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對比:乾隆大帝和彼得三世的區別有哪些?

對比:乾隆大帝和彼得三世的區別有哪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同同一歷史時期中國的乾隆帝,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在位60年。這位主張“脫歐”的英國國王通過其文治武功和放眼全球的魄力,拓展貿易,成就了大英帝國的崛起。

綜合媒體1月26日報道,目前英國政府主張的脫歐,在200多年前的英國就曾經出現。

當時的英國君主立憲制下的喬治三世(George III),雖然沒有同時代君臨中國的乾隆帝的一言九鼎、不受挑戰的權力地位,但他與英國議會和英國政府的頻繁互動塑造了今天英國政治的模式。

歷史學者指出,喬治三世並非只是個高高在上的“橡皮圖章”國王,相反,他更像一位事必躬親的首席執政官,從早到晚關注着國家發展的每個進程,成爲英國鼎立世界的“總設計師”。

對比:乾隆大帝和彼得三世的區別有哪些?

與乾隆帝到處遊歷相比,喬治三世可以說幾乎足不出戶,從來沒有到過其它國家。作爲祖上來自於歐洲德意志漢諾威公國王位的繼承者,他連當時屬於其轄下的萊因河畔的國土都沒有訪問過。

使團訪華 不過喬治三世的學識並不閉鎖。他被認爲不僅博學,還是放眼全球的君主。他從小學習過許多科目,其中包括化學、物理、天文、數學、法語、拉丁語、歷史、音樂、地理、商業、農業、法律、舞蹈、擊劍、體育等。

喬治三世即位後,對內鼓勵科技發展,對外大力資助英國人對世界各地的探索,促成跨越傳統疆界的貿易。在他的治下,英國首次派遣使團訪華,受到乾隆帝接見。 喬治三世和歐洲王室“血濃於水”的同胞親緣,也許註定了和造反起家的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後來的勢不兩立,以及英法在主導各自國際化中的反覆爭奪。

和乾隆帝一樣,他們都是出生在18世紀早期,都是20出頭即位,都是80多歲去世。但喬治三世沒有乾隆帝在史書上的顯赫頭銜。即使是他在位的時候,在英國議會中,一些他表明厭惡的“敵對勢力”早就暗中陰謀,試圖以太子取代國王,特別是他中老年後被認爲患上精神病,被指爲“瘋子國王”。

因爲北美殖民地在法國支持下經過北美獨立戰爭擊敗英國,歷史改寫,後來很多人記住喬治三世的是“瘋子”的糟糕名聲,而非他對英國的重大貢獻。也許只有在他的治下,英國經過爭戰,在歐洲乃至世界崛起的歷史才能說明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一位國王。

對比:乾隆大帝和彼得三世的區別有哪些? 第2張

十全老人 用乾隆自詡的“十全老人”來形容喬治三世也許並不爲過。喬治三世創造了英國王室大量的“第一”。其中包括:他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注:不是女王),也是最後一位美國國王,第一位澳大利亞國王。在他的統治時期,英國有了今天的國旗。在歐洲,英國在7年戰爭中擊敗法國,後來又聯合歐洲其它力量徹底戰勝拿破崙。

他知識淵博,愛好收藏,倡導並贊助科學、技術、金融、農業、音樂、藝術等等事業發展。在他的支持下,英國工農業大爲發展,科技騰飛,影響世界進程的英國工業革命轟轟烈烈地全面展開。

正是喬治三世委派馬戛爾尼訪華看清了當時中國的積貧積弱本質並最終促成了多年後的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 .

英國真正走上了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大英帝國”道路。 喬治三世對英國國內政治的影響和貢獻良多。特別是在他統治的前半期,他關注議員選舉,反對腐敗的黨爭,希望團結不同派別共同服務於國家利益。

不過,喬治三世沒有乾隆“風流天子”的綽號。他個人的生活勤勉節儉,注重家庭生活和宗教品德,一生都沒有任何婚外情。他很親民,常身着便服、帶着孩子在鄉間散步,並與偶然碰上的鄉村百姓聊天。

還是他買下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並把那裏變成了英國王室的家。 國王可能比自己的祕書還勤奮,從年青時開始就總是在筆耕不已。留給世界的包括多達35萬頁的珍貴歷史資料,其中很多都是御筆親書。 脫歐和入歐 喬治三世具有德意志血統,他的前輩和一些晚輩都出生在德意志(當時尚未有德國),歐洲大陸是他們的老家,他娶的王后也是來自德意志地區,和喬治三世訂婚抵達英國後,該王后還不會說英語。

但喬治三世是近代第一位出生在英國的英國國王,英語不僅是母語,他對英國的“愛國觀念”也比祖輩更強。 在祖父喬治二世(George II)駕崩之際,喬治三世年僅22歲,父親當時已經去世,所以他繼承祖父的王位,登基英國國王的同時,也繼任漢諾威國王,統治德意志萊因河畔的漢諾威地區,成爲漢諾威選帝侯(有望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在喬治三世的統治下,愛爾蘭和不列顛合併,英國真正成爲聯合王國,今天使用的英國國旗正式誕生。 在其統治時期,隨着法國大革命,出現了試圖將歐洲大一統的拿破崙。

拿破崙的軍隊佔領了喬治的“祖國”漢諾威。在喬治三世的號召下,大批原漢諾威軍隊將士移民英國,加入英軍,之後又“入歐參戰”,成爲後來在滑鐵盧戰役等西歐各地大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英國國王的德國軍團。

英法爭奪戰 從注重親民的喬治三世本人的角度看,身爲人君需要勤政愛民。他反對獨裁,注重聽取不同意見。在君主立憲的英國,喬治三世從小就知道議會是政策法律制定者,國王只是個執行者。 議會和政府的錯誤決定也會讓國王揹負罵名。喬治三世在位期間,英國議會通過了一系列經濟法案,讓其北美東部殖民地不堪重負,最終走向起義,打響了美國獨立戰爭。

對比:乾隆大帝和彼得三世的區別有哪些? 第3張

英軍派出包括德國軍團在內的軍隊予以鎮壓。 當時的英國和法國的爭鬥不僅是在歐洲進行,而是早已在國際化主導權的方方面面展開。在北美殖民地上,英法在各處早就開始爭奪,最終法國被擊敗。

而之後的北美英國殖民地掀起的起義,很快得到了英國的老對手法國的全面政治、經濟和軍事支持。 作爲一名愛國者,喬治三世親自參與策劃一小部分在北美的軍事行動。

他也被美國起義者當作一個鼓動民衆攻擊的對象,被形容爲北美人民被迫反抗的“自私刻薄和殘酷壓榨人民”的國王。英國在英美戰爭中敗北,國王又被英國人視爲“丟失北美殖民地國土”的國王。 美國獨立3年後,喬治三世又體現出其現實主義態度,不失體面和有風度地歡迎美國派遣其首任駐英大使抵達倫敦。但傳統的西方歷史學者多數基本上沒有給喬治三世積極評價,在有關傳記和史書中,美國學者把他叫做“暴君”,英國學者又將他稱爲“帝國主義失敗政策的替罪羊”。

永垂不朽 喬治三世不僅在史書上沒有乾隆帝的待遇,在位時也沒有乾隆的福氣。他的晚年受到“精神病”的嚴重摺磨。 喬治三世的精神病主要是在其在位統治50年之際發生。一些醫生認爲他患上了罕見的遺傳性精神病”卟啉病“,但現代的醫生認爲他實際上患上了躁鬱症。

也有些醫生認爲無法確診。他滔滔不絕地說話,情緒時好時壞。 一些歷史學者認爲,喬治三世的發病和他的家庭問題直接關聯:他對其長子不僅沒有像他一樣做個品學兼優的人、相反成了花花公子感到失望。對他最小的女兒因病早逝悲痛欲絕。

2005年,對喬治三世國王留下的頭髮進行化驗,發現嚴重的砷毒成分,至今原因難解。 當年醫學界對精神病的治療和認識也非常浮淺,所謂“醫生”,使用的是訓斥、捆綁等野蠻手段,喬治三世被捆在椅子上,因爲他滔滔不絕,嘴又常被堵上。這樣的治療結果可想而知:老國王健康狀況日下,最後失明失聰,在悽慘中走向死亡。

喬治三世最終名留英國青史,隨着一些史料近年公開,受到現代歷史學者重新的研究和積極評價。與乾隆帝留給後人不同的是,“乾隆中興”後,大清帝國閉關自守早已開始走向衰敗。

而喬治三世身後的英國卻繼續沿着他致力開創的“國際化”方向前進,英國實際上反而處於乾隆帝所謂“天道昌隆”的狀態,走上了“日不落帝國”的道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