族人的分支,祖上是隨着五胡亂華的風潮南下進入中原王朝的。他們祖上也曾闊過,與建立後趙的石勒、石虎等羯族皇室有所關係。在發跡之前,爾朱榮的家族是羯族分支的小酋長,管轄着北秀容一帶地區。在北魏宣武帝元恪去世後,孝明帝元詡即位,皇太后胡氏臨朝稱制。由於胡太后亂政的結果,使得北魏國力陷入日衰的境地,各地也爆發了大量的農民起義,其中最爲著名的便是六鎮起義。六鎮起義的爆發讓北魏陷入了亂局之中,朝廷軍隊無力鎮壓,便使得各地北方少數民族酋長的軍隊在戰爭中崛起。

爾朱榮在圍剿六鎮起義軍的戰爭中取得了極大的功勳,一步步的走上了軍閥的道路。由於朝廷軍隊在鎮壓起義軍中屢戰屢敗,而爾朱榮又屢戰屢勝,所以北魏朝廷給他步步升官,讓他管理了黃河以北廣大的地區。爾朱榮也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元詡作爲側妃,加深和北魏皇室之間的關係。由於胡太后和元詡爭權,元詡祕密調爾朱榮到洛陽奪取皇權。在爾朱榮還沒到達洛陽時,元詡已經被胡太后毒殺,於是引發了爾朱榮率軍隊殺入洛陽的事情。當時爾朱榮雖然在洛陽取得了極大的勝利和權勢,但在實力上卻是不足以控制整個北魏的。

本來爾朱榮所在的部落就不是大族,部落的人口和軍隊都非常有限。他起兵配合朝廷圍剿六鎮起義時只有數千人,後來發展壯大也就一萬餘人,殺向洛陽的最多也就兩萬出頭。北魏朝廷軍隊雖然人多勢衆,但是軍隊腐化,士卒士氣低沉,沒有戰鬥力,纔在對六鎮起義軍的戰鬥中節節敗退。而爾朱榮的軍隊都是部族精銳,雖然少但是戰鬥力和士氣都很高,也忠於他本人,所以才能對六鎮起義軍造成巨大的殺傷。可這樣的軍隊再精銳也不過兩萬人,要控制北魏的數千裏土地,就這點人手是遠遠不夠的。

北魏自拓跋宏遷都以來就模仿漢族建立了門閥政治制度,國家實際上是被宗族、鮮卑貴族門閥和漢族士族共同掌管。胡太后亂政的本質是胡太后與朝廷的門閥士族聯合架空皇帝,攫取國家資源,控制朝廷政權的形式。爾朱榮殺入洛陽,處死了胡太后和幼帝元釗,實際上就已經和洛陽的門閥貴族撕破了臉。他要在洛陽立足,掌控北魏的國家政權,自然不能把這些對頭留着。當然他也可以選擇退回道晉陽,放棄對洛陽朝廷的控制,將朝政大權還給洛陽的門閥貴族。以爾朱榮的野心,他最終選擇了第一種方式,於是纔有了河陰之變。

羯族當時已經式微,本來與鮮卑貴族和漢族門閥的矛盾都大,而且是經常受到壓迫的存在。他們甚至連像六鎮那樣發動起義都不敢,更不要說和鮮卑貴族、漢族門閥正面對抗了。好不容易出了爾朱榮這個軍事天才,纔有了打入洛陽的機會,自然不會選擇白白的退出。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即便當時爾朱榮退一步,不選擇河陰之變,其實洛陽的門閥貴族也不會善罷甘休。因此從爾朱榮打入洛陽開始,就決定了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河陰之變的發生不能避免。因爲只有屠殺了鮮卑貴族和漢族門閥的王公貴族,爾朱榮才能完整掌控北魏朝廷。

但在大屠殺並掌控北魏朝廷後,對於稱帝與否卻在爾朱榮的軍隊中形成了對立。這其中根本原因還是爾朱榮的軍隊不夠多,戰鬥力不夠強大。當時在北魏大部分地區都爆發了農民起義,尤其是六鎮起義的葛榮一支,擁兵達到三十萬人,號稱百萬大軍。而各地的少數民族部落也以剿滅起義軍爲由擁兵自立,出現了國家分裂和藩鎮割據的先兆。以爾朱榮的區區兩萬人馬稱帝,不但震懾不了這些地方勢力,還極有可能引起國家崩潰。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爾朱榮將會被指爲亂臣賊子,面對羣起而攻之,這不是他一個小小部落酋長能應對的。

如果北魏皇帝還在,各地的軍隊雖然貌合神離,但都還遵循北魏統治的原則,不會對洛陽輕舉妄動。如果北魏皇帝不在了,那就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亂世,而剿滅爾朱榮便成了最爲合理合法的事情。洛陽的王公貴族被爾朱榮誅滅了,但各大家族在洛陽之外還有龐大的勢力。一旦爾朱榮稱帝,他們順理成章的起兵攻打洛陽,爾朱榮將面臨四面楚歌的危局。正是出於這種考慮,所以爾朱榮部下很多都反對稱帝,甚至包括爾朱榮的弟弟爾朱世隆。在稱帝將面臨危局,可能引發國家崩潰的前提下,爾朱榮只能暫時保留北魏的統治秩序。

從歷史經驗來看,爾朱榮的選擇是正確的,他採取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只要他能打着朝廷的名義逐個解決各方的起義軍和反叛勢力,再找機會除掉反對的門閥士族和鮮卑貴族,便能夠積蓄足夠的力量,登基稱帝就順理成章了。然而他沒有曹操那麼幸運,沒能躲過對方的算計和刺殺,最終死於傀儡皇帝元子攸之手。爾朱榮的死也引發了爾朱榮家族和部落對北魏朝廷和皇室的反撲,再一次推動了北魏的分裂和滅亡。站在天下大勢的角度看,北魏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有沒有爾朱榮只是滅亡的方式不同而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