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之帝王,爲籠人心,固爪牙,顯威儀,示恩寵,往往會把加官、晉爵、封侯等等,作爲一種有效手段,頻頻使用。如翻翻《三國志·蜀書》就知道,劉備的西蜀,也沒少用封侯這個法寶,這一手段。

西蜀前前後後,封過不少的侯。張飛因據水斷橋,有護衛之功,劉備封其新亭侯,章武元年,進封爲西鄉侯;黃忠因定軍山一役,斬夏侯淵立大功,賜封關內侯;馬超漢帝原封都亭侯,章武元年,進封爲斄鄉侯;龐統死,劉備追其爲關內侯;法正死,劉備封其子法邈關內侯。建興元年,封趙雲永昌亭侯;建興元年封魏延都亭侯;建興六年,封諸葛亮武鄉侯等

不只是名聲顯赫者封侯,就連一些名氣不大者,也被紛紛封侯,如馬岱爲陳倉侯,還有南鄉侯董厥、雲亭侯劉敏、安漢侯王平等。

看着這個名單,讓人會大生困惑,一是功勞蓋世的諸葛亮,他的封侯,可謂是姍姍來遲,二是在這裏竟然不見關羽之名,他可是劉備的結拜弟兄,股肱之佐,文韜武略,功勳卓著,義薄雲天,名重一世。怎麼會沒他封侯的份呢?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或說,關羽不是有漢壽亭侯的封號嗎?但這不是劉備封的,而是建安5年,關羽因助曹操拒袁紹,斬其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爾後由曹操所表封。順便說一句,就連劉備的宜城亭侯,也是因曹操表封而來。

或說,關羽不是有壯繆侯之號嗎?但這是死後追諡,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借了劉禪寵待陳祗的光。

清代的趙一清所撰《東潛文稿》有一小文《關壯繆封爵考》提出了問題:關羽“豈獨無封爵耶?”“陳壽《志》惟雲‘封拜元勳’而於名號缺焉無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原因何在?他給出的解釋是:“殆先主以公賜名漢朝,因之不改,特建置一縣爲公奉邑”。

就是說,因爲關公已有曹操以漢朝皇家名義所給的爵號,劉備爲表對這一封號的尊重,所以沿襲而用,就沒有再給新的封號,只是特“析廣漢郡葭萌縣地爲漢壽縣”,以作爲關羽的奉邑。

關羽——謎團最多的英雄關公臉上,油彩多多;關羽身上,謎團不少。

《三國志》中,沒有關羽長輩和妻室的記載,其實他的父親、爺爺及他的三個兒子,在《關氏家譜》中都有名號;《三國演義》中,關羽之死被寫得很迷信、很宿命,其實他的死與劉備的戰略失誤有關。還有關公首級葬地問題,都是此篇解讀內容。

關羽的身世之謎

關羽的身世,史書上一直沒說清。《三國志·關羽傳》說:“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解”hai)人也。”僅有一句話,用筆吝嗇。

這個“解”,指“解州”,古稱解樑,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區西南15公里處,現在是一個鎮,鎮上有“解州關帝廟”,面積是洛陽關林的5倍,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國志》中,沒有關羽長輩和妻室的記載,一直到清初康熙年間,解州地方官王朱旦,帶領百姓浚修古井時,掘出了關家墓磚,上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資料比較詳細。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2張

這個地方官很用心,據此寫了《關侯祖墓碑記》。據墓磚上的文字記載,關氏家族其實是個文人世家。關羽的祖父關審,字問之,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庚寅生,居住解州常平村。此人識文斷字,常以《春秋》訓其子。關羽的父親名叫關毅,字道遠。“性至孝,父審卒後,在墓旁結廬守喪三年,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羽長成後娶胡氏爲婦,生子關平”。但關羽究竟有幾個兒子,這上面也還是語焉不詳。

《三國志·關羽傳》中,提到了關羽兒子關平、關興,但沒有提到三子關索。由此史學界認爲,歷史上並無關索其人。再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關平,被寫成關羽收的義子,說關平原本是關定的兒子,因爲關定崇尚關羽的爲人,就將關平送給關羽爲義子。

若按這種說法,算來算去,關羽僅有一個親兒子關興——是這樣嗎?

專家學者之間爭議很大,一直沒有定論。前幾年,家住許昌的關羽第五十九代孫關志傑,在互聯網上搞了個“關公網”,他說:在如今襄城縣的關氏族人中,存有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的《關氏家譜》,上載“漢壽亭侯羽生三子”。

香港《大公報》也曾發表一條消息,稱“河南省鄧州市構林鎮官劉家村發現一部《關氏家譜》,其中詳細記載了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後裔由山西遷往鄧州的歷史。

報道稱,該家譜爲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所修,至今已滿六十世。該家譜中明確記載:“漢壽亭侯羽生三子。”這就是說,關平、關興、關索都是關羽的親兒子。

當然,這個最新發現尚未經過專家考證,但至此,我們大致可知關羽的家世和他的身世了。

關公戰敗戰死之謎

關公的死是個謎。

試想關公這樣一個大英雄: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自有萬夫不當之勇;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卓有水淹七軍之功。怎麼就敗在東吳無名小輩馬忠手下呢?馬忠者,小將爾,他是潘璋的部將,上面還有呂蒙、張昭等各級領導,他怎麼就能於麥城之戰中設伏擒獲關羽呢?

現在有一種說法:關羽不是死在馬忠手裏,也不是死在呂蒙計謀中,而是死在自己人手裏,死在劉備和諸葛亮不派援軍這檔子事上。

我們知道三國時的蜀國,雖是劉備一手創建,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纔是這個政權的支撐點。蜀漢的建立,是以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奪取漢中爲標誌的。此次大勝後,劉備的實力纔可與曹操抗衡,擁有荊州5郡、東西兩川、漢中、上庸及雲貴等地,手下還有關張趙馬黃五虎大將,兵強馬壯、人才濟濟。

但劉備此時卻作出一個叫人生疑的戰略:調動鎮守荊州的關羽兵團北上攻擊曹操,卻不派其他蜀軍策應協助關羽北上。結果,58歲的關將軍孤軍深入,與曹軍中的于禁、曹仁、徐晃等部激戰,前後將近3個月,雖然打敗於禁、水淹七軍、斬了龐德,但還是被曹仁阻於襄陽城下,糧草被燒,兵累馬疲,無法破城。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3張

最可惜的是,東吳大將呂蒙趁機出兵,襲奪關羽經營多年的根據地荊州。接着,關部遭到曹、吳兩軍圍殲,全軍覆沒,關羽父子被殺。嗚呼哀哉!從關羽出兵北伐到他戰死,時間4個多月,他苦戰死戰,卻始終得不到友軍支援,上庸地區的劉封和孟達不來支援,張飛、趙雲、馬超等部也不見動靜。劉備和諸葛亮,期間沒發來一份“中央電報”,沒有犒勞和慰問一次前線將士。當我們讀《三國演義》時,從第七十三回的《玄德進位漢中王,雲長攻拔襄陽郡》,到第七十七回的《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在如此長的篇幅內,就只見關公兵團在那兒死打硬拼,不見整個蜀漢“國軍”的蹤影。劉備、孔明二人,均不顧關羽年事已高,竟讓他孤軍深入,活活戰死!

仗怎能這樣打!這是誰的戰略部署?但《三國演義》作者一味“尊劉(備)貶曹(操)”,根本不提劉備的過錯,卻費盡筆墨,寫了關公死後幾次顯靈的無聊事——人都死了!再怎麼顯靈、託夢、眨巴眨巴眼睛,又有什麼用呢?

那麼,劉備、孔明安排關羽去襲樊城以及後來聽任關羽自作主張,左衝右突,到底是什麼意圖呢?爲啥讓關羽冒恁大的風險呢?我們讀《三國》,於是實在是想不明白!現在只能這樣理解:關羽平日不甚聽孔明的話,孔明想教訓一下關羽,就坐山觀虎鬥,任他去折騰,結果斷送了關公性命。

關公是不是劉備、諸葛亮的犧牲品?這是一個謎。

關公首級葬地之謎

1996年6月,偃師學者康仙舟、高獻中、王西明合著了《洛陽地名探源》一書。書中專闢一章:《葬關羽首級之地——關莊村》,開篇寫道:“關莊,在佃莊鄉東北的洛河南岸,瀕臨207國道,因這個村莊建在關帝冢旁而得名。”

但關莊村沒有一戶姓關的,但當地老百姓說:這裏原有一個大冢,名叫關帝冢,並有較大關帝廟一座。冢前有明嘉靖時立的石碑,高六尺,厚六寸,上刻:“漢壽亭侯武安王協天護國大將軍關帝之墓。”

佃莊人認爲:關莊村纔是關公首級的真正埋葬地。理由是:關羽被東吳殺害後,東吳怕劉備興兵報仇,就把關羽首級獻給曹操。曹操識破東吳詭計,把首級配上檀香木身軀,葬於洛陽城南門外。

佃莊人強調:三國時曹魏都城洛陽,並非現在的洛陽城,而是在洛陽與偃師市的交界處,即那個被國家定爲一級保護單位的漢魏故城。關莊村在漢魏故城東南一華里,正是史書上說的“洛陽城南門外”,與史實吻合。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4張

經打聽,知道現在的關莊村,本名潘凹村,後遷至關帝冢西。全村沒有一戶關姓,卻因關帝冢而改名關莊。這裏的關帝冢,由一冢、一土石寨兩部分組成。土石寨即關羽墓地,30畝大小,圓錐形,15米高,沙土堆起,四周建寨牆。

冢在石寨南100米,20畝大小,饅頭形,是陪冢(疑冢),用來迷惑盜墓賊。此間原有墓碑,1955年秋髮大水,防汛急需大量石料,農民不懂此碑價值,把石碑扔進洛河堵水了。

1979年雨季,關帝冢塌陷,洛陽考古隊組織發掘。發現墓的石門半開,門旁有一完整人骨架。考古人員講:這是寶物盜出後,上邊的人爲了獨吞,就把同夥活活埋在下邊了。此墓雖經盜掘,但出土文物不少:大量的雙銖幣、陶器豬羊等,都是漢代文物。最讓人吃驚的是,考古人員在墓室中發現一顆人頭骨!關莊人大呼:這不是關羽的頭是什麼?

於是有人以“dianzhuang”爲筆名,在網上《大河論壇》發表文章,呼籲人們重視這裏的關帝冢。作者在文中稱他見過此墓,規模十分宏大,墓門朝西,墓道足足有30米長。兩扇石門,每扇都有千斤重。他說墓門正面刻有碩大虎頭牌,表明關羽是五虎大將之首;背面刻人物鳥獸圖,造型優美,用水沖洗後再看,圖象栩栩如生。

明代大封關羽,大修關帝廟,把關羽當神敬。據關莊老人講:當時祖籍關莊村的郝太監很得寵,嘉靖皇帝讓他奉旨回鄉修關帝廟。但他私心作怪,怕把廟修在關莊村,信衆進香朝拜時,會成爲村中一大負擔。於是假公濟私,移花接木,把現在洛陽城南20裏的鮑將軍墓修成了“關林”。歷史錯案,就這樣由郝太監一手造成!關莊人十分不滿,輩輩相傳,都罵郝太監。

村裏一些老人說:如今偃師市,臨近洛陽東關有個酒務村,當年關羽首級經過此地時,由於天氣炎熱,怕生髮異味,就用酒給霧了一下,該村由此得名。

關林管理處表示:研究歷史,最講實證,《三國志》中,沒有記載關公首級葬地,人們所說的曹操把關公首級“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這件事,本是《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上的一句話——這已經很清楚了:《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他當時看到的洛陽城,絕非是曹魏時的洛陽城(漢魏故城),而是明代的洛陽城,而明代的洛陽城,不就是現在的洛陽老城一帶嗎?那麼,曹操把關公的首級,“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不正是今天的關林這個位置嗎?

關林管理處表示:中國傳統文化講究正統,皇家認定的就是正統的,而民間傳說和野史,沒經證實,不足爲憑——洛陽關林自明代以來,早已爲天下人所共知,這裏就是關公首級所葬地!所以纔可配上“關林”二字。歷代皇帝譴官來洛陽祭拜關公,都是在關林展開活動,並未見過在其他地方祭祀的。

武聖關羽的十大恥辱:在電視新三國中,相信不少人對關公這角色感到有些氣恨,說白了就是腦袋瓜子不好使,有啥事就扭到一根筋上。其實,關公一生做了那麼多錯事,丞相諸葛亮早就對他不滿。不叫他守荊州偏逞能,到荊州破壞了蜀吳聯盟,落了個失荊州、走麥城,身首異處的下場。憑這些就不能給他諡號。

真實歷史上的關羽

在小說《三國演義》裏將關羽塑造成爲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未報曹操之恩於白馬坡時斬顏良誅文丑,並告誡曹操三弟張飛更有萬夫不當之勇,後於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襄樊之戰時與龐德大戰被其暗算,導致後來與徐晃單挑時右臂少力無法取勝,又因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後被殺。死後魏蜀吳三個國家都爲其舉辦喪禮。

在傳統戲曲中,關羽屬於”生“角,臉譜也非常有特色,面生七痣,眉心中間三粒,鼻子左右各兩粒;七粒硃砂痣,紅似點血,因此顯得格外威風。以關羽爲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有《斬熊虎》、《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屯土山》、《月下斬貂蟬》、《過五關》等等。

但他是劉備的結義兄弟,諸葛亮只好伏案寫了諡號“壯謬”,就是大謬人的意思。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5張

關羽一生,功勞遠抵不了他的過錯

關羽一生,其功勞遠抵不了他的過錯。說劉備的統一大業就是葬送在他手裏也殊不爲過作爲“千古名將”,關羽之“奇”,還“奇”在他的高傲自負。史書上稱關羽:“剛而自矜”、“性頗自負”。當然,自負到自矜的地步,那確實是過頭了。 關羽的這一性格特點,在小說裏表露無遺,很多人都看得很明白。比如諸葛亮就曾對劉備說:“雲長平生傲上而不忍下”。所謂“傲上而不忍下”,是說關羽自以爲能力超人,雖然對劉備沒有特別表現出傲氣,但是對諸葛亮等上層的人則隨時表現他的傲氣;同時對待手下,關羽卻往往不知有所體恤。關羽超人的力量和致命的弱點,都根基於與衆不同的高傲和自負。

當然,凡高傲自負的人,都有過人的本領或才華,否則就是狂妄自大,牛皮大王。 當時所有人都對關羽刮目相看,關羽非常自豪地說:“天下英雄,聞吾之名,盡皆縮頸而奔。”大家一聽到我的名字,腦袋都縮到脖子裏頭,像烏龜一樣逃走了。關羽的名聲能起到嚇退敵兵的作用,不用像張飛在長板橋大喝三聲。關羽名聲遠揚,可以先聲奪人。

連曹操這樣的英雄,早在“溫酒斬華雄”時就爲關羽的勇猛所深深折服,一生都對他懷有崇拜之情。直到關羽死了,曹操都要感嘆:“關將軍真天神也!”因爲關羽有這種過人的本領,所以他的高傲纔是有本錢的高傲,他的高傲纔是他真正個性的一種表現。 一個人的性格,他的長處很可能同時就是他的短處。關羽的這種高傲自負,使他勇往直前,智勇雙全,無人可敵,這是他的長處;同時也造成他的短處,就是過於高傲,過於自負,對自己的膽力和才能深信不疑,目空一切,總是瞧不起他人,與他人較勁兒。

下面是網友總結的關羽一生十大恥辱紀錄,雖然也反對者不少,但細細看來也不無道理。

一、拼紀靈,久攻不克,原形乃現。

“紀靈事件”是關羽武力遭到質疑的一個重要因素。關雲長30合戰不下的紀靈卻被張飛不到10合刺於馬下。

關羽與紀靈一戰的始末

關公戰鬥特點:力大刀沉,屬於力量型選手。攻擊衝擊力壓迫力超強,尤其是剛交手那幾回合猶如泰山壓頂。另外從別的戰例可以看出關羽對一流高手的持久戰並不佔上風甚至稍佔下風。因而關羽與人對決最大的可能是幺麼刀起頭落,幺麼久戰不下。另外關羽還有赤兔馬快的優勢,在一些特殊場合不可忽視。

對關公戰鬥特點有所瞭解,我們可以再看其與紀靈一戰。

那紀靈乃山東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是日引兵出陣,大罵:"劉備村夫,安敢侵吾境界!"玄德曰:"吾奉天子詔,以討不臣。汝今敢來相拒,罪不容誅!"紀靈大怒,拍馬舞刀,直取玄德。關公大喝曰:"匹夫休得逞強!"出馬與紀靈大戰。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紀靈大叫少歇,關公便撥馬回陣,立於陣前候之。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6張

同樣先看背景情節:劉備被脅迫犯袁術邊境,紀靈處於保土衛疆的名正言順的位置,而劉關張則爲受人脅持,並不想真心對抗袁術,所以,雙方心態上關某處於下風。而且,很有可能劉備並不想殺袁術大將而使雙方結下不可調和的樑子,因而關羽只是擊退對方而已。

從戰鬥特點上看:

1、 紀靈使刀,於刀法上有很高造詣,於是使大刀的關羽在武器上失去了神祕感。

2、 紀靈大刀重50斤,雖然沒有關二爺的大刀沉,但翻翻演義即可發現,老羅對武器斤兩的說明並不多,即便連顏良文丑也只是說明其使刀是槍而不說斤兩,可見,紀靈的50斤三尖刀在當時還是很重的。由此可以推理,紀靈的戰鬥特點也是力大刀沉。於是在戰鬥特點上關某又無太大隱祕優勢可言。

3、紀靈撐過了關羽的前幾合,於是關羽失去了“刀起頭落”的最佳時機。之後的關羽,

其戰力應該只是一般的超一流武將水平,雖然相對紀靈仍保持整體優勢,但完全沒有前三合那種戰鬥力大爆發式的“超強絕倫”的優勢。

二、對黃忠,老將留情,保全性命。

關羽輕視諸葛亮的介紹,輕視黃忠,帶五百校刀手殺奔長沙。結果,與黃忠大戰打成平手。後來關羽不殺馬失前蹄的黃忠,而黃忠射箭沒殺關羽。太守韓玄大怒,欲殺黃忠,但被魏延所救,獻了長沙。黃忠就歸屬蜀國了。

第一場,雙方比試刀法。黃忠出場之前,長沙郡校尉楊齡主動請戰,被關羽兩三個回合砍於馬下。羅貫中是要用楊齡的速敗襯托關羽的強大,但同樣,也證明了黃忠武力的強大。黃忠提刀縱馬,衝向關羽。兩人交戰,“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書中又寫“韓玄恐黃忠有失,鳴金收軍”。一般在寫到恐某某有失,是說這個人的武力要弱一點。但此處是個例外,因爲後面還有一段關羽的心理活動:“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關羽在心中承認,以正常的方式作戰,自己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黃忠全無破綻——至少可以證明黃忠的武力和關羽相當,甚至在關羽之上。要知道關羽一向心高氣傲,武力能夠被其認同的人,除去黃忠就只有張遼、張飛了。可是,我們卻沒有看到黃忠暗地裏稱讚關羽。

第二場,許多讀者的印象中,是關羽憑藉拖刀計獲得了勝利,然後義釋黃忠。其實不然。

書中寫到,兩人交戰五六十個回合,勝負不分。關羽如此力戰,一方面是爲了讓自己的拖刀計更像一點,另一方面也是想試試自己有沒有能力不用拖刀計取勝。事實證明,不行。於是關羽調轉馬頭,假裝落敗。黃忠追趕,“雲長方欲用刀砍去,忽聽得腦後一聲響;急回頭看時,見黃忠被戰馬前失,掀在地下”。原來,並非關羽用拖刀計砍翻了黃忠,而是黃忠自己的戰馬被絆倒,黃忠被掀翻。之後,關羽舉起刀,大喝,說自己暫且不殺黃忠,讓黃忠換馬再戰。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7張

也就是說,黃忠之敗,並非敗於關羽的拖刀計。至於關羽的拖刀計能不能打敗黃忠,還是一個未知數。

第三場,黃忠換了太守韓玄的一匹青馬,青馬並非名馬,而是青色的馬,應當比尋常的馬稍微好一點,但距離赤兔馬,甚至的盧馬那都差了許多。黃忠騎着這樣的戰馬又和關羽大戰了三十回合。之後黃忠詐敗,關羽追趕。

像這樣一員將領在前面跑,而關羽在後面追的情景,演義之前也有出現。關羽斬殺文丑,就是文丑在逃跑時被腦後一刀。此時關羽也是騎着赤兔馬快馬趕去,卻絲毫奈何不了黃忠。一方面是黃忠箭術了得,一旦關羽接近,一箭射去,關羽必然遮擋,速度就要受損,另一方面卻也可以證明,黃忠是一位攻守兼備的出色將領,關羽雖然馬快,卻很難突襲成功。而第三箭黃忠射中關羽頭盔纓根,更證明就算關羽再怎麼遮擋,黃忠依然可以射殺關羽。

三場戰鬥下來,我們可以這樣歸納。正常作戰,關羽和黃忠平手,關羽不能用其擅長的突襲取勝,拖刀計能否獲勝還不知,黃忠卻可用其箭術取關羽性命。長沙之戰中,關羽PK黃忠,當是以關羽落敗,黃忠勝出告終。

若非是韓玄要斬殺黃忠,而魏延又殺掉韓玄,救下黃忠,獻上長沙,以關羽的武力、兵力,根本不可能奪取長沙。

而在這長沙一戰中,黃忠的種種言行,也爲後來關羽厭惡黃忠埋下了禍根。

黃忠雖然年老,卻和關羽一樣,是一個非常自信或者說自負的人。當關羽來攻打長沙,韓玄很擔心,畢竟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天下聞名,可黃忠卻說,主公不用擔心,憑自己手中這張弓,這口刀,一千個來一千個死,根本沒有把關羽放在眼裏。當關羽和黃忠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關羽問:“來將莫非黃忠否?”黃忠說:“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活脫就是關羽的口氣嘛。關羽還從沒有見過有人這麼狂妄,這麼看不起自己,於是大怒,說,我特來取你首級!於是兩人作戰,可最後的結果卻是關羽根本無法取勝。

三天戰鬥中,關羽佔優勢的是第二戰,而關鍵的最後一戰,卻以黃忠的勝出結束。當世人評價長沙之戰的時候會怎麼說呢?多數人只會記得最後,是黃忠放走的關羽。

三、戰呂布,死纏爛打,恬不知恥。

論呂布,儘管曾當過主薄的文官職位,但是他重女色,不聽臣子的意見,此國必亡於關羽也。

論關羽,劉備和孔明曾放心讓他獨守荊州,可知此人在戰略上比較有頭腦,唯一缺點就是自大,死的時候也死在他的性格上害了他。

關羽戰呂布

話說虎牢關下,諸侯雲集.天下豪傑,奉先神威。兩軍陣前,呂布身着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手持方天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真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布大喝一聲“呂布在此,誰人前來送死!"話音未落,幽州公孫瓚,舞動鐵槊直取呂布,前去送死。呂布揮戟,戰不三合,公孫招架不住,撥馬敗退。呂布縱馬直追,危急關頭.忽聞一聲怒吼,"三姓家奴呂布休要猖狂,燕人張翼德在此!"

諸侯軍陣之中,一將飛出,圓睜環眼,,怒聲如雷,手持丈八蛇矛,正是張飛張翼德! 呂布捨棄公孫,疾取張飛。二將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勢震八方。諸侯喝彩,聲蓋九天!士兵看得癡呆,鼓手擂得手痠!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8張

當時惱了虎將關雲長,瞪起丹鳳眼,豎起臥蠶眉。手提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催馬上前,夾擊呂布。剎那間,刀若閃電,矛似流星,奉先畫戟,更猶若猛虎搜山,神龍出海。時有兵刃撞擊,響徹八方,聲聞於天!關張奮力,三將酣戰三十回合,戰不倒呂布。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亂世之中,才知豪傑笑傲。

三人戰得難分難解之時,諸侯軍中,奮起一將,手持雌雄雙劍。劉備劉玄德,一馬當先,前來助戰。三英合力攻殺,意欲將呂布斬于軍前!雖呂布雄勇無雙,無奈獨力難支。大戰多時,遮架不住。畫戟帶風,急取劉備,玄德急忙閃躲,再凝神看時,奉先已然縱馬殺出。正是放開玉枷脫蛟龍,反身飛上虎牢關。

虎牢關前,神將天威。桃園三英,兄弟揚名。

四、無頭腦,荊州不守,比武馬超。

由於龐統的意外死亡,諸葛亮只好帶着大部分人馬開赴西川戰場,使關羽成爲荊州荊襄九郡的唯一管理者,擁有了劉備集團幾乎所有的領土,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由於他自己斷送了整個荊州的一段很長的時間裏,關羽的位置都無人撼動,而且無人可比。

但是,即使這樣的顯赫地位,依然沒有滿足關羽的虛榮心。

當馬超投降劉備之後,關羽妒忌心又起,要求與馬超比武。此時,關羽地位和名氣已經可以說是登峯造極,無以倫比了,他怎麼還要與馬超比武呢?

馬超這個時候的名聲,應該說引起了關羽的虛榮心的爆棚。馬超在此之前,曾經帶領西涼兵馬殺得曹操丟盔卸甲,英名傳遍天下,而在馬超投降劉備之前又和張飛殺了個昏天地暗,不分勝負,這讓關羽很不爽。

在關羽心中,他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戰神,沒有人可以並肩相比的。但是,關羽心中的永遠的痛就是張飛和趙雲,因爲這兩個人也是天下公認的英雄好漢,而自己卻沒有機會證明自己比他們兩個人要強,而且是強很多。自己也不好意思提出和自己兄弟比高下的要求,所以一有這樣的機會關羽總是想證明一下自己確實是個超人。前面在攻打長沙時,關羽已經這麼做了,張飛趙雲要帶三千人,自己就只帶五百人,現在知道馬超和張飛打了個旗鼓相當之後,關羽就坐不住了。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9張

首先,關羽覺得大家肯定都認爲在武力上張飛和他自己是一個檔次上的,相差不多,這可好,又來了一個和張飛不分上下的馬超,我關羽豈不是越來越沒有價值了?其次,要是能夠打敗馬超,那不是證明也能夠打敗張飛嗎?誰還不承認自己天下第一呢?要不是諸葛亮拍了一下關羽的馬屁,讓關羽很受用,還不知道這場戲怎麼收場。

在信中,諸葛亮告訴關羽,馬超和張飛一樣,有的只是勇猛,而沒有智慧,不像你關羽,智勇雙全,超凡脫俗,同時告誡關羽荊州的重要性。這封信不但沒有讓關羽反省自己,反而讓關羽更加的目空一切。不但沒有反思信中的囑咐,反而把信拿給手下人看,炫耀自己,而這樣的事情,不久之後又發生了一次。

五、戰曹軍,勇而無謀,成爲俘虜。

關羽被曹操俘虜,初被拜“偏將軍”,獲封“漢壽亭侯” 。關羽一心跟隨劉備,劉自封漢中王時,拜關羽爲“前將軍” 。關羽生前職務,大抵如此 。他綿綿無盡的榮光,卻都是在“死去元知萬事空”之後,後主劉禪追諡他“壯繆侯”,綿延到了宋代,宋徽宗封他爲“忠惠公”,再到後來,關羽這張名片上的稱謂就越來越長,由“武安王”到“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再到“協天護國忠義大帝”,至清朝達到巔峯,“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一下子26個漢字 。生前至多是一“侯”而已,隨着一千多年的增值,由侯而王,由王二帝,由帝而聖,關羽終於不是 一個人了,他徹底被“神話”了 。

歷史上的關羽,並不如後來被《演義》和民間的推崇那般完美,關羽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神化是在清代,滿清入關後宣揚忠義而大大神化關羽,使關羽崇拜到達頂峯。正史上的曹操與關羽:其實他們倆是情敵在元末參加過農民起義,經歷過戰場的羅貫中後來在寫《三國演義》時,七實三虛,對正史做了不少改動,爲了戲劇性,着重刻畫了三個人物:曹操、關羽、諸葛亮。

其中關羽虛構的幾件大事,如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很有意思,全是和曹操有關的,而且都是有情有義:曹操爲關羽保駕護航,即使被斬將奪關也不在乎。關羽爲曹操違抗軍令,寧可被斬首也要報當年知遇之恩。小說寫到這個份上,這兩人就算牢牢的給聯繫在一起了,也給了今天的電影創作者和有特殊癖好的文藝女性們關注的素材。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10張

不過歷史上的關羽和曹操,是否真的這麼和諧呢?其實,事實和演義有着很大的差別。曹操和關羽的真實關係其實是情敵?這可不是亂講,在正史《三國志》中有記載,““朗父名宜祿,爲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於太祖(曹操),求以杜氏爲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意思就是說,劉備和曹操圍呂布,關羽向曹操請求,破城後娶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杜氏,曹操見關羽這麼着急,疑心這個杜氏有多麼漂亮,於是打敗呂布之後,“自納之”了。後來,劉備爲曹操所敗,關羽投降曹操(土山約三事則無,是創作出來的),曹操待關羽極厚,但關羽還是掛印封金,找劉備去了,大概這個“奪妻之恨”不能忘也是原因之一吧。

  六、對龐德,關平保駕,死裏逃生。

  關羽戰龐德時雙方所擔憂者不同。魏軍擔心的是“龐德有失”,給人的感覺是龐德武藝方面令人擔憂;關平擔心的是父親年老,因此所憂慮者,關羽的體能也;  魏軍對龐德的關心,應遜於關平對其義父的血肉相連一般的關心程度。因此,按常理推之,當兩人處於同等兇險境地之時,必然是關平首先鳴金。但是此戰卻以魏軍首先鳴金而高結束,可見龐德當時的兇險程度高於關羽的兇險程度。也就是說,關羽對龐德的威脅要高於龐德對關羽的威脅;  還有朋友會說:龐德此前先與關平連戰兩番,首戰即戰了30合,次戰不詳,因此體能已有相當損耗。

  這一證據對於“關場面略優”的判定的確會起到弱化作用,但此證據本身也遇到其他挑戰:

  1關平、龐德交鋒地點距關羽大帳約爲15裏,如果是兩戰之後關羽纔得到消息並馬上出發趕至交鋒地點的話,再加上關平接入並介紹戰況的時間,龐德應有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休息(原文本有(關平、龐德)“兩家各歇”的字樣)。因此龐德體能消耗很有限。

  2龐德正值壯年,體力恢復較快;更兼其素以體能好、耐久戰著稱。前者於58回時即有步戰力保韓遂殺透重圍的出色表現,後來在七軍被淹後居然自深夜直殺至次日日中,還“勇力倍增”。因此,區區數十合的消耗,對於一個體能如此超卓的武將來說,對其武力發揮影響不大;更何況他還歇息了一段時間呢。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11張

  因此,這一對“關場面略優”起弱化作用的證據,本身也遭到了弱化,我們還可以找出其他證據以強化“關場面略優”的判定:

  1關羽此時身份類似於一鎮諸侯,而龐德不過一中級武將,因此關羽爲以大擊小,龐德是以小搏大。由於雙方這種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的存在,龐德在場面不利時更容易把出同歸於盡的拼命招數來,而關羽則不願與其拼命。由於這種情況,關羽有可能比較吃虧,而龐德有可能比較佔便宜;

  2龐德在出徵前曾發誓,如果自己砍不了關羽,自己也決不活着回來。因此關龐對刀時,龐德的決死之心遠遠高於關羽。這也令龐德在場面不利時更易把出同歸於盡的拼命招數,以逼退關羽的凌厲攻勢;  綜上所述,關羽與龐德戰至百合,確實搶得一定優勢。而且此戰較關黃長沙之戰,明顯要兇險得多,雙方對對方的威脅都極大;關羽對龐德的威脅更大一些,以致魏軍火急鳴金以終止這場驚心動魄的交鋒。 再說了,一個人厲害與否,也不單單指武藝而言。

  七、並徐晃,敗相已露,鳴金保命。

  徐晃是五子良將之一,也是曹魏時期的名將。徐晃一生最值得稱讚的一次勝利,就是在襄樊之戰的末期,帶兵戰勝了關羽,達到了徐晃人生的頂峯。

  在襄樊之戰前,徐晃剛剛在漢中之戰中大破蜀將陳式。後來夏侯淵意外身亡,漢中局勢急轉直下,曹操不得不放棄漢中這塊雞肋,引出了漢中的軍隊。而此時荊州形勢惡化,關羽在孫權北伐合肥,後顧之憂減少的情況下,大舉攻打襄樊,曹操又派遣剛剛從漢中拔出的徐晃部前往荊州救援曹仁。

  從“晃所將多新卒”的記載來看,徐晃在漢中之戰中應該是損失不小,在路上補充了很多兵力。徐晃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趕到樊城前線去救援曹仁,而是駐紮在宛城休整,另一方面也是訓練新兵。正因爲徐晃沒有急着去樊城救援,所以躲過了一劫,不久,漢水暴溢,樊城下平地水深達十一二米,前去救援的于禁、龐德等七軍都被大水淹沒,三萬魏軍被關羽俘虜,簡直是曹魏的一場浩劫。曹仁和滿寵的軍隊也被水淹了很多,最後只剩下幾千人在堅守樊城。

  曹操當時被關羽的英勇表現所震懾,一下失去了于禁、龐德等名將,損失了七軍,三萬士兵被俘,曹操不願再讓徐晃冒險去跟關羽單獨對抗,於是曹操派出將軍徐商、呂建等人去傳達指令,讓徐晃先按兵不動,並增派了殷署、朱蓋等十二營的兵力增援徐晃,讓徐晃等待援軍到達以後再採取行動。同時,曹操從東線合肥調動張遼的兵馬前往支援,而且當時剛剛回到洛陽的曹操,馬不停蹄,已經準備親征關羽。此時的曹操已經是65歲的高齡,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親征了(實際上,這就是他最後一次上戰場親征,次年曹操就病逝了),此時的曹操也早就知道自己已經是行將入土的人了,自己的墓地位置都選好了。不過,曹操雖然打算親征,但是由於謀士桓階的勸阻,曹操只是帶兵駐紮在摩陂,爲徐晃遙爲聲援,並且方便探知最新戰況,並沒有繼續向前線行軍。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12張

  關羽的襄樊之戰能讓已近暮年的曹操決定做最後一次親征,而且曹操不敢讓徐晃輕舉妄動,可見關羽此戰的確表現極爲耀眼,達到了他人生的頂峯。但是,徐晃很快讓關羽從頂峯跌入了谷底。

  徐晃看到前線情況危急,雖然自己手下大多數是新兵,很難跟士氣正盛的關羽匹敵,但是徐晃還是帶兵前往陽陵陂,直接與關羽的軍隊正面對峙。陽陵陂在樊城北,東南十里左右有一座郾城,是一個軍事要地,此時郾城已經被關羽軍所佔領。也就是說,此時的徐晃實際上已經到達了戰場的最前線,與關羽軍只相距不到十里。

  《讀史方輿紀要》:“偃城府北五里。《括地誌》雲:古郾子國也。關羽圍樊城,魏將徐晃自宛赴救,至陽陵陂時,羽遣兵屯偃城。晃詭道欲絕其後,遂得偃城。即此地。《記》雲:陽陵陂,在偃城西北十里。”

  古代作戰,兩軍駐紮一般都是拉開一定距離的,比如官渡之戰時,袁紹所駐紮的陽武,實際上與曹操駐紮的官渡相距約25裏。那麼此時徐晃與關羽的前鋒只相距不到十里,應該說是已經打算跟關羽正面對抗了。

  徐晃在大隊援軍到達之前,也不敢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與關羽決戰,但是也不願意乾坐着。徐晃打算先取得郾城,把關羽的前鋒擊退。他並沒有強攻郾城,而是假裝在郾城的南邊挖一條深溝,截斷關羽前鋒的退路。關羽的前鋒兵力並不多,如果不依靠城防,而跟徐晃軍硬碰硬的話,根本不是對手。而且前鋒的作用只是阻擋一下北方來救援的魏軍,他們生怕被截斷後路,孤立無援,所以只有放火燒掉軍營撤退了。就這樣,徐晃不戰而屈人之兵,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郾城。

  此時戰役的形勢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孫權違盟,欲襲關羽身後;董昭建議曹操把孫權違盟的消息傳播開來,最好能迫使關羽退兵,與孫權互鬥。曹操接受了董昭的建議,命令徐晃把孫權寫給曹操的投降密信復抄多份,用弓箭分別射到關羽的軍營和被關羽圍困的曹仁軍營中。

  董昭此人不愧是一流謀士,他的計策很快就收到了良好效果,曹仁的軍隊看到了破敵的希望,士氣大振;而關羽在得到後方被偷襲的消息,也開始猶豫,是否應該撤軍。

  此後的局勢逐漸對徐晃有利,而關羽卻不甘心就此撤軍,依然打算頑抗到底。他沒有想到江陵、公安會不戰而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呂蒙拿下。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13張

  徐晃得到了郾城,以郾城爲大本營,分東西兩翼,繼續向前推進,直逼關羽軍營,直至與關羽用鹿角木做成的防禦工事相距居然只有三丈的距離!一丈是十尺,而西漢時一尺僅爲0.231米,並不是現在的三尺一米。這樣換算下來,徐晃的軍營距離關羽前部的鹿角圍僅有不到7米的距離,簡直是近在咫尺,這樣也有利於徐晃用弓箭把孫權的密信射入關羽的軍營和曹仁的軍營。

  八、攻曹仁,再次中箭,險些落馬。

  赤壁過後,魏國上下士氣低落,曹操卻選擇把曹仁留守襄陽,在缺兵少將,軍心低下的情況下,仍然沒有令荊北陷落,更是在南郡令周瑜中箭,周瑜這一代明帥之死,直接原因就是曹仁的鐵壁防守在關羽最頂鋒之制,曹操都想遷都,曹仁卻依然在樊城力拒蜀軍,紋絲不動,最終等到了吳國的圍魏求趙。關羽之死,在於其驕傲自大,看不起馬超,不屑陸遜,所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而更根本的原因,在於久攻不下曹仁,無法回防。襄陽城在赤壁過後十年,魏國低潮時期,蜀兵遠多於魏兵的情況下,一直沒有陷落,這正是曹仁比關羽強大的最好證明。能令吳,蜀兩國二把手直接致死的,唯大將軍,魏忠侯,曹子孝已。

  九、丟荊州,沒處落腳,四處亂串。

  “大意失荊州”的三國故事耳熟能詳。人們通常認爲,關羽是因爲大意而丟失了荊州,實則不然,荊州的丟失決非關羽一時之疏忽,而是他“狂傲”的性格造成的。無論是對敵人,還是對“同志”,關羽狂傲到了幾乎忽視了所有人存在的程度,這樣的唯我獨尊自然不會有好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關羽的失敗是自搗墳墓,幾乎是從他單獨掌管荊州的那一刻起,他就已悄悄掄起了挖掘自己墳塋的“钁頭”。也就是說,註定的失敗早晚會到來。

  “稱萬人敵,爲世虎臣。然剛而自矜。”這是《三國志》中對關羽性格的精闢總結,作爲大哥的劉備早就看出了這一點。殫精竭慮“借到”荊州後,在派誰駐守這個戰略要地時,劉備頗費躊躇,最後才定下由諸葛亮和關羽聯袂共守。後來,由於身邊忠實幹將龐統不幸命殞落鳳坡,劉備不得不將諸葛亮調至西川。這樣,駐防荊州的重任自然全部落到了關羽身上。少了諸葛亮的監控,無形中讓關羽成了脫繮的“赤兔馬”,更是天馬行空了,驕橫之氣只能是有增無減。

  關羽對外自以爲是,傷害盟友感情乃至自尊。就當時的局勢而言,東吳方面還是頗爲看重關大將軍的。孫權爲聯劉抗曹,當然也是出自成就大業的需要,將自家小妹嫁給劉備;同時,孫權又想把關羽之女娶爲兒媳,本來這樣的強強聯合,就算剔去政治含意,也應該是不錯的天作之合。即使關公疼愛唯一的愛女,或者說壓根就瞧不起孫權,也完全可以婉言謝絕,沒必要一點面子都不講。而關羽卻當着孫權使者的面,居然說出了“虎女豈配犬子”這樣有辱他人人格的話語。那孫權豈能真的是“犬”?他能不在“大怒”之後再尋找機會以報一箭之仇?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14張

  關羽對內捨我其誰,驕橫跋扈,不得人心。建安十九年,劉備攻打益州時,聲名顯赫的虎將馬超主動歸順,劉備大喜過望,當即封他爲平西將軍,地位大致與關羽相當。遠在荊州的關羽聽到這個消息十分不滿,寫信質問諸葛亮: “超人才誰可比類?”輕視馬超之意躍然紙上。精明的諸葛亮虛與委蛇,誰都不得罪,在誇獎馬超“雄烈過人,一世之傑”之餘,筆鋒一轉:“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羣也。”把關羽差點捧上了天。關羽看到這樣的回信,豈不更忘乎所以?他將信“以示賓客”之後,也就打消了與馬超比武決鬥的念頭。 也許諸葛亮爲了內部的安定團結,才採用這種手段息事寧人,但殊不知更加增長了關羽的驕橫之氣。而換言之,假如關羽是謙恭之人,他也不會爲此專門修書發難。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關中王,欲重用黃忠爲後將軍。本來就擔心關羽不高興,便派費詩往關羽處,委任關羽爲前將軍。面對這種情況,關羽居然怒髮衝冠,口出狂言:“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按理說,劉備的做法,足可見他用人上的良苦用心,但關羽還是不領情。縱令劉備不會忘記桃園三結義時的深情厚誼,關羽的這種做法,劉備也會耿耿於懷,只是不便明說罷了。關羽這樣目空一切,同僚們誰還會支持他呢?只是敢怒而不敢言。連毗鄰荊州的江陵和公安兩地的守將都深知關羽瞧不起自己,關鍵時刻,誰都不願意拉關羽“兄弟”一把。這種情況在襄樊之戰中就得到了驗證。

  而孫權早就對關羽的一切瞭如指掌,便有意欲擒故縱,先給關羽以甜頭,於是,就有了關羽晚年“決戰龐令明”、“放水淹七軍”等輝煌戰績,使得已過花甲之年的關羽以爲自己“廉頗不老”,還是英雄少年呢!飄飄然中,似乎已忘卻自己已然兩鬢染霜。事實上,他豈能真的與東吳後起之年輕人匹敵?不失敗那纔是不正常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從周瑜、魯肅到呂蒙、陸遜,東吳將領人才輩出,經歷了幾代人,想必關羽對此心知肚明。然而,關羽卻一直苦撐着,不是身邊沒有人才,而是關羽不服老,認爲自己還能行,不去發現和培養青年將領。就算劉備、諸葛亮早已萌生了讓關羽引退之意,但誰敢去捅這個馬蜂窩? 諸葛亮一生行事格外謹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聰明睿智無人可及,用人上堅持原則而近乎苛刻,惟獨對關羽多有順從,甚至還有屈尊迎合之意,縱令他考慮到了關羽與劉備的特殊關係,但更主要的是與關羽不可一世的性格有關。當一個人驕橫到了讓他精明無比的上司都遷就他的地步,恐怕也就意味着這個人的日子要到頭了。關羽失敗的道理當該如此。 觀今宜見古,無古不成今。毛澤東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假如真有時空隧道的話,關大將軍讀到後世偉人的這句話時,該作何感想?是不是會在總結自己的失敗教訓時,羞愧至臉紅,而後變成真正的美髯公呢?

  十、欲突圍,無趙雲之能,終成鬼雄。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曹操以爲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爲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爲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派遣徐晃、趙儼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爲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於是揚言將進攻圍頭,卻祕密攻打四冢。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二人都進入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包圍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殺死,關羽於是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而孫權命呂蒙爲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爲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繫,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爲平安的證明。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15張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爲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公元260年(景耀三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shàn)在追諡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諡關羽爲“壯繆侯”。

關羽因爲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丟了性命,還連累哥哥劉備,緊接着劉備以爲兄弟關羽報仇爲名,發動了一聲戰爭,而結果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這就是夷陵之戰。

我們來看一下戰爭背景:關羽死於麥城,荊州易主。劉備欲討伐東吳,遭大臣反對,關羽死後一個月,曹操也去世。同年十一月,曹丕篡漢稱帝,東漢滅亡,第二年四月,劉備也稱帝,國號“漢”,意爲繼承漢統。同年七月,劉備以“爲關羽報仇”的名義,率蜀漢精銳對東吳發動了荊州戰役。

而戰爭的經過更是堪稱劉備一生的恥辱之戰。

孫權襲荊州之後,呂蒙等大將一年之內相繼病死故。荊州纔剛剛拿下來,人心不穩。爲此,孫權將首都從建業遷到了夏口的南面,在那裏新建了一坐城,以“以武昌國”之意,定名爲武昌(這也是現在武昌地名的由來,不過當時的武昌不在現在的武漢市,而是在武漢南面的鄂州市。明朝時,鄂州和武昌的地名對調,變成了現在的格局)。孫權遷都武昌時,很多在建業過慣了日子的大臣都不願意來,他們喊出了“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的口號,堅決反對遷都。不過最後還是沒有擰過孫權,在事後看來,孫權的此舉確實高明,至少他在荊州最混亂的時候穩定了局面,爲東吳保住了這個西線的戰略基地。當劉備盛怒之下舉國來攻時,孫權已經在荊州佈署了一年的準備,東吳精銳兵馬都在荊州,而且糧草充足,擁有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劉備在出徵前派人寫戰術大罵孫權一頓,孫權不希望大戰的爆發,說白了還是怕自己會吃虧,於是向劉備“遣書請和”,結果被劉備一口回絕。無奈之下,孫權應戰,派陸遜爲都督,總領三軍。爲防止兩面受敵,孫權他果斷的決定向魏“稱臣”,真可謂是能屈能伸的典範。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16張

攻佔漢中,讓劉備達到了人生的最頂峯,蜀漢人才鼎盛,兵強馬壯,蜀軍總兵力達到15萬,而且還有完整的根據地,如若北上,成功的機會自然是不小了。但是失去了江陵這個必爭之地後,劉備的大計被大亂,虧了自己,便宜了孫權,這怎麼行?荊州對於劉備重要,不用多說,大戰是不可避免的。不過由於劉備自己也面臨比較繁重的防禦任務,漢中要防備曹操,成都要派兵留守,南中要派兵監視,能被他調動的頂多五萬人,撐死了不到七萬。在戰爭初期,劉備派吳班和陳式率數千騎兵出秭歸,進攻夷陵(此二人都是益州軍的將領,戰鬥水平不敢恭維)。同時又命令黃權率軍駐紮在江北,與吳軍在夷陵對峙,並留趙雲鎮守江州,作爲後衛。針對蜀漢的進攻,孫權早有計劃,他派朱然率五千人總鎮江陵,派潘璋率軍數千鎮守當陽,麥城,夷陵一線,防止蜀軍從北面突破,同時監視魏軍從襄陽宛城南下,保障陸遜軍團右翼的安全。派孫桓率軍數千鎮守江南夷道,保障陸遜軍團左翼的安全。任命步騭,鮮于單率數千人屯紮在荊南長沙一線,防止蜀軍偏師和武陵蠻夷兵。而陸遜則率主力約三萬人屯於猇亭。東吳可調配的兵力多達五萬人,兩軍在兵力上誰都不吃虧。

面對早有防備的東吳,劉備打的異常兇恨,蜀軍在秭歸突破東吳的防線,並攻到了夷陵地界,孫桓出戰劉備,結果戰敗,退到夷道。劉備軍越打越猛,“武陵五谿蠻夷”兵的頭領沙摩軻等紛紛來歸。劉備的兵力增添了不少,蜀軍的前期攻勢讓東吳損失不小,不得以之下,陸遜採取了避其鋒銳,全線退守的方針。就連孫桓被圍也不去救,更不去與劉備強爭夷陵,冒着被所有人罵的風險死守防線,等待戰機。陸遜的全面退守,劉備顯得十分不適應,其後開始大出昏招。首先第一個就是在山地丘陵地區,依次展開長達“七百里”的連營,分兵固守。他認爲這樣“諸要害皆以固守”,萬無一失。如果在平原地區,大兵團展開,留下相當數量的戰略預備隊可以避免全線潰敗的危險,有利於往來呼應,縱橫馳騁,而且可以避免敵人從兩翼及後方夾擊。但是在山區,“緣山行軍,勢不得展”的地勢,分兵就等於找死。蜀軍和吳軍對峙長達半年,士氣盡失,陸遜看到時機成熟,便採取了火攻的戰術,命令每個士兵都手持火把,進攻蜀漢諸營,同時從這場決戰的吳方參戰將領來看,陸遜將朱然和潘章的部隊也都全數調到了前線,要在火攻之後,全線出動,對劉備發動致命的一擊。

當時正是盛夏,天氣炎熱,樹木叢生,營帳相連,一把火扔進去,燒的慘烈無比。吳軍全線出擊,潘璋從夷陵殺出,從北線進攻,斬殺蜀軍將領馮習,擊潰江北軍。陸遜韓當一面從正面進攻,一面迅速包抄到“涿鄉”和馬鞍山一帶,準備斷劉備的歸路。朱然則協同夷道孫桓進攻江南蜀軍,包抄並進軍到“涿鄉”,與陸遜在此會合,他們攻破的是蜀軍前鋒張南。其餘徐盛,駱統等人也都分頭跟進。陸遜這一次圍的比關羽那次還要恨,兩軍激戰,最後劉備逃跑還是沒有跑出來,被合圍在馬鞍山。陸遜督促吳軍合圍,蜀軍雖然傷亡慘重,但劉備帶來攻吳的部隊都是自己從徐州和荊州帶出來的老底子,戰鬥力異常的猛,一把大火,外加四面合圍都沒有摧垮他們的抵抗意志,蜀軍死傷一萬多人,拼死保護劉備。劉備在激戰中找到突圍的機會,乘夜間突圍,並且讓士卒把軍裝脫下來點火阻塞道路,阻止追兵,最後在趙雲的接應下,終於跑到了永安。劉備走後,大將傅彤率軍斷後,被陸遜圍住,全軍覆沒,傅彤也以身殉國。

劉備爲何偏偏不給兄弟關羽封侯?關羽的衆多謎團 第17張

大敗劉備精銳之衆,陸遜收編了蜀軍杜路、劉寧兩路。張南、馮習、傅彤、沙摩柯被斬,駐守江北的黃權投降曹丕,馬良、程畿也先後喪命。蜀漢的兵力損失,佔了總兵力的一半,不過其後陸遜沒有乘勝追擊。第一是怕在川內栽跟頭,二是害怕曹丕來斷後路。此戰之後,蜀漢精銳失去大半,損兵折將,劉備氣死,蜀漢的諸葛亮時代到來。而東吳則鞏固了荊州,成爲與曹魏對抗的主力。至於曹魏,他們纔是最大的獲益者,孫劉火拼,無論是誰勝,都會有損失。孫劉兩軍聯手實力都未償強過曹魏,既然是內鬥,那損失更大,差距也越拉越大。

而這樣的結果,當然跟關羽的個人英雄主義脫不開關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