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魏惠王有三次消滅秦國的機會 最後爲什麼都錯失良機

魏惠王有三次消滅秦國的機會 最後爲什麼都錯失良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魏惠王可以三次滅秦,爲何又三次錯失良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魏文侯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開國君主,也是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他在位時禮賢下士,手底下有一幫有才能的人,對魏國的發展影響深遠。當時的魏國西有秦,南有楚、韓,北有趙,東有齊,每一個都是潛在的威脅,魏文侯便以李悝、翟璜爲相,率先實行變法。

魏惠王有三次消滅秦國的機會 最後爲什麼都錯失良機

李悝變法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並且李悝爲魏國效命時彙集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了變法,而後來的吳起變法、商鞅變法,其實都是在發展着李悝的變法實踐,可見,魏文侯慧眼識人,令魏國步步走向了強盛。

翟璜則爲魏王推薦了吳起守河西,西門豹防備趙國,樂羊則攻滅了中山國。魏國因此成了最先強盛而稱雄的諸侯國,在那時候,秦國被魏國壓制在洛水以西,險些滅亡。

而魏文侯還很清楚,秦人好武,雖然彼時的秦國不盡人意,但以武力攻秦國,秦人很可能來個魚死網破,會對魏國造成過大的損傷,因此魏文侯拜了孔子的大弟子子夏爲師,在西河大力實施仁政,建立西河學派,使得秦國的人才大量流失。

魏惠王有三次消滅秦國的機會 最後爲什麼都錯失良機 第2張

魏文侯離世後,魏武侯即位,他於公元前393年兩線作戰,同時攻打鄭國與秦國,雖然李悝已經離世,但名將吳起尚在,狠狠給了秦國一擊。

公元前389年,秦軍在陰晉城外排兵佈陣,魏武侯則親自到前線犒勞將士,吳起則率五萬魏軍反擊秦國,取得了“陰晉之戰”的勝利,聲名遠播。

在吳起的兩次擊打下,秦國距離滅亡僅有一線之隔。不過要說的是,魏文侯年間受鬼谷子文化的影響最大,不管是吳起、李悝,還是樂羊、西門豹,他們的出身都是平民,由於受到了魏王的重用而名噪一時。

魏武侯時期,儒家文化對魏國已經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魏國的公室貴族中有不少人也登上了歷史的大舞臺,比如公叔痤、公子卬等人,然而才能不低的公叔痤則更傾向於自身利益,考慮到吳起對他的威脅,而讓魏武侯懷疑吳起,使得吳起離魏投楚,魏國也因此錯過了滅秦的機會。

這樣的狀況在秦國也曾發生過,公室貴族爲己謀私,爲國家利益考慮得相對少些,而後來的秦孝公起用商鞅,則也代表着出身平民的人才能爲秦所用,商鞅變法中廢除了舊世卿世祿制、貴族的井田制,頒佈了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土地私有制。

魏惠王有三次消滅秦國的機會 最後爲什麼都錯失良機 第3張

魏惠王即位後,原本也是有機會滅秦,但卻都錯過了。商鞅還待在魏國時,曾向公叔痤獻策“秋守春戰”,公叔痤也認爲過“分秦”其實就是“滅秦”,這份考慮與魏文侯當年考慮到半農業半遊牧的親人尚武如出一轍,但彼時的魏國已經失去了吳起。

另外,這時候的魏王驕傲自負,認爲一舉可攻滅秦國,結果結盟沒談攏,反倒和其他諸侯國結下了樑子,也就錯過了滅秦的好機會。

還有一次,則是在秦獻公中箭身亡,秦孝公執政的過渡時期,魏國名將龐涓就瞅準了這個時機,要清楚此時的秦國已陷入內亂,內分兩派,如果魏國乘機而入,未必不能得逞。龐涓便多次上書請求魏惠王西進,越早開戰越對魏國有利,並且列舉出了滅秦的原因。

但魏惠王卻沒有將小小的秦國放在眼裏,沒有任何舉動,結果錯失了機會,而秦國終將在秦孝公的帶領下,改變弱勢地位。

魏惠王有三次消滅秦國的機會 最後爲什麼都錯失良機 第4張

公叔痤臨終前倒是爲魏國做了考慮,向魏惠王進言,商鞅是個可用之人,如果不用,則殺之。魏惠王聽了但沒太當回事,使得商鞅最終被秦國所用。

公元前340年,商鞅率兵伐魏,而魏國迎戰的是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值得一提的是,公子卬曾與商鞅是好友,但在這次的戰事中,公子卬受騙被俘,魏惠王則被迫向秦國獻上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魏惠王原本有三次機會滅秦,但卻又三次錯失良機,歸根結底還是在於魏惠王的驕傲自負,以及魏國用人制度的變化,最終將魏文侯打下的基業敗光了。

《戰國策》則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講述了魏國的魏文侯,李悝、吳起、魏惠王,以及崛起的秦國等,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點擊下方鏈接即可購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