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明治維新三傑是指哪三個人?明治維新三傑的歷史貢獻

明治維新三傑是指哪三個人?明治維新三傑的歷史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8年,革新派實行"明治維新",廢除封建割據的幕藩體制,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恢復天皇至高無上的統治,發展資本主義,並逐步走上對外侵略擴張道路。在明治維新的衆多元勳當中,擔任最重要角色的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三人。

明治維新三傑是指哪三個人?明治維新三傑的歷史貢獻

 維新三傑

戊辰戰爭解決了政權轉手問題,大久保將注意力轉向了內政戊辰戰爭解決了政權轉手問題,大久保將注意力轉向了內政建設,首先一件事,是利用天皇巡幸的名義,遷都江戶,並改名東京,藉以抵消幕府殘餘在東京的政治影響,同時又可以擺脫京都保守派的影響。

大久保雖從一介藩士躋身於中央政界,但他深知不消平地方勢力,新生的明治政府是得不到鞏固的。1869年到1871年間,明治政府完成了奉還版籍和廢藩置縣的大業,初步從政治上削除了諸侯的割據勢力。

明治政府還決定派遣考察團出國,同歐美國家談判修改條約,同時通過對歐美的考察來探討新政府的治國方略。拿大久保的話來說就是:“要打倒幕府,建立天皇政治。這種事業亦大體完成,幹了我們所應當乾的事。但是以後,就實在爲難了。”所以,應該由政府高級官員去親自考察、直接體驗西方文明。1871年底,以巖倉爲特命全權大使、大久保等人爲副使的由新政府主要官員組成的大型使節團開始巡訪歐美,這在當時的世界史上是個空前的壯舉。

在歐美列強面前,當時尚屬百廢待舉,弱小疲憊的日本是難以達到修改條約的目的,使節團遂專心致力於考察和學習。他們不但注意英、美、法等大國的情況,還注意了荷蘭、比利時等小國如何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角逐中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研究了普魯士興盛致霸的過程和經驗。他們專程拜訪了德國首相俾斯麥和德軍統帥毛奇,大久保對於這位德國首相的鐵血政策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爲“要重新經營國家不能不象他那樣辦”。

大久保於1873年5月應三條實美之召提前回國,這期間各個藩閥派系勢力在中央政局的爭奪有所加劇,又爆發了關於“徵韓論”的問題。得知這個情況的大久保,拒絕擔任新政府任命的參議職務,等待使團成員歸國的“秋風白雲時節”再做最後解決。同年9月,巖倉等使團成員全部回國,緊接着於10月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大久保等人通過外出考察,深知日本國力之不足,主張“內治優先”,所以在“徵韓論”問題上,使團的成員都抱一致反對的態度。大久保更舉出七條理由,對徵韓論進行批駁。他的中心看法是:“整頓國政,富國文明之進步,乃燃眉之課題。”由此看來,圍繞“徵韓”問題的爭論,即反映了當時留守政府和使團等方面的派系鬥爭,更反映了日本應該走什麼道路的認識差別。特別是力主內治優先,有重要意義。

兩派爭論甚爲激烈,太政大臣三條實美甚至因而稱病辭職。大久保等人暗中活動,再次利用王政復古時使用過的手法,弄到一份敕旨,利用天皇權威,讓巖倉代理太政大臣,這一招奠定了內治派的勝利。竭力主張徵韓的西鄉派下野,改組了政府。這場政爭,史稱“明治六年的十月政變”。

在徵韓論中內治派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以三條實美爲太政大臣、巖倉具視爲右大臣,以大久保爲內務卿的專政體制。內務省擁有從縣知事到省(部)官員的任免權,且以大隈重信的大藏省和伊藤博文的工作省爲左右臂,因此大久保握有政府的實權,有的日本學者認爲:“也可以說,內務省是日本的國家。”還有的認爲:“大久保任內務卿,成了全國警察和實業界的總頭目。”

在這個專制政權的統治之下,大久保努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殖產興業的目標,是英國那種發達的工業。日本與英國地理條件頗爲相似,都屬於面積小、資源少的島國。所以,日本應象英國那樣大抓海運和工業。他同時非常重視礦山開發和鐵路建設,強調煤和鐵是製作業興盛的動力。

大久保政權繼續推行地稅改革,1876年強力推行“秩祿處分”,公佈“金祿公債發行條例”,剝奪了武士階級的俸祿,從根本上瓦解了舊的封建武士階級,促進了日本資本的原始積累。同時,又大力促進農牧業的發展,引進良種,改良農具等。

大久保還帶頭推進文明開化,他雖然不會跳交際舞,也常常出席舞會。他還率先剪短長法,出朝晉謁天皇,羣臣都爲此大膽舉動驚駭。

當然,大久保政權各種政策不能不引起各方面的反對,首先是失去特權的武士階級心懷不滿,如江藤新平的佐賀之亂,西鄉隆盛亦爲薩摩武士所擁戴而捲入西南戰爭,這些都爲朝廷所鎮壓。而以阪垣退助、大隈重信等人所領導的自由民權運動,也從1874年開展起來,迫使政府準備立憲,大久保還於1875年親自出席大阪會議,與木戶孝允和阪垣退助達成協議,爲日本立憲體制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大久保雖曾反對“徵韓論”,但他絕不是和平主義者。1872年,日本吞侵琉球,1874年侵犯臺灣,1875年侵略朝鮮。大久保還親自擔任臺灣問題的談判代表,到北京迫使腐敗的清廷交付50萬兩賠款,充分顯露了這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信徒對外政策的侵略擴張性質。

在“十月革命”後五年的時間內,大久保佔據着日本政府的權力中樞,這是他畢生政治活動的鼎盛時期。可是,1878年5月14日,這位日本的“鐵血宰相”,以48歲的壯年之際,被不滿的士族刺殺於東京的曲町清水谷。

明治維新三傑是指哪三個人?明治維新三傑的歷史貢獻 第2張

大久保的專制主義統治一直被人們所否定。但綜觀其一生,終不失爲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和政治家。他所推行的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等政策,爲伊藤博文等人繼續發展下去,完成了日本的資本主義近代 化。故日本的學術界把他和西鄉隆盛、木戶孝允並稱爲“維新三傑”。

大久保於1873年5月應三條實美之召提前回國,這期間各個藩閥派系勢力在中央政局的爭奪有所加劇,又爆發了關於“徵韓論”的問題。得知這個情況的大久保,拒絕擔任新政府任命的參議職務,等待使團成員歸國的“秋風白雲時節”再做最後解決。同年9月,巖倉等使團成員全部回國,緊接着於10月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大久保等人通過外出考察,深知日本國力之不足,主張“內治優先”,所以在“徵韓論”問題上,使團的成員都抱一致反對的態度。大久保更舉出七條理由,對徵韓論進行批駁。他的中心看法是:“整頓國政,富國文明之進步,乃燃眉之課題。”由此看來,圍繞“徵韓”問題的爭論,即反映了當時留守政府和使團等方面的派系鬥爭,更反映了日本應該走什麼道路的認識差別。特別是力主內治優先,有重要意義。

兩派爭論甚爲激烈,太政大臣三條實美甚至因而稱病辭職。大久保等人暗中活動,再次利用王政復古時使用過的手法,弄到一份敕旨,利用天皇權威,讓巖倉代理太政大臣,這一招奠定了內治派的勝利。竭力主張徵韓的西鄉派下野,改組了政府。這場政爭,史稱“明治六年的十月政變

在徵韓論中內治派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以三條實美爲太政大臣、巖倉具視爲右大臣,以大久保爲內務卿的專政體制。內務省擁有從縣知事到省(部)官員的任免權,且以大隈重信的大藏省和伊藤博文的工作省爲左右臂,因此大久保握有政府的實權,有的日本學者認爲:“也可以說,內務省是日本的國家。”還有的認爲:“大久保任內務卿,成了全國警察和實業界的總頭目。”

在這個專制政權的統治之下,大久保努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殖產興業的目標,是英國那種發達的工業。日本與英國地理條件頗爲相似,都屬於面積小、資源少的島國。所以,日本應象英國那樣大抓海運和工業。他同時非常重視礦山開發和鐵路建設,強調煤和鐵是製作業興盛的動力。

大久保政權繼續推行地稅改革,1876年強力推行“秩祿處分”,公佈“金祿公債發行條例”,大久保還帶頭推進文明開化,他雖然不會跳交際舞,也常常出席舞會。他還率先剪短長法,出朝晉謁天皇,羣臣都爲此大膽舉動驚駭。但十多天後,明治天皇也剪短頭髮,於是羣臣競相仿效,除去頭頂髮髻。政府的“斷髮脫刀令”等文明開化政策終於在最高統治者的親身示範之下迅速推行。

當然,大久保政權各種政策不能不引起各方面的反對,首先是失去特權的武士階級心懷不滿,如江藤新平的佐賀之亂,西鄉隆盛亦爲薩摩武士所擁戴而捲入西南戰爭,這些都爲朝廷所鎮壓。而以阪垣退助、大隈重信等人所領導的自由民權運動,也從1874年開展起來,迫使政府準備立憲,大久保還於1875年親自出席大阪會議,與木戶孝允和阪垣退助達成協議,爲日本立憲體制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大久保雖曾反對“徵韓論”,但他絕不是和平主義者。1872年,日本吞侵琉球,1874年侵犯臺灣,1875年侵略朝鮮。大久保還親自擔任臺灣問題的談判代表,到北京迫使腐敗的清廷交付50萬兩賠款,充分顯露了這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信徒對外政策的侵略擴張性質。

在“十月革命”後五年的時間內,大久保佔據着日本政府的權力中樞,這是他畢生政治活動的鼎盛時期。可是,1878年5月14日,這位日本的“鐵血宰相”,以48歲的壯年之際,被不滿的士族刺殺於東京的曲町清水谷。

明治維新三傑是指哪三個人?明治維新三傑的歷史貢獻 第3張

1870年,西鄉辭去中央官職回鹿兒島,出任薩摩大參事,推進藩政改革。後來,大久保利通等到鹿兒島請其出山,再次出任中央政府官職,開始建立日本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1871年明治政府發佈“廢藩置縣”令,廢除了封建幕藩體制,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1871年底後的近兩年時間裏,巖倉使團出訪歐美各國,西鄉隆盛主持“留守內閣”,與大隈重信等盡力推行各項資產階級改革。1872年取消了不許自由買賣土地的禁令,制定陸海軍刑律,又把御親兵改爲近衛兵。還發布“學制”,將教部省與文部省合併,統稱文部省,年底決定採用太陽曆。同年他還跟隨天皇從東京出發,視察了大阪、京都、下關、長崎、熊本、鹿兒島等地。不久西鄉又擔任參議兼陸軍元帥、近衛都督,成了明治政府主要軍事領導人。1873年又支持進行了地稅改革。 西鄉隆盛也是一名狂熱的軍國主義者,1873年前後,日本朝野掀起了一股侵臺侵朝的軍國主義逆浪。西鄉隆盛讚成侵略朝鮮,並提出自己先出使朝鮮,一旦在朝鮮被殺,就可出兵朝鮮,但當時大久保利通等人認爲時機尚不成熟,反對西鄉隆盛的計劃。西鄉隆聞訊,憤慨不已,立即向天皇提出辭呈。天皇只批准他辭去參議、近衛都督之職,而保留了正三位和陸軍大將職銜。1873年11月回鹿兒島,住在武村,自稱武村之吉。1874年6月將自己兩千石俸祿全部用於創辦實爲軍事政治學校的“私學校”,並在鹿兒島各地設分校,以西鄉的“敬天愛民”爲校訓,宣揚忠於皇室和愛民思想。在這所學校裏,既講授孫子、左傳、佛學,也傳授西方文明,並派優秀學生去法國、俄國留學。 1977年1月,政府決定派船將薩摩藩兵工廠遷到大阪,由陸軍省管轄。此事引起了鹿兒島廣大士族的反對。1月29日夜,私學校的學生襲擊了草牟田火藥庫,30日佔領了火藥庫、造船廠和兵工廠。1877年1月31日到2月7日期間,私學校共有六十餘名學生被捕,進一步引起了學生的激怒。他們要求上京追查罪魁,並提出打倒政府的口號。當時,西鄉隆盛不在鹿兒島,當他於2月3日回到鹿兒島時,立即被私學校的學生和“士族兄弟”們推崇爲反政府的領袖。2月7日出任任總指揮,以“新政大總督征伐大元帥西鄉吉之助”的名義,打着“新政厚德”的旗號,向政府興師進兵,明治維新期間有名的西南戰爭爆發。但是,這一次,常勝將軍不走運了,9月6日政府軍包圍了叛軍在鹿兒島的最後據點城山。9月24日城山陷落,西鄉隆盛自殺。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時,明治政府施大赦,爲他恢復了名譽。1898年12月18日,在東京的上野公園,爲西鄉隆盛豎了一座銅像。西鄉隆盛是日本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將軍,他敢作敢爲,立下了赫赫戰功,也犯下了滔天罪行。

1868年1月25日,木戶孝允應邀從長州來到京都,與大久保一同處理中央政府政務。2月,木戶兼任外國事務掛,處理外交事件。

木戶主張中央集權,“五條誓文”最後的修訂者就是他。同樣是2月,木戶提出了“奉還版籍”的建議,並於1869年6月正式實施,於1871年7月,正式“廢藩置縣”。

1871年11月,木戶與大久保一道,作爲岩倉使節團副使,出訪歐美,從中大開眼界。此次出訪大久保的統率力進一步發揮,許多人走向其周圍,包括木戶的親信伊藤博文等人。回國後,木戶體弱多病,風采大不如前。

隨着士族的進一步瓦解,西鄉主張侵略朝鮮以轉化危機,但是因木戶等反對而作罷,導致西鄉等五參儀辭職,薩長土肥四藩聯合政權崩潰。

木戶在事件後雖然仍留在政府中擔任參儀和文部卿,但作用、影響日益衰落。與大久保的矛盾也越來越深,終於1874年,木戶辭職下野。第二年大阪會議,木戶、板恆退助與大久保達成妥協,擔任第一屆地方會議儀張。在任參儀後不久,由於健康欠佳,退居閒職。

1877年2月西南戰爭爆發,同年5月26日木戶病死於京都。加上9月24日西鄉戰敗,自殺於鹿兒島城山,次年5月14日大久保遇刺於東京紀尾井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