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烽火戲諸侯”竟然是假的?爲何說它是編造的?

“烽火戲諸侯”竟然是假的?爲何說它是編造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烽火戲諸侯”竟然是假的?爲何說它是編造的?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典故,但是在這衆多的典故中,也有許多是後人編造的,就像“烽火戲諸侯”典故,相信許多人都聽過,可是事實上它卻是司馬遷編造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話說西周末年,周幽王的寵妃褒姒不愛笑,周幽王爲博得美人一笑,命人點燃烽火。各路諸侯看到烽火後,急忙率領軍隊前去勤王,可是當他們趕來時,卻沒有發現敵人。當褒姒看到各路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終於笑了。

“烽火戲諸侯”竟然是假的?爲何說它是編造的?

周幽王很高興,之後他又多次下令點燃烽火,諸侯們依然帶兵前來,可是卻沒有敵人。久而久之,諸侯們對周天子心生不滿,也不再信任他。後來,敵人真的進犯都城,周幽王再度命人點起烽火,可這次沒有一個人帶兵前來。結果周幽王被殺,西周宣告滅亡。

爲何說它是編造的呢?

關於褒姒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裏面,關於褒姒的記載只有一句話,“赫赫宗周,褒姒滅之”。秉承着事越大,字越少的記載原則,《詩經》和《春秋》一樣,對大事的記載都是一筆略過,不怎麼交待起因經過結果,因此後面才需要學者去解讀和註釋。這首《正月》也是如此,作者只是感覺到了褒姒在西周滅亡過程中起了重要影響,但具體情況如此沒有交待清楚。

到《國語》時,作者纔將褒姒滅周背後的起因寫了出來。

“烽火戲諸侯”竟然是假的?爲何說它是編造的? 第2張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寵,生伯服,於是乎就與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於是乎亡。

《國語》的作者認爲西周之所以滅亡,是因爲周幽王寵信褒姒,於是廢了原來的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爲太子,宜臼於是出逃到外公申侯這裏,然後聯合西戎,裏應外合從而滅了西周。

在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爲基礎建立的西周社會中,周幽王廢長立幼的行爲破壞了整個遊戲規則,所謂“禮崩樂壞”,天子都不遵守周禮了,那諸侯自然也沒必要依照分封時的承諾保衛王室。從這個角度來說,《國語》對“赫赫宗周,褒姒滅之“的解釋是說得通的。

到戰國時期,呂不韋的門人編撰《呂氏春秋》時,又將故事進行了進一步的演繹,引入了“笑”的概念。

戎寇當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悅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無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之下,爲天下笑。

《呂氏春秋》這裏首次提到了褒姒之笑,但故事的經過結果和烽火戲諸侯還是有區別的。這裏是說戎寇至,周幽王擊鼓,褒姒看到諸侯之兵前來解圍開心得笑了出來。周幽王於是以爲褒姒笑是因爲看到諸侯之兵,於是多次擊鼓,結果失信於諸侯。這裏並沒有提到烽火,而且褒姒之笑也是因爲看到戎寇退去發自內心的笑,主要是批評周幽王的昏庸之道。

而到了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時褒姒則成了禍國殃民的“妖精”,同時司馬遷覺得擊鼓的話,不足以引來諸侯之兵,於是他又引入了烽火這個元素。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爲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爲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呂氏春秋》裏說周幽王因爲喜歡看褒姒笑所以欺騙諸侯,責任主要在周幽王這邊。等到《史記》裏,司馬遷卻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想說“萬方”,仍然“不笑”,將褒姒描寫成了一個乖張誤國的“妖女形象”,自此,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樣本也確定了下來。後來諸多史書所記載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都是源於《史記》,只是細節稍微有些差別。

“烽火戲諸侯”竟然是假的?爲何說它是編造的? 第3張

烽火戲諸侯最早源於《詩經》,原文只有“赫赫宗周,褒姒滅之”八個字,卻被後人腦補出了各種不同的故事。

也因爲它是被編造出來的故事,所以其中有很多都不合理如:

首先,“烽火戲諸侯”不具可操作性。按照先秦制度,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由天子直轄,不設諸侯。所以,暫且不論西周年間是否有“烽火”示警系統的存在,就算是有,瞭望到烽火的諸侯,要從千里之外的封國赴援鎬京,在當時極不發達的交通狀況下,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年半載,遠遠達不到“朝發夕至”的程度。

而且,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諸侯出兵前要準備糧秣、兵器,再加上這些前期準備時間,其抵達鎬京的時間恐怕又會大爲延遲。

加之,各路諸侯由於遠近不一,必然是陸續抵達鎬京,時間上無法做到同步。而且按照慣例,如果在王畿沒有發現敵情,勤王的隊伍必須“信宿而返”,也即連續駐守兩晚就要回國。如此一來,諸侯的軍隊陸續地抵達,也會分批次的回國,根本無法做到“諸侯悉至”。

而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本意,是爲了讓笑點極高的褒姒看到天下諸侯在知道被耍後慌亂尷尬、無所適從的窘態,但是從現實情況來分析,根本不具可操作性。

正是因爲不具可操作性,所以史學大家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對“烽火戲諸侯”一事大加批駁,稱“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其次,周平王的位子來路不正。據史料記載,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天下諸侯在長達九年的時間內,竟然不來朝見天子(“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見戰國楚簡《系年》)。與此同時,以虢公姬翰爲首的十多家諸侯則擁立幽王之弟姬望爲天子,是爲周攜王。

周攜王在位期間,北遷至鉅鹿,以此爲根據地,南通荊楚,北結燕國,東聯齊國,西善晉國,得到大多數諸侯的支持。最後,晉文侯在得到周平王允許其入朝干政的保證後,才襲殺周攜王,並結束兩王並立的局面。

“烽火戲諸侯”竟然是假的?爲何說它是編造的? 第4張

天下諸侯爲何不朝見自詡爲“正統”的周平王姬宜臼?想來,也只有他的王位來之不正,有弒父殺弟的嫌疑,導致諸侯不服纔講得通。姬宜臼被廢黜太子之位後,跟着母親申王后逃往外祖父申侯家中避難。

幽王獲悉後,很可能下詔讓申侯遣返申王后母子,在遭拒後率兵攻打申國,申國自知難以抵禦,便聯合犬戎部落迎擊周軍,並擊殺幽王。事後,申侯扶立外孫姬宜臼爲王,但卻得不到諸侯的承認。

按照正史記載,幽王戰死之地並非鎬京,而是靠近申國的驪山。而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竹簡也記載,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國,申侯聯絡戎族擊殺周王,西周因而滅亡,與“烽火戲諸侯”記載相左。由以上衆多疑點來分析,“烽火戲諸侯”完全是編造出來的段子,絲毫沒有可信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