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臨朝稱制"是誰開創的?和垂簾聽政有區別嗎?

"臨朝稱制"是誰開創的?和垂簾聽政有區別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時後宮是不能上廳堂的,所以後妃要掌權就要"臨朝",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制"、佈告公文稱"誥";后妃掌權之後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於是就叫"稱制"。臨朝稱制由中國西漢時期的呂后所開闢,可人們一般比較熟悉的女主統治方式應該是清朝末年慈禧的垂簾聽政,二者在實際上沒有什麼區別。

古代中國在君主制時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統治者代理皇帝(即掌握國家最高權力、行使皇帝權力)稱爲"臨朝稱制"。

"臨朝稱制"是誰開創的?和垂簾聽政有區別嗎?

按傳統儒學和大男子主義觀點,身爲女性的后妃只能待在內宮中,而不能上外朝,即所謂"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後妃要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當然就要"臨朝",即"當朝處理國政"之意;從秦始皇開始皇帝的命令專稱"制"、"詔",佈告公文稱"誥",后妃掌權後代理皇帝職責,其命令自然上升到皇帝的級別,所以叫"稱制",即"行使皇帝權力"之意;兩者合稱,即臨朝稱制,該詞在正史中最早出現於班固的《漢書·高後紀》:"惠帝崩,太子立爲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稱制,大赦天下。

"臨朝稱制"是誰開創的?和垂簾聽政有區別嗎? 第2張

所謂的"稱制",應該不只是行使皇帝權力之意。雖然女主臨朝、親裁政事,但在發佈命令的時候,並不是直接使用懿旨,而仍是以幼帝的名義,用制書的形式頒行天下。 這麼做的用意有兩點,第一:即使皇帝年幼,仍然不能剝奪其在位的事實。所以太后只能代表幼主的意志,代行職權,而不能取代他而逕自下達命令。第二:爲避免將來皇帝成年親政後,太后會以懿旨干預政務。所以太后只能以皇帝的名義發佈詔書,以杜絕將來產生皇權二元化的流弊。 女主"臨朝",卻以幼帝名義"稱制"的原則,一直到清末的慈禧太后依然遵行不替。 若是皇后代夫行政,也只是皇帝本身的特許與縱容。不管皇后的權力有多大(例如武則天),其身份也不過是皇帝的助手祕書,不能算是取代皇帝執政,所以詔書仍算是皇帝本人意志的體現。因此,皇后即使"臨朝",也不能算是"稱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