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南奧塞梯俄格衝突分析:俄羅斯五天內獲得勝利

南奧塞梯俄格衝突分析:俄羅斯五天內獲得勝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俄軍5天內迫使格魯吉亞求和,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1、殺雞用牛刀

這場衝突從地方剿匪迅速升級爲局部戰爭,根源在於雙方實力的“不對稱”。蘇聯解體近20年,歷經多次軍事改革,俄羅斯陸軍仍然是一支傳統的裝甲機械化重裝部隊。即傳統的大陸軍體制,說白了就是蘇聯陸軍縮水版。而格魯吉亞僅僅是一支轉型中的輕型部隊。蘇聯時期高加索並不是蘇軍主要作戰方向,所以格魯吉亞繼承的蘇軍遺產比較少,且都是二三線裝備。(如裝甲部隊主力仍以少量T-72及T-55爲主),比起烏克蘭、白俄羅斯這些東歐一線國家動輒幾千輛T-80、T-72不可同日而語。剿匪(南奧賽提地方武裝)尚可,和俄軍打正規戰實在毫無勝算。

從此次參戰部隊組成結構來看:俄羅斯北高加索軍區向南奧塞梯派出了第58集團軍(2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個獨立的摩托化步兵團,5個獨立的摩托化步兵旅,其中還包括2支山區戰役戰術導彈旅和數支炮兵旅等)、20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獨立陸航團、防空導彈旅等。基本涵蓋了各技術兵種。包括各種遠程打擊兵種(如戰役戰術導彈旅等)。但總體結構仍以裝甲機械化部隊爲核心構成的空地一體化力量。採用了集團軍——師——旅(團)——營編制。主要戰術單位爲旅(團)。打一場常規機械化戰爭綽綽有餘,但打一場非接觸數字化戰爭尚有明顯差距。仍存垂直指揮層次多,戰術單位龐大的蘇式傳統弊病。經歷兩次車臣戰爭洗禮及多次境外維和軍事行動,俄軍的基層編制始終沒有根本改觀。

南奧塞梯俄格衝突分析:俄羅斯五天內獲得勝利

相比較而言,格魯吉亞編制體制向美軍靠攏,基本採取了旅——營制。營採用模塊化組合。指揮結構扁平化,主要戰術單位靈活(營)。但將這種戰術編制發揮作用的基礎是網絡化。而格軍剛剛經歷了從蘇俄垂直體制向美式扁平體制的轉型,蘇軍的痕跡還很深,俄軍對其可謂知根知底。武器裝備硬件在一些精銳部隊(如特戰旅)有明顯提高,但網絡指揮系統並沒有同期完善。雖然以色列和烏克蘭協助建立的預警系統和防空系統發揮了一定功效。但僅靠些洋槍樣炮無法根本影響戰局。

歸根到底一句話,俄軍是和自己的影子打仗,就和中越邊境衝突一樣,師傅打徒弟可謂得心應手。

  2、日常戰備體制完善蓄勢待發

北高加索軍區十萬人馬可謂兵強馬壯,且日常戰備訓練常抓不懈。車臣雖然已經歸順,但應對高加索地區衝突的預案一直沒有鎖進保險櫃。俄第58集團軍8千人馬剛剛結束“高加索2008”軍事演習,所以對開赴前線有充分準備。空軍低4軍也一直保持戰備飛行,開戰後迅速掌握了制空權。

值得注意的是,俄軍戰前部署及隱蔽工作也有明顯進步。雖然戰前五角大樓開始調集各種偵察手段鎖定北高加索,這包括國家偵察辦公室的多顆軍事間諜衛星,駐紮在歐洲地區的高空偵察機和無人駕駛偵察機,重點蒐集駐北加高索地區俄軍地面部隊和格魯吉亞國防軍的調動情況,以及兩國軍隊的無線電通訊情報。結果並沒有發現俄軍大規模集結跡象。8日忽然千金壓頂發起反擊後,其調動規模之大、速度之快都超出預料。這隻能說明兩個問題:要麼是俄軍大部隊的隱蔽做得十分出色,要麼是俄軍大規模調兵能力遠超外界預想,戰場投射能力已經獲得突破性進展。可謂蓄勢待發。

  3、協同作戰能力明顯增強

在此次軍事行動中,俄軍出動了除戰略火箭兵以外的所有兵種,三軍協同作戰。當陸軍第58集團軍在格魯吉亞東線發動進攻後,俄黑海艦隊同步抵達阿布哈茲海岸,掩護地面部隊搶佔格魯吉亞西部多座軍事重鎮,讓格魯吉亞國防軍身陷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而俄空降軍則同時傘降到格魯吉亞腹地,奪取東西走向的高速公路中心點,將格魯吉亞切割成兩半,包圍格最精銳的特警部隊約1500人。東西並舉發動鉗形攻勢,中心開花。除正規軍外,也動員了地方武裝協同作戰。(志願軍及車臣營等),遲滯消耗了格軍有生力量。,相比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地面坦克部隊在沒有步兵與空軍的掩護下孤軍深入,結果被車臣武裝大部分殲滅,而遲到的俄軍步兵又被包抄,步坦脫節最終造成全局敗退這種協同作戰能力與俄軍第一次車臣戰爭相比有了非常明顯的提高。

記得第二次車臣戰爭時,俄軍發明的戰術就很成功。首先對城鎮發動陸空遠程火力打擊,裝甲機械化部隊迅速通過或繞過據點,內衛及安全部隊後續進入梳剿。避免重裝部隊陷入巷戰的尷尬境地。此次雖然只動用正規軍,但地方武裝替代了準軍事部隊的位置(內衛及安全部)。包圍和消滅格魯吉亞軍隊的任務由地方武裝承擔,而執行縱深穿插,佔領和控制主要交通樞紐的任務由重裝部隊承擔。正規軍即避免了巷戰和包圍戰,又減少了傷亡,大大提高了推進速度。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南奧塞梯俄格衝突分析:俄羅斯五天內獲得勝利 第2張

從8日上午俄軍開始行動,5小時主力奔赴戰場。到10日開闢格魯吉亞東西兩翼戰線,再到11日完成對格魯吉亞的切割,俄軍此次作戰速度之快,正是基於爐火純青的戰術協同。

  4、引入防區外打擊概念

所謂防區外打擊,就是大量採用精確制導武器進行遠程打擊。俄軍在近年來進行的軍事改革中非常注重精確武器能力的研發與裝備部隊,同時注意軍隊精確打擊能力的培訓。客觀來說,俄軍裝備的精確制導武器比例明顯提高,應用範圍更加普遍。因此,在這次格俄衝突中,俄軍戰機轟炸的重點目標是公路、橋樑、雷達站、機場與港口,以往的對敵方陣地、城鎮及有生力量開展的地毯式轟炸消失的無影無蹤。雖說都在居民密集區內,但給格平民造成的傷亡相當少。絕大多數平民傷亡都是格魯吉亞和地方武裝衝突期間造成的。因此,俄軍的精確打擊戰力已經初步成型。即避免了彈藥浪費,提高了打擊效率,給格魯吉亞士兵施加了空前的恐懼感,又減輕了平民傷亡帶來的國際輿論壓力。反倒是格魯吉亞帶來的平民傷亡製造了人道主義危機,給俄軍提供了道義接口。

  5、發動“三戰”配合正面作戰

網絡戰,輿論戰,法律戰是中國提出的三戰概念,將戰場延伸至多維空間。即有硬仗,也有軟仗。

戰前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大規模的網絡攻擊行動是有組織有目的地進行的。當俄軍對格魯吉亞的軍事行動全面開始後,對格魯吉亞的網絡攻擊也全面鋪開,幾乎所有的格魯吉亞官方網站都被癱瘓,格媒體、通訊和交通運輸系統也陷入癱瘓之中,對格實際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通訊與運輸能力的癱瘓,直接影響了格魯吉亞的戰爭調度能力。輿論戰可謂貫穿於始終,俄動用了民間愛國力量,實現了全國上下空前一致,激發了愛國主義及民族主義情緒,取得了道義制高點。法律戰自不必說,通過輿論戰,揭露格魯吉亞製造人道主義災難的證據,另西方和格魯吉亞都吃了啞巴虧。


除以上優勢外,俄軍並不是完美無缺,此次軍事行動暴露出有些問題仍不容忽視。

  1、數字化裝備比例低

俄軍總體裝備水平仍停留在蘇聯解體時的水平,電子設備比例低,性能落後始終是俄軍的軟肋。尤其是基層戰術單位及單兵裝備水平,更是不容忽視。與美軍裝備個人掌上電腦相比,俄軍仍然依靠傳統的步話機及電臺,差距可想而知。提高單兵電子設備比例任重而道遠,需要花鉅額資金支持和及軍事工業整體升級,俄羅斯現有的軍事工業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的任務。俄軍數字化之路任重而道遠。由此造成的戰術通訊不暢,有標定發射位置的手段,但餓軍未能摧毀格魯吉亞的火力點的問題都比較突出。

  2、遠程打擊觀念落後

此次俄軍精確制導武器襲擊目標,集中於公路、橋樑、雷達站、機場與港口等重要政治軍事設施。而沒有針對格魯吉亞的通信、戰鬥指揮和偵察系統(C4I)。只切手斷腳,而沒有直接攻擊神經中樞,使敵人開戰即成爲聾子,瞎子。說明俄軍遠程打擊概念僅僅停留在初級水平,連海灣戰爭美軍水準都不及。

距離精確殺傷性武器能夠在衝突的最初幾小時內使格魯吉亞的通信、戰鬥指揮和偵察系統失效,並牽制該國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假如俄羅斯航空兵擁有這種武器,那麼它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製服對手,而不用進入格防空系統的打擊範圍。

南奧塞梯俄格衝突分析:俄羅斯五天內獲得勝利 第3張

 3、不注重單兵防護裝備,傷亡明顯

據俄官方公佈的統計數字,在這場衝突中,南奧塞梯居民約1600人死亡,俄軍共有74人死亡,171人負傷,19人失蹤。格魯吉亞尚未正式公佈有關傷亡數字,但據說傷亡總數在4000左右。俄軍傷亡相比格軍很小,但相比美軍水平實在不可同日而語,俄軍單兵防護裝備始終落後,至今很多部隊仍佩戴老式鋼盔及防彈衣。芳綸及複合材料防彈裝備始終沒有列裝。連58集團軍司令都帶傷指揮,可想而知俄軍後方的防護水平。所以在格軍突襲當天吃了小虧。

  4、精確制導武器水平低

俄軍主要精確制導武器停留在二代水平——激光制導。激光制導受地形,天氣,光線等因素影響非常明顯。

如俄羅斯火炮的作戰情況明顯差強人意。“米尺”、“紅土地”、“捕鯨者”和”晶面”等制導炮彈使用的是激光目標指示器,由於南塞梯個格魯吉亞地形複雜,植被叢生,在遠距離發射時效果明顯打了折扣。

總體而言,俄軍尚未對製造和大規模使用高精度武器打擊敵人的軍事和經濟設施給予足夠重視,同時,仍然將重點放在使用有生力量和調動大型地面部隊的人海戰術上。換言之,無論現在還是可見的將來,俄軍都沒有爲打21世紀非接觸戰爭作好準備。和美軍差距越來越大,主要戰術思想仍停留在冷戰時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