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彭越真的謀反了嗎?劉邦爲何要除掉他呢?

彭越真的謀反了嗎?劉邦爲何要除掉他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非常實用,可惜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漢初三傑”中的韓信身死呂后之手,而蕭何也不得不以自污的方式保全自己。

彭越真的謀反了嗎?劉邦爲何要除掉他呢?

只有當年在博浪沙伏擊秦始皇的公子張良,能夠知而行之,最終得以保全自己以及後世的子孫。沛縣小小的亭長劉邦在登上了權力的頂峯之後,對威脅自己的異姓諸侯王展開了大清洗,除了勢力較小的長沙王吳芮之外,其他的諸侯王如臧荼、張敖、彭越、英布、韓王信等人都相繼被殺,其中樑王彭越之死讓人格外嘆息。

名將彭越在軍事戰略方面或許不如韓信的天縱奇才,但是論對漢王朝的功績,他比韓信有過之而無不及。彭越稱得上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游擊戰高手”。劉邦與項羽交鋒的時候,正是彭越率領奇兵一直在楚軍後方騷擾遊擊,專門針對楚軍的補給。

論正面對拼,沒有人是霸王項羽的對手,然而正面作戰中劉邦一直以防禦的態度拖住楚軍,韓信則在其他地方發展,並殲滅楚軍遊離主力的部隊,加上彭越的後方侵擾,最終將項羽部隊活活拖死,方纔成就了劉邦天下。

彭越真的謀反了嗎?劉邦爲何要除掉他呢? 第2張

但彭越在軍事上的才能遠遠超過了他在政治上的領悟力,這也是他最後身死劉邦之手的重要原因。漢高祖十年九月,陳豨謀反,攻佔趙、代兩地。劉邦要求彭越出兵幫助他平定陳豨之亂,可彭越卻稱病不出,只是派遣了一個使者作爲代表應付了事,這使得劉邦很是生氣。而這件事也成爲了後來彭越身死的一個伏筆。

平定陳豨之後,劉邦派使者去過問此事,彭越也很後悔當時的決定,正準備親自向劉邦賠罪。可他的手下卻認爲這樣不妥,說: “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則爲禽矣。不如遂發兵反。”彭越的部將認爲,當時劉邦讓他去劉邦不去,如今再去的話會被擒拿的,不如反了吧。彭越並不想反,可也因爲害怕被捉拿,最終也不去道歉了,再一次稱病不出。

可誰能想到,彭越的家臣向劉邦報信,說彭越其人有謀反的意圖。劉邦正在惱怒彭越爲何不出兵助他,這一點可謂是正中劉邦下懷,彭越很快就被他以“反行已具”的莫須有之詞流放,流亡途中彭越遇到了徹底將自己置之於死地的人物。

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呂后,面對彭越的訴苦她很快就警覺了起來,天生的政治素養使得她務必要讓劉邦除掉彭越。彭越在目睹了韓信滅門慘案之後,還沒有明白過來自己爲什麼會被流放,出不出兵謀不謀反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在被榨乾了利用價值之後,留給劉邦與呂后二人的只有威脅了。

最終,呂后告訴劉邦 “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隨後將其滅族。彭越的死法是相當慘狀的,他的屍體被剁碎,而他的頭顱則被高高地懸掛在城門之上,並下令 “有敢收視(收留或探望)者,輒捕之”,以震懾其他的諸侯王以及朝中的大臣。雖說彭越滅族慘案的直接兇手是呂雉,但是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封建帝王的獨裁狀態害死了他,彭越將軍死在了自己的天真和劉邦的殘忍上。

彭越之死確實震撼了很多人,但是有一個人卻爲了彭越之死打抱不平,甚至當面大罵劉邦忘恩負義。此人名叫欒布。欒布其人身份低微,但是好打抱不平,他一聽說彭越被流放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但可惜的是他趕到之時彭越已然被剁成了肉泥。

曾受彭越大恩的欒布不顧劉邦禁令爲其收屍,劉邦得知後大怒,認爲此人敢爲彭越收屍,是想和他一樣造反嗎?於是就準備將此人“煮了”。就在行刑之前,欒布卻對劉邦說道: “原一言而死(容我說一句話再死)。”劉邦答應,以爲欒佈會說一些反話,給自己求情,結果卻迎來了欒布劈頭蓋臉的一頓大罵:

你當初兵敗滎陽、成皋之間,難道不是彭王救了你嗎?如果彭王選擇助楚,那麼哪有漢軍的勝利?再說垓下之戰,沒有彭王幫助你,項羽早就平定天下了!

彭王受封爲王,從未想過叛漢,只是想將爵位一代代傳承下來,卻因爲攻打陳豨時因病未出,陛下就產生了懷疑?再者,彭王謀反的跡象都沒有顯露,就因爲苛求小節而誅滅了他的家族,陛下的行爲簡直是忘恩負義,讓天下有功之臣心寒,各個生不如死,請陛下烹了我吧!

欒布的這一段話說的踉蹌有力,劉邦久久不語。就在欒布等着劉邦治罪的時候,劉邦卻大笑了起來,還重賞了他。《史記·季布欒佈列傳》記載:於是上笑曰:釋布罪,拜爲都尉。

司馬遷在《史記》中高度讚揚了欒布的這種俠義精神,稱他“有三代烈士之風”,而劉邦聽完了欒布的訓斥之後非但沒有生氣,還封他做了漢朝的都尉,欒布的光輝形象自此以後在史書中便定型了。

但至於劉邦爲何不殺他,司馬遷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漢書》的作者也沒有詳細剖析,這其中的隱情恐怕並非是劉邦大度那麼簡單吧。以筆者的小人之心來揣度的話,劉邦大概是想以此來掩人耳目,以這樣一個看似大度的行爲來堵住朝臣和文人的嘴。畢竟對自己有威脅的手握重兵的諸侯王彭越已死,封一個不相干的人做個小官就能轉移輿論走向,何樂而不爲呢?不得不說,劉邦對於人心的把控是及其高強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傑爲他效命。

劉邦能夠以一介布衣成爲一代開國皇帝,其智慧絕對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古代帝王以及著名人物的很多行爲背後都有極其深刻的含義,我們之所以讀史,除了還原千百年前的人物風貌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學習古人的智慧。

所謂“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倘若讀者們想增長自己的權謀,擴充自己的智慧,最好的方式就是——讀史。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他們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就常年擺着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智囊全集》人稱“小《資治通鑑》”,作者馮夢龍先生從先秦到明代,記錄着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看過此書的人說,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趨吉避凶。據記載,乾隆剛剛繼位,曾七天足不出屋,原來在苦讀《智囊》。杜月笙也很喜歡《智囊》一書。一次,偶然得到此書,立刻如獲至寶。因其不識字,就讓人邊讀邊講解,經常聽得如醉如癡,感慨說: “讀懂這本書,纔算讀懂了社會。”

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讀一讀這本奇書,唯有智慧纔是處身不敗的第一要素。不過原版的乃是文言文敘述,理解難度較大。因此,筆者在這裏向大家推薦一套,文、白對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條,進行購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