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武則天稱帝之前,爲什麼把自己一手培養的北門學士一鍋端了?

武則天稱帝之前,爲什麼把自己一手培養的北門學士一鍋端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武則天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武則天在政治上之所以成功,與她重視人才的培養有着極大的關係,當她開始在政治上嶄露頭角的時候,她精心提拔培養了許敬宗與李義府,在這兩人的協助下,她徹底扳倒了長孫無忌,後來,她又一手培養了北門學士,這些人協助她在“二聖”時期處理了大理的國事。後來李治去世,武則天廢中宗,囚睿宗,以太后身份臨稱制的時候,又把自己一手培養的北門學士一鍋端了,這是爲什麼呢?

武則天稱帝之前,爲什麼把自己一手培養的北門學士一鍋端了?

武則天一直以來,都深知培養親信的重要性。當年,她爭取皇后之位,爲她出力的是親信許敬宗與李義府。到“二聖臨朝”之時,這些出過大力的親信已經年老退休了。她非常清楚,自己深居後宮,要想駕馭整個國家機器,還需要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親信力量。因此,武則天準備重新建立一支新的力量,作爲自己治國安民的工具。當時武則天從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才學俱佳的文人學士。這批文人學士被特許從玄武門出入禁中,時人稱之爲"北門學士"。

武則天"以修撰爲名",把這些文章高手召入禁中之後,編寫了一批署武則天之名的著作,如《列女傳》、《臣軌》、《官僚新誡》、《樂書》、《少陽正範》等。武則天建立的"北門學士",名義上是修撰著作,實際上是武則天的智囊班子,武則天密令他們參決朝政,"以分宰相之權"。這些人有着共同的特徵,才思敏捷,屬文工書,率性任俠,不拘小節。他們不太遵循溫良恭儉讓的儒家準則,對人對事常常表現出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豪情,對自己的才華深具自信,有時甚至到了自負的程度。強烈張揚的個性,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雖不符合謙恭禮讓的傳統儒家倫理,但他們身上所反映出的蓬勃的生命力,自有一種別樣的吸引。這些人大多出身寒微,資歷較淺,在傳統的門閥制度下無法盡展其才,卻爲武所賞識,並加以培養,被視爲武則天的私人內閣。

武則天稱帝之前,爲什麼把自己一手培養的北門學士一鍋端了? 第2張

北門學士爲武則天一手培養提拔,其中以劉禕之爲首,對武則天處理國事及後期廢除中宗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當裴炎被處死之後,劉禕之就成了宰相集團的第一人,身份極其重要。可爲何後來武則天還是將其一鍋端了呢?

作爲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劉禕之對武則天充滿了感激和尊敬,人前人後都十分維護武則天。然而他不僅是女皇的心腹,同時還是睿宗李旦的老師,他和裴炎一樣,也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就是想輔佐李旦開啓大唐盛世。當武則天與裴炎一起密謀把中宗李顯趕下臺,在他看來,這是廢昏立明的大好事,身爲李旦的老師,他也願意把心愛的弟子扶上皇位,劉禕之的喜悅心情是可以想見的,但他並沒有想到,武則天並沒有遵守承諾把政權交給李旦,反而把李旦幽入深宮,自己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了。

武則天稱帝之前,爲什麼把自己一手培養的北門學士一鍋端了? 第3張

本想把自己的學生扶上皇位,可是卻無意中害得他從此被囚禁深宮,失去自由,朝不保夕,這讓劉禕之對敬若神明的武則天產生了不滿。然而,劉禕之不是裴炎,他既缺乏裴炎的地位,也缺乏裴炎的勇敢,他選擇了沉默。他的馴服得到了武則天的獎賞,裴炎死後,他順利地升爲宰相,殊恩榮寵,當朝無人能比。內心深藏着對武則天的不滿,卻承受着對方如此信任器重,劉禕之矛盾萬分。知遇之恩,重於泰山,然而爲人師的責任和源於義理的良知又讓他無法心安理得地享受富貴。內心如此糾結,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終有一日,劉禕之忍不住向自己心腹屬下賈大隱透露:“太后既然已經廢昏立明,又何必臨朝稱制?還不如返政皇帝,以安天下之心。”

當時告密之風盛行,屬下靠出賣上司而得富貴之事比比皆是,劉禕之爲當朝寵臣,獨獲天眷早已惹人眼紅嫉妒,賈大隱立刻將此事密奏武則天。武則天沒有想到,自己讓下面的人告密,卻讓自己的心腹成爲被告密的對象,女皇嘆息道:“禕之是我一手提拔起來的,卻有揹我之心,難道他就再不顧念我對他的恩遇了嗎?”事情的發展一如劉禕之所料,首席宰相的位子人人覬覦,於是,一封接着一封的密函雪片似的送到武則天的面前,武則天對於自己親手培養的人還是很有感情的,可是那句“返政於皇帝”還是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既然有了這種想法,那就必須死。

不過女皇對劉禕之還是網開一面的,武則天深知當時監察和司法機關都已被酷吏把持,一旦把人交給他們斷然有死無生,而朝中羣臣大多與劉禕之有利害關係,靠陷害傾軋同僚來換取自己上位機會的現象太多了,讓他們處理很難得到公平的審判。怎麼辦呢?那就交給一個沒有什麼權勢,也沒有什麼利益關係的地方刺史吧。這個人就是王本立,當王本立帶人闖進來向劉禕之宣讀太后敕令的時候,劉禕之並沒有意識到這是武則天對他的關照,而是覺得對自己的侮辱,士可殺,不可辱。唐代京官向來瞧不起地方官,何況他是堂堂宰相。素來心高氣傲的劉禕之只覺受辱,“你宣讀的是什麼敕令?”劉禕之輕蔑地盯着王本立,冷冷地道,“直接從宮裏拿出來的吧?沒有經過中書門下的也配叫敕令?”唐制敕令是由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才能正式發佈。武則天臨朝稱制後卻不管程序是否合法,常常不經三省,以墨敕的形式直接發佈。劉禕之對此早有不滿,終於今天可以對武則天的執法程序提出了質疑。

從劉禕之的這句話中,武則天清楚地讀出了對方對她破壞常制的不滿,但更令她不能容忍的,是劉禕之對她權威的公然挑釁,這裏面的潛在意義,就是對她執政合法性的質疑。“別以爲你隨便寫兩個字就叫敕令了。”劉禕之曾經是武則天十分器重欣賞的人物,因爲他有用,可是一旦發現他不可用了,那他就得死。於是劉禕之被賜死。繼劉禕之之後,元萬頃於永昌元年爲酷吏所陷,配流嶺南而死。周思茂於垂拱四年下獄死。範履冰,曾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兼修國史,於載初元年因舉薦不當被殺。北門學士由劉禕之開始,都在武則天稱帝前被一鍋端了,高宗後期至武周革命前曾在政壇翻雲覆雨的北門學士,全部被誅殺殆盡。

武則天對於自己親手培養的人,能下決心一鍋端,一方面說明武則天是一個果斷堅決的人,人才是週期性的,是有階段性目標的,當目標達成後,後期就有可能出現分歧,目標不一致,這些人就不再是同盟軍了,那就必須得除去。另外,武則天親手除掉這批她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也是因爲當時的政治環境,告密盛行,武則天因爲不信任人性而鼓勵告密,同時因爲告密反映出的人性醜惡而對人徹底失去信心,同時,女皇已經處於權力的巔峯,她已經不再相信任何人。此時的她,一覽衆山小,同時也倍感孤獨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