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一代名將的千古奇冤:探祕岳飛死因之謎

一代名將的千古奇冤:探祕岳飛死因之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紹興十一年除夕夜,抗金名將岳飛被押解到杭州大理寺獄中的“風波亭”下。獄官端上一杯毒酒:“請吧,嶽將軍。”岳飛面不改色,要來紙筆,秉筆書就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然後長嘯一聲,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死時年僅39歲。

此後,岳飛的養子岳雲、副將張憲一併被押往刑場,腰斬示衆。一代名將,就此殞身,結局慘烈,令人扼腕。

岳飛出生在一戶農家。自幼喜讀《左氏春秋》和孫吳兵法。相傳他天生力大無窮,還沒成年時便可拉動300斤力道的大弓,且射術精湛,可以左右開弓。岳飛的青年時代,正值兩宋交替、金兵肆虐。立志報國的岳飛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金的隊伍中,因爲英勇善戰、屢立戰功而不斷得到擢升。

 岳飛出生在一戶農家

靖康之變後,岳飛擔負起收復中原的重任,率軍北伐,與北方的僞齊政權(金人扶植的傀儡政權)和金兵進行了數度決戰,收復了大片失土。

岳飛精通兵法,敢爲士先,他所率的部隊作戰英勇,連戰連捷,經常以少勝多。敵兵中的漢人一聽是“嶽爺爺的部隊”,都紛紛來降。同時,岳飛的部隊軍紀嚴整,賞罰分明,對百姓秋毫不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民間百姓都親切地稱之爲“岳家軍”。

一代名將的千古奇冤:探祕岳飛死因之謎

網絡配圖

南宋紹興十年(1140)春,金大將完顏宗弼奧(女真名金兀朮)率金兵大舉南侵,“岳家軍”與其在郾城進行決戰。岳飛巧用謀略,大破金兵王牌部隊“鐵浮圖”(連排重裝騎兵)和“柺子馬”(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一舉殲滅完顏宗弼的數萬精銳。繼而,“岳家軍”又在潁昌大敗完顏宗弼,兵臨朱仙鎮,包圍了故都開封。

就在收復中原有望之際,一心乞和的宋高宗接連發了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班師。岳飛無限悵恨,長嘆道:“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然後飲恨撤兵。

岳飛回朝後立刻落入了秦檜等人早已編制好的羅網之中,以謀反罪名被逮捕審訊。在多次審訊毫無進展的情況下,秦檜暗自命人於獄中殺害了岳飛。宋孝宗即位後,下詔爲岳飛平反,以禮改葬。後世帝王追封岳飛爲“鄂王”,諡“武穆”。

世人皆知岳飛死於冤案,秦檜一句“莫須有”的罪名,殘害了一代忠良。卻很少有人探究,這“莫須有”從何而來?又有何深意?

其實,“莫須有”的典故出自《宋史·岳飛傳》:岳飛父子被下獄,將要處死。與岳飛同爲抗金名將的韓世忠心中不平,前往秦檜處責問原因。秦檜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聽後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這段記載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首先,“莫須有”真實的意思是什麼?通常對“莫須有”的理解是“大概有”或者“或有或無”的意思,有人還將“莫須有”解釋成“根本沒有”的意思。

從對話情境看來,秦檜面對韓世忠的責問公然說出“大概有”或者“沒有”,等於是承認自己枉殺忠良。一國宰相說出這種話是很不合情概有“或者”沒有“,等於是承認自己枉殺忠良。

一代名將的千古奇冤:探祕岳飛死因之謎 第2張

網絡配圖

一國宰相說出這種話是很不合情理的

一國宰相說出這種話是很不合情理的。這一疑問多次被後世學者提到過,一些學者根據宋代當時的語言用法去比對”莫須“的含義,得出的結論是:”莫須“的含義是”難道不“,”莫須有“的真正含義是”難道沒有“!而把這種解釋還原到對話中,也更合情理——秦檜反詰一句”這事難道沒有嗎“,這更像是一種迴應韓世忠責問的態度。

更爲重要的是第二點——把”莫須有“安到岳飛身上是”亂點鴛鴦譜“。

從原文我們可以看出,秦檜回答韓世忠追問的問題是關於”飛子云與張憲“,即岳雲與張憲的罪名,而非岳飛!也就是說,韓世忠對於岳飛的罪過並沒有提出異議,而是針對岳雲和張憲的無端獲罪而憤憤不平。而真正被”莫須有“害死的,其實不是岳飛本人,而是岳飛的兒子岳雲和部將張憲。

由此可知,岳飛之死,另有原因。

一代忠良的致命缺陷,也許這正是岳飛的真正死因。

岳飛自小仁厚寡言,性格內向,又因爲心胸坦蕩,一心爲公,所以不善心機,顯得過於率真。朱熹在《朱子語類》中對岳飛的評價是”岳飛恃纔不自晦“,可謂中肯。

一代名將的千古奇冤:探祕岳飛死因之謎 第3張

網絡配圖

早在岳飛年輕時,就曾因個性過於耿直而多次與上司發生矛盾。他曾以低級將官的身份給剛剛登基的宋高宗趙構上書,痛陳克復大計。信中稱一些高級將領”不足系中原之望“,並要求皇帝御駕親征。這一行爲固然是出於岳飛的滿腔赤誠,但信還沒到宋高宗手中就被扣了下來。岳飛也由於越級上書違反法紀,被開除出了軍隊。

岳飛成名後,宋高宗趙構非常欣賞他,除了不斷給他加官晉爵外,還親手書寫”精忠岳飛“四個大字,讓人做成大旗賜予岳飛。宋高宗對岳飛的領兵能力更是充分信任,不斷劃撥軍隊交給岳飛統領(”岳家軍“常備部隊從最初的數千人擴充到10萬餘人),還要求其他將領”聽(嶽)飛號令,如朕親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