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日本投降有貓膩:投降書裏主語竟是“日本國軍隊”

日本投降有貓膩:投降書裏主語竟是“日本國軍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5年9月2日,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投降書一式兩份,內容完全相同,包裝卻天差地別。在麥克阿瑟的授意下,盟軍那份做成了皮面的精裝版,而日本人那份則是草草的用帆布包了個皮了事。

日本投降書的第二款裏這樣寫着:餘等茲佈告,無論日本帝國大本營及任何地方所有之日本國軍隊,與夫日本國所支配下一切軍隊,悉對聯合國無條件投降。

乍一聽,似乎沒什麼問題,這裏也確實白紙黑字寫明瞭,是無條件投降,但是這句話的主語是“日本國軍隊”,而非“日本國”,而且下面的所有條款也都沒有提到“日本”無條件投降。

國家投降和軍隊投降自然是不一樣的,那麼,如此重要的一份條款,爲什麼會在措辭上出現這種錯誤呢?

1945年7月26日,在德國波茨坦塞琪琳霍夫宮,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最後通牒《波茨坦公告》。

日本投降有貓膩:投降書裏主語竟是“日本國軍隊”

其實,斯大林也參加了波茨坦會議,但由於蘇聯尚且沒有對日作戰,所以蘇聯沒有參加《波茨坦公告》的發佈,但是斯大林承諾,將在蘇聯對日作戰後加入該公告。

當時,中、英、美、蘇四方中,只有一方對公告內容提出了疑義。誰呢?就是當時沒有出席波茨坦會議的蔣介石。

日本投降有貓膩:投降書裏主語竟是“日本國軍隊” 第2張

他提議,在公告中,應該將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和英國首相的位置調換,把他的位置放在前面。

會上,杜魯門、斯大林和丘吉爾都同意了這個提議,但會後,斯大林立即找到了杜魯門。據杜魯門回憶錄記載,斯大林想要確認雅爾塔協定中的條款是否可以兌現,因爲該協定是羅斯福在總統任期內簽訂的。

日本投降有貓膩:投降書裏主語竟是“日本國軍隊” 第3張

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簽署祕密協定。蘇聯承諾,蘇軍將在德國投降後的兩至三個月內對日作戰,但交換條件卻是,千島羣島、庫頁島南部及其鄰近的一切島嶼均交予蘇聯,維護蘇聯在大連商港的優先權益,恢復旅順港口蘇海軍基地租借權,設立中蘇公司,共同合辦鐵路等。

在波茨坦會議中,美蘇再次確認了雅爾塔協定。杜魯門承諾,暫不會公開蘇聯對日作戰部署,而斯大林則表示,期待着儘快分享對日本的實際佔領。

1945年8月8日晚,蘇聯對日宣戰。

第二天,美國投下第二顆原子彈。

第三天,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

迅速結束對日作戰,這一仗,美蘇兩國似乎配合得很好,但實際上,考慮到日本是美國二戰後在亞洲地區戰略部署的重中之重,杜魯門早就對斯大林有所防備。

日本投降有貓膩:投降書裏主語竟是“日本國軍隊” 第4張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杜魯門就立即命令美國情報大王艾倫·杜勒斯將這樣的內容透露給日本:只要日本武裝部隊立即無條件投降,美國就可以保留天皇爲國家元首。

對天皇網開一面,杜魯門有兩點考慮:一方面是加速日本投降。

當時在戰場上,日本還有五百萬軍國主義份子在戰鬥,一旦天皇受到威脅,恐怕所有的人都會以命相搏。

其實,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已經制定了最終進攻日本本土的“沒落計劃”,那爲什麼還要投下兩顆原子彈呢?就是爲了減少傷亡。杜魯門不希望勝利在即,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杜魯門更不希望勝利之時留有後患。

1945年,考慮到美國的利益,杜魯門延續了羅斯福的路線,積極爭取蘇聯對日作戰。但是斯大林在外蒙和北方四島的問題上過分地討價還價,令杜魯門十分擔心,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擔心的就是蘇聯佔領日本之時,會過分地分享勝利成果。

日本投降有貓膩:投降書裏主語竟是“日本國軍隊” 第5張

1945年8月10日,日本天皇裕仁下令,日本外務省發送求降電文,一份通過瑞典轉交給英國和蘇聯,一份通過瑞士使館轉交給中國和美國。

求降電文的末尾寫到:日本政府理解到波茨坦宣言中並不包括任何不利於天皇陛下作爲統治者的要求,日本衷心希望這一理解是有保證的,並渴望迅速得到對這一努力的明確表示。

第二天,美國總統杜魯門代表同盟國給出了這樣的回覆:對於天皇的問題,日本政府的最終體制,要根據波茨坦公告的要求,由日本人民自願表決建立。

日本投降有貓膩:投降書裏主語竟是“日本國軍隊” 第6張

這個回覆看似斬釘截鐵,實則模棱兩可。日本能否保留天皇,杜魯門的回答既不是“能”,也不是“不能”,但最終答案還是在9月2日,投降書中體現出來了。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在受降書中,看到的主語是“日本軍隊”,而非“日本國”的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