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反坦克壕在哪邊爲何成爲左右了贖罪日戰爭的成敗?

反坦克壕在哪邊爲何成爲左右了贖罪日戰爭的成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73年10月6日下午2點,正是猶太教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贖罪日,以色列全國放假。就在虔誠的猶太教徒們在家中禁食祈禱的時候,在以色列北部與敘利亞接壤的戈蘭高地上,忽然響起了悶雷般的聲音——無數炮彈鋪天蓋地般降落在以軍陣地上——115個敘利亞炮兵連裝備的600多門重炮以及100多架飛機、大量火箭炮與地地導彈開始了持續55分鐘的炮火準備。3點一到,炸雷般的炮聲被坦克發動機的隆隆聲所代替,在戈蘭高地僅65公里的正面上,敘利亞展開了6個摩托化步兵旅、5個機械化旅和10個裝甲旅,多達1300輛坦克(其中有相當部分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蘇制T—62型坦克),這還沒有包括在敘利亞戰線上配合作戰的摩洛哥、伊拉克、約旦等阿拉伯盟國的軍隊!而對面前線的以色列軍隊,由於還沒來得及動員其預備隊,則只有可憐巴巴的1個步兵旅和2個裝甲旅,僅僅170多輛坦克。出敵不意,以鎰稱銖!看來戰事的結局是不會有什麼懸念的。

然而,就在浩浩蕩蕩的敘利亞坦克大軍向以色列陣地壓去之時,突然一道反坦克壕出現在他們面前。這道反坦克壕寬4—6米、深4—9米,如同一條長龍橫亙在敘利亞坦克面前。當然,這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反坦克壕嘛,幾十年前就是防禦陣地的必備組成部分了,也不難搞定。早有準備的敘利亞軍用推土機迅速駛離戰鬥隊形,衝向反坦克壕,準備推土填壕。可是,就在這一刻敘利亞軍隊發現了驚人的事情:按一般構築反坦克壕的方法,挖掘出的土應堆在壕溝兩側。但這一次以軍卻一反常態,將積土全部堆在己方一側,並壘成了一道兩米多高的鬆軟土堤。這樣一來,敘軍推土機突然發現無土可推(但以軍反攻的時候卻可以很方便地推土填壕)!想要在地上臨時剷土吧,戈蘭高地又多是結實的火山熔岩地,推土機鏟不動硬地,只得望壕興嘆!不過,以軍陣地上發射出來的熾烈火力卻容不得敘軍繼續興嘆了。無奈之下,敘軍只得將坦克填入壕中,可填入壕中的坦克僅2米多高,壕深卻有4—9米,敘軍白白折損了不少坦克,依舊無法跨過壕溝。最後敘軍好不容易等來了坦克架橋車,卻發現由於橋的另一端架在兩米多高的浮土上,導致整個橋一頭高一頭低,鬆鬆垮垮、搖搖晃晃,坦克一不小心就會翻入壕中。好不容易過了橋,敘利亞坦克卻面臨着更嚴重的威脅——當坦克跨越土堤的前一刻,其裝甲最薄弱的車底就暴露在以軍的反坦克炮火之下,在跨越土堤後的一刻,同樣裝甲薄弱的車頂又暴露了出來,而坦克做這個跨堤的動作又很慢,於是就成了以軍的活靶。由於敘軍在反坦克壕上架設橋樑的數量有限,使得以軍可以向這些有限的地段集中反坦克炮火,像點名一樣,把費盡千辛萬苦跨過壕的敘軍坦克一輛輛“點”掉!

這個堆在以色列一側的土堆給敘利亞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帶來的後果是巨大的。最直接的後果是它導致了數百輛敘軍坦克和裝甲車被擊毀在反坦克壕前後;進一步的後果是它讓堅守在戈蘭高地的少量以軍得以堅持戰鬥兩天,掩護以軍主力完成動員,於戰爭的第三天(10月8日)向敘利亞發起反攻,並很快打進敘利亞國境,直逼首都大馬士革城下;最終的後果是它讓阿拉伯聯軍輸掉了第四次中東戰爭,此後隨着阿拉伯聯盟的分裂和蘇聯的解體,阿拉伯國家再也無力對以色列構成威脅。直到今天,戈蘭高地這塊敘利亞的國土仍然爲以色列所佔領,以色列坦克仍在距大馬士革僅有1小時車程的地方巡邏……

反坦克壕在哪邊爲何成爲左右了贖罪日戰爭的成敗?

這件事情看起來真的很荒誕,從溝裏挖出來的土堆在溝的哪一邊這樣一個貌似雞毛蒜皮的細節,竟然改變了千百萬人和衆多國家的命運,直到今天還在對世界政治格局起着重要的影響。很明顯,導致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絕不是這麼一道單邊堆土的反坦克壕真的無懈可擊。事實上,同樣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在埃及戰線上有一道更著名的超級反坦克壕——巴列夫防線,這道防線以蘇伊士運河爲壕溝(平均寬135米,深13米),在運河以色列一側築有平均25米高的沙堤。戈蘭高地的反坦克壕與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然而,就是這樣一道固若金湯的防線,在精心準備已久的埃及軍隊面前僅8個小時就被全線徹底摧毀。在整個突擊過程中,埃軍僅陣亡280人,損失20輛坦克,而以軍的3個裝甲旅和1個步兵旅卻幾乎被全殲!

從敘利亞和埃及兩個戰線的巨大反差中,我們可以看出,導致敘利亞慘敗的根本原因是敘利亞統帥部對“土堆在哪一邊”這一重要戰術細節的無視!反坦克壕這麼龐大的國防工程是不可能保住密的。敘利亞統帥部中只要有一個高級將領親自到前線來觀察一下,在制定作戰計劃時考慮一下這個因素,就絕不會鬧到後來這步田地。然而,敘利亞的將軍們大概全都沉浸在玄而又玄的戰略概念之中,硬是沒有一個人來關心一下這些具體的戰術細節,只知道讓部隊去一衝了事!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埃及軍隊從總參謀長以下,都對戰術細節給予了高度重視,就拿如何衝破巴列夫防線的沙堤來說,埃軍早在1971年開始就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進行了數百次實驗,這纔有了後來的一次成功!

當然,對於領導者,特別是高層領導者來說,要求他事必躬親、面面俱到、弄清每一個細節,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現實的,抓大放小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選擇。但是,這絕不意味着領導者們就可以把所有細節全都拋在腦後,沉浸在“宏觀”、“概念”、“戰略”、“願景”的美夢之中。要知道,魔鬼在細節之中,一旦被忽視,魔鬼就可能被釋放出來,讓這些美夢統統化成泡影!於是,這就要求領導者們要能夠區分那些藏着魔鬼的重要細節(例如反坦克壕裏挖出來的土堆在哪一邊)和相對來說不重要的細節(例如士兵早上是吃牛肉飯還是雞肉飯),對前者必須認真嚴肅地對待,要給予不亞於那些戰略藍圖的重視程度,只有對後者才能稍微放鬆一下,交給下屬去處理。

領導者如何才能區分這兩種不同的細節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懂專業。只有一個真正精通坦克戰術的將領,纔會知道他在制定作戰計劃時真正應該關心些什麼,才能懂得爲什麼土堆在哪一邊比早上吃哪種飯要重要得多得多。而在那些萬金油式的、只懂得做“人的工作”的將領看來,這兩者都是差不多的沒勁,都是不值得他這樣的大領導去費神關注的事情。

不過,人們也應該現實一些,當領導幹部到了一定層級的時候,由於所管轄的領域繁多,要在每個領域都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時對領導幹部的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能夠虛心納諫,尊重專家,科學決策,不搞長官意志——你不懂專業,起碼你要能耐心聽那些懂專業的人的意見。不僅領導幹部個人要懂得納諫,整個組織體系也要有鼓勵專家進諫的文化和氛圍。而在敘利亞軍中,看來這樣的領導和這樣的氛圍都是付之闕如的。否則就算敘軍的軍事素質再差,也不至於連一個懂坦克戰術、瞭解以軍反坦克壕構築情況的人也沒有啊!

戈蘭高地上的硝煙雖然已經散去了30多年,但歷史的沉痛教訓卻不應被輕易遺忘。事實上,就是在今天,如果我們捫心自問一下:在我們的領導幹部隊伍裏,有多少是真正的專業化幹部,又有多少是“上天下地無所不能”的“萬金油”式幹部?有多少幹部能夠對那些重要的細節給予足夠的重視,又有多少幹部終日只知高談闊論、“描繪宏偉藍圖”?有多少幹部能夠虛懷若谷、聽取專業意見、進行科學決策,又有多少幹部一味搞長官意志,凡是爲他想幹的項目所做的可行性報告絕沒有一個不可行的……我們會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答案呢?當然,我們爲此付出的代價沒有敘利亞那麼大,但也未必是一個小數。在我們所付出的千百億“學費”中,不知有多少就是付給這些細節中的魔鬼的。希望在十年、二十年之後,當我們再次回想起戈蘭高地上的那條壕溝邊的土堆,以及上面的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答案能比今天更讓人輕鬆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