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朱元璋實行分封制度對明朝有哪些影響呢?

朱元璋實行分封制度對明朝有哪些影響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是歷史上有雄才大略的一位皇帝。爲保證封建統治的長期穩定,明太祖年實行了分封制度。在腹部和邊境地區,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孫子被封爲王。他們被要求主持軍事事務和平息邊境紛爭。所有的封建諸侯都在封建領土上建立了皇宮,設立了官員,並命令“少衛兵三千人,多戰士一萬九千人”。

但他害怕諸侯勢力的擴張對中央集權的威脅,申諭藩王“只分等級,不分人民,分諸侯,不分疆土”。在最初的分離中,諸王尚幼也起到了穩定邊界的作用。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和權力的增強,他們開始突破這些限制。特別是燕王朱棣,擁兵10萬人,寧王朱權鎮守大寧,“盔甲18萬,皮車6千輛”,成爲對抗中央政府的分裂勢力。早在1376年(洪武九年)之前,山西平遙訓導葉伯巨就已上書明太祖,並以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作爲警告。然而,陰太祖沒有聽取建議,而是以“斷了我的骨肉”的罪名處決了葉伯巨。

朱元璋實行分封制度對明朝有哪些影響呢?

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明太祖按照嫡長子繼承製,讓朱標兒子朱允炆爲皇太孫,作爲皇位繼承人。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71歲明太祖病死,朱允炆登基,被稱爲建文帝。他以集權爲第一要務,實行消藩政策,並向東方官大臣齊泰作軍事報告,輔以教師黃子澄作太常寺卿,參加了軍事工作。當時,北邊諸侯大部分都擁有重兵,鎮守的邊將都服從了他們的約束。尤其是燕王朱棣,不僅擁有10萬人的兵力,而且“智勇雙全”,早已有了雄心壯志。皇宮裏製造了祕密武器,私印了玉璽,徵兵買馬。朱允炆繼位後,與齊泰、黃子澄討論。因爲燕王是強大的,他決定先切斷燕王的手腳,削弱較弱的藩王,然後消滅燕王。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與燕王呵成一氣,於是決定先廢周王。時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於是派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之名經過開封,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爲庶人,遷往雲南蒙化 (今雲南巍山)。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爲庶人。湘王不堪受辱,爲保名節舉家自焚;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 。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爲庶人,徙漳州 。

燕王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個兒子,他長時間鎮守北平。在保衛邊疆戰爭中,他屢屢取得非凡成就。1399年(建文元年),他曾利用朝賀改元的機會,親自前往南京,密切關注虛實,以尋求對策。在回北平之後,他假裝病得很重,臥牀不起,但事實上,他聚集了自己的力量,並積極準備奪取王位。

朱元璋實行分封制度對明朝有哪些影響呢? 第2張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援引《皇明祖訓》,號稱清君側,指國君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爲奸臣(謀害皇室親族),需要剷除,稱自己的舉動是,爲國"靖難"(意爲"平定國難"),並上書於惠帝朱允炆。明建文帝派耿炳文、李景隆先後率領北伐軍,都被朱棣靖難軍擊敗。靖難軍很快佔據了河北的大部分,但進入山東後,遇到了盛庸、鐵弦等部的頑強抵抗,經過三年的反覆鬥爭,1404年(建文四年),朱棣攻陷揚州,進而擊敗長江守軍,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齊泰、黃子澄、方孝儒被處死。歷史上,這場戰爭被稱爲“靖難之役”。

燕王朱棣成爲皇帝,改元永樂元年,稱爲明成祖。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繼續加強封建專制統治。首先,繼續消藩。明成祖被封王奪地,深感擁兵自重的封王威脅中央政權,繼續實行消藩政策,使封邑王成爲食衣稅的寄生蟲,把軍事力量的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終明一朝,雖然有一兩個諸侯王分裂,但沒有導致國家分裂的情況。第二,建立內閣。明成祖即位初期,允許翰林院解縉等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治事務,提高了文官的地位。因爲內務宮處午門之內,所以被稱爲內閣。內閣有5到7名大學士,但他們的地位很重要。內閣沒有官僚或絕對官員,也沒有決定權。重大事務仍然由皇帝決定。第三,將首都遷到北京。北平原是明成祖的主要土地。

靖難之役之後,明成祖繼續削減藩王,這樣一來,北方邊疆防禦系統就空了。爲了能夠有效地控制北方,明成祖決定遷都。1408年(永樂元),改北平爲北京。北京城和大運河的大規模建設始於1406年(永樂四年)。明成祖從全國招收了20萬名工匠和100萬役夫,歷時15年,建成雄偉壯麗,具有世界視野的北京城。1421年(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搬遷北京,將南京改爲留都,所有機構仍設置其中。此後,北京成爲明朝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明成祖遷都北京有利於抗擊北方蒙古貴族的侵擾,控制東北地區,對進一步鞏固北方邊防,維護民族團結具有積極意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