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古人學英語瞭解一下!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古人學英語瞭解一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古人學英語的方法是什麼?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清朝的時候有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原,但畢竟是兩個國家語言不通,在那個時候交流也是靠英語,在古代的時候是怎麼學習英語的呢?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古人學英語瞭解一下!

溥儀的那一手英文寫的也是羨煞旁人,估計在古代皇帝中,溥儀是英語學得最牛的(光緒帝也不賴)。溥儀學英文之路其並不簡單,他曾每天堅持早起,苦練英語水平,而且人家畢竟是個皇帝,有一對一指導的英語老師(英國人莊士敦),這和課堂裏學英語又有着很大的優勢。

其實,在中國古代,根本沒有像現在普及學英語這種情況,學外語也就是在清末時期才逐漸興起和提倡的。因爲,中古在晚清以前,都稱得上是世界級別強國,強國怎麼可能學習弱國語言呢?

後來到了清朝後期,中國逐漸被西方強國超越,英國的大略四方,加上美國的崛起,才導致發源於5世紀的英語逆襲,成爲國際主流語言。中國是因爲在殖民時代的落後於歐洲國家太多,否則現在的世界官話到底是什麼語還是未知數呢。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古人學英語瞭解一下! 第2張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大英帝國特使——馬戛爾尼伯爵曾奉命覲見乾隆皇帝,請求互通商貿,卻吃了閉門羹,無奈悻悻而返。走時,馬戛爾尼拋出一句狠話:“中國至少在過去150年裏,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最終它將重新墮落到野蠻和貧困的狀態”。失望與諷刺之情溢於言表,果不其然,半個世紀後,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人終於用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英吉利的商品、貨物和資本像潮水一樣涌入中國。隨之而來,當然還有英語。

清廷的自大與保守,讓世人詬病不已。但在大清國二百多年的基業中,有2.5位皇帝曾大膽地張開雙臂擁抱歐羅巴文化。前者是一手締造“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其次是在積貧積弱的國運中試圖通過“戊戌變法”來扭轉時局的光緒皇帝,剩下的半個皇帝就是“亡國之君”宣統了。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古人學英語瞭解一下! 第3張

康熙在與俄國進行《尼布楚條約》的談判中,逐漸意識到精通俄語與拉丁語人才的重要性。回京後,於1708年設立“內閣俄羅斯文館”,讓八旗子弟“專習俄羅斯文字,以備翻譯”。到雍正年間,又從四譯館中分出“西洋館”,“招滿洲青年專修拉丁文”,以《華夷譯語·拉氐諾話》作爲教材。《華夷譯語》本是洪武年間官方編纂的一部蒙漢對譯辭書,後來逐步擴充收錄語種,成爲中國近代早期的外文譯漢文的官方辭書。可笑的是,《華夷譯語》沿襲了歷史上漢譯佛經的體例——外文詞條都是以漢文注音,如“Don't answer at random”注音爲“洞脫,唵五史爲,阿脫,而藍道姆”,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兩個世紀後,康熙的八世孫光緒皇帝就聰明多了。極具維新思想的光緒英語學習熱情很高,每日清晨四點就開始上課,在閱讀和寫作方面都表現出相當的悟性,但口語卻糟糕至極。他計劃用英語做新年獻詞,並致函各國公使。無奈,公使們不給面子,紛紛婉言謝絕。雖然不得已身爲“傀儡”,但這位思想開明又頗具叛逆精神的青年單單是敢於以身作則、帶頭學英語的膽識就值得人們稱讚。他以九五之尊帶頭學習“嘔啞嘲哳難爲聽”的“蠻語”,提高了英語在宮中的地位,紫禁城內很快掀起了學英語的時尚,就連慈禧老佛爺最後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古代最需要學習外語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出海經商的商人、需要向別國傳遞文化的僧侶。就比如漢唐盛世絲綢之路上各國的商人,他們需要進行溝通交流,使用的就是一種粟特語。因爲粟特人在絲綢之路上十分活躍,而粟特語結合了漢語和梵語的一些特點,簡單易懂,上手容易。清代廣州13行由於經常需要跟洋人打交道,迫切的需要學習英語,應運而生一種小冊子。上面收錄着英語、法語、德語、等6種語言,其中英語就已經收錄了700多個單詞,並且都按照粵語對它的讀音用漢字進行標註。比如goodmoroning用漢語讀出來就是“谷得毛寧”

古人是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古人學英語瞭解一下! 第4張

真正學英語還要從民國時期算起,民國用漢字來表示發音,來教小孩學英語。例如:

此人是誰-Who is this man?(胡乙史席史蠻痕)舍下城內-my home in city(埋哀花姆因雪的)府居何處-Your home?(尤何挨花姆)貴庚幾何-How old are you?(好胡啞而特,挨,尤胡)

因爲近代的漢語發音並未統一,發音五花八門,使得學習英語的難度進一步增加。而在唐宋時期,中國雖然有許多的外國人,但政府並未開設英語課程,而是有個叫做“四夷館”的地方,專門負責翻譯各國文字。

從四夷館這個名字可以看出,“夷”本身就帶有貶義,可見古代中原王朝統治者對待外國人的不屑態度,更不會主張學習他們的語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