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三國之中蜀漢的勢力最弱 曹魏爲什麼不先對蜀漢下手

三國之中蜀漢的勢力最弱 曹魏爲什麼不先對蜀漢下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之中蜀國最弱,其次是江東吳國,爲何魏國卻不先打蜀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曹操一統北方之後,隨後厲兵秣馬準備滅掉吳國,先後發動了三次徵吳戰爭,分別爲208年、213年、217年,每一次出兵規模都很大,208年的是赤壁之戰,213年出兵40萬發動了第一次濡須口之戰,217年發動第二次濡須口之戰。

曹丕上臺之後,一共也有三次親征伐吳,分別爲222年、224年、225年,非親征的戰爭還爆發過至少二次。曹丕晚年、曹睿早年,吳魏爆發的石亭之戰中,魏國遭遇一場慘敗,之後24年內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攻吳戰爭。孫權去世之後,魏國發動東興之戰,此戰之後魏國又一次慘敗。東興之戰後,魏國才轉向攻打蜀國,然後竟然一戰滅蜀。

然而,在魏國總是打吳國時,蜀國卻一心打魏國,自諸葛亮起,蜀國不停北伐,前後將近發動20次伐魏戰爭。

三國之中,蜀國地小人少實力最弱,其次是東吳,實力最強的是魏國。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魏國應該先攻蜀國,滅掉蜀國之後,再去攻打東吳,或者按照攻打挑釁者的原則,也應該先打挑釁的蜀國,然而魏國幾代人都一根筋地攻打東吳,採取的是先吳後蜀戰略,那麼魏國爲何不先打蜀國?

三國之中蜀漢的勢力最弱 曹魏爲什麼不先對蜀漢下手

蜀國瘋狂備戰,猶如一顆“銅豌豆”,打蜀國容易崩掉牙齒

與吳魏不同,蜀國的擴軍備戰,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各種資源幾乎都在向軍隊傾斜,如今可以通過蜀國的人口與貨幣窺得真相。

根據史書記載,劉備稱帝時蜀國在籍戶口分別爲20萬戶、90萬人,蜀國滅亡時戶數28萬、共有108.2萬人,其中平民94萬、帶甲將士10.2萬、官吏4萬。蜀國總兵力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10%,估計除了血腥無比的戰國時代之外,沒有一個時代的“兵民比”超過蜀國。

在攻下成都後,爲了籌措軍費,劉備發行了“直百五銖”,重量大約只有6.4克(是“蜀五銖錢”的三倍)、直徑約25毫米,但幣值卻是五銖錢的100倍,相當於轉手套利三四十倍。後來,蜀國一直髮行“直百五銖”,利用貨幣瘋狂地掠奪民財、積聚財富整軍備戰。

因此,蜀國窮兵黷武瘋狂備戰,讓它猶如一顆“銅豌豆”,食之無味、吃之崩牙,還不如不打。想必,魏國考慮蜀國這種玩法很難長久,或希望讓蜀國自我崩潰。

蜀國山高水遠,道路險峻,缺乏便利的交通條件

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數百年後的李白,尚且發出如此感慨,更不用說三國時代了。

三國之中,魏國佔據北方,東吳佔據南方,蜀國佔據荊蜀(後來丟掉了荊州),真正易守難攻的是蜀國。尤爲重要的是,法正認爲獲取漢中“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爲持久之計”,建議劉備攻取漢中,給蜀國防線打了一塊超級補丁。漢中之戰中,劉備奪取漢中,在地利上佔據了一定優勢。

在漢中方向,除了交通上的問題之外,魏國還面臨一個難題,即由於漢末董卓動亂,古都長安周圍一片荒蕪,很難支撐魏國以關中爲基地攻打蜀國。

在荊州方向,襄樊之戰前,蜀國佔據荊州部分地區時,魏國即便奪取荊州,也很難威脅到蜀國核心區域。

三國之中蜀漢的勢力最弱 曹魏爲什麼不先對蜀漢下手 第2張

如果老大魏國攻打老三蜀國,陷入僵持戰的話,老二東吳會怎樣?

蜀國地小人少,國力相距魏國太遠,對龐大的魏國而言蜀國不足爲患。同時,在荊州被東吳奪去之後,只剩下益州一地,想要北伐中原,幾乎唯有出漢中這一路,最快是攻打關中長安,短時間內很難威脅到魏國核心區域。換言之,蜀國潛力不大,對魏國實質威脅不大。

因此,鑑於蜀國窮兵黷武,又佔據防守的地利,因此魏國對蜀國可以緩而圖之,不屬於優先處理的級別。

然而,東吳疆域廣大、人口衆多,戰爭潛力巨大,對魏國的威脅自然更大。同時,在地理環境上,東吳疆域更逼近魏國的核心區域。因此,魏國無論如何都不能放鬆對東吳的壓制,更不能陷入與蜀國的爭鬥中,而讓東吳坐山觀虎鬥,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

總之,一旦魏國先打蜀國,即便能夠滅掉蜀國,估計自身折損也會很大,如此魏吳實力可能就會逼近或反轉,對魏國而言無疑是得不償失。所以,魏國只能防守蜀國進攻,而主動壓制或攻打東吳。

三國之中蜀漢的勢力最弱 曹魏爲什麼不先對蜀漢下手 第3張

魏國一直攻打吳國的原因,或許與赤壁之戰有關

赤壁之戰中,曹操遭遇一場史無前例的慘敗,一世英名一朝喪盡,因此曹操難免存在挽回顏面的考慮。

根據三國志記載,當時曹操軍中出現大規模的瘟疫,導致很多將士死亡,於是人心惶惶軍心渙散,已經沒有戰鬥力可言,這時又被孫權燒燬船隻糧草,到了“士卒飢疫,死者大半”的地步。因此,赤壁之戰的慘敗,曹操很不服氣,或許由此纔有後兩次徵吳。

曹丕繼位之後,三次親征東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孫權突然自立稱帝(之前一度臣服於魏國),戰略上需要壓制東吳,另外還與“完成先帝未竟之業”有關,如果曹丕取得對東吳的勝利,乃至滅掉東吳,那麼他的地位無疑將更爲穩固。

至於石亭之戰與東興之戰,客觀地說投機性質較濃,不是事先有所準備的伐吳之戰。石亭之戰的起因,是東吳鄱陽太守周魴以降魏欺騙曹休,於是曹休率軍10萬接應周魴,由此引發了一場大規模戰爭。東興之戰的起因,是孫權去世、10歲的孫亮剛剛繼位,魏國以爲有機可乘。

因此,魏國經過戰略準備的伐吳戰爭,都與赤壁之戰有些關係,存在一些爲曹操洗刷赤壁之戰恥辱的目的。

三國之中蜀漢的勢力最弱 曹魏爲什麼不先對蜀漢下手 第4張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魏國攻打東吳時一敗再敗,因此意識到伐吳難度很大,於是才轉向早已精疲力盡的蜀國。

自劉備起,蜀國一直窮兵黷武,姜維11次北伐早已透支了國力,262年廖化評價姜維時說“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伯約(姜維字)啊。智謀並未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但用兵卻沒有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廖化能夠看到的問題,陰險狡詐的司馬昭等魏國羣臣豈能看不到,果不其然,第二年魏國一戰滅掉蜀國。

蜀國滅亡之後,東吳獨木難支,但由於長達半個世紀的伐吳失敗,讓魏晉羣臣愈發謹慎,最終在準備妥當之後一舉滅掉了吳國。

參考資料:《三國志》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