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在政治上的貢獻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在政治上的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幼名正助,號甲東,後改名利通。生於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原爲武士,日本明治維新的第一政治家,號稱東洋的俾斯麥。爲了改革翻雲覆雨,鐵血無情,不論敵友,擋在他前進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飛煙滅。他最後被民權志士刺殺身亡,但也成就了明治維新的成功。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在政治上的貢獻

 政治舉措

  逢迎上位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9.29-1878.5.14),自稱"東洋俾斯麥",明治維新時成爲政治家,與西鄉隆盛及木戶孝允並稱維新三傑。天保元年(1830年)8月10日,大久保生於薩摩藩加治屋町,幼名正助,後改一藏,號甲東。其父大久保利世是薩摩藩士。其母皆吉富久是醫生皆吉鳳德的次女。皆吉鳳德非常熟悉歐洲情況,是日本一流的蘭學家。大久保自幼受到外祖父的寵愛和管教,對他成年後的政治生涯有很大的影響。

大久保習文擅武,勤奮刻苦,學業超羣。1846年,17歲的大久保當上了薩摩藩屬下的記錄所書役(書記官)。他在步入社會的最初幾年,一帆風順,但很快便陷入困境。當時的薩摩藩形成了以藩主島津齊興的嫡子島津齊彬爲首的改革派與保守派的對立。當改革派聞知島津齊興欲立寵妾由羅的兒子島津久光爲藩主時,改革派高崎五郎等準備發動政變,不料被由羅發覺。藩主對改革派大肆鎮壓。大久保的父親因參加高崎派受株連。1850年被流放到鬼界島。大久保也被免除記錄所書役的職務。從此,扶養母親和三個妹妹的重擔,就落到大久保的身上。他並不因生活困苦而沮喪,在逆境中反而增強了堅韌的性格和追求權勢的野心。

大久保一面爲生活而奔波,一面組織和開展勤王改革活動,經常在家召集西鄉隆盛、吉井友實、稅所篤、有馬新七、伊地知正治等同鄉好友,討論藩內外政治形勢,直至深夜,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個勤王的改革派組織"精忠組"。德川幕府的首席老中(最高行政官)阿部正弘是個開明派,是島津齊彬的支持者。在他的壓力下,1851年齊興隱退,其子齊彬當了薩摩藩主,大久保和西鄉等人立即受到器重,成了改革派藩士的中堅人物。1853年,大久保恢復了記錄所書役的職務,其父也結束了流放生活。1857年28歲的大久保被提升爲步兵監督,並結了婚。

1857至1858年,政局動盪不寧,幕府老中阿部正弘突然死去。保守派頭子井伊直弼就任大老(位於老中之上)。他在將軍繼嗣問題的處理上排斥德川慶喜,決定由德川慶福繼任將軍。在對外簽約問題上,他違敕簽署《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尤有甚者,他還一手製造安政大獄,鎮壓堅持尊王攘夷的愛國志士。這時,薩摩藩的保守派也有重新上臺執政的苗頭。

大久保看到齊彬的權力即將落到久光的手裏,就設法接近久光,投其所好,求得信任。當得知久光愛好圍棋,他就向吉祥院的和尚乘願學習棋術,並常在吉祥院向久光獻納的書中夾上寫有政治建議的紙條,以博得久光的好感。1858年7月齊彬死去,忠義任藩主。久光爲忠義之父,任藩主後見(即藩主監護人),掌握薩摩藩的實權。大久保果然得到重用,1860年晉升爲御小納戶(在主君身邊工作的家臣武士)。從此,年青的大久保便同中山忠左衛門、小松帶刀等一起掌握了藩的政治實權,在政界嶄露頭角。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在政治上的貢獻 第2張

 公武合體

久光是個維護封建秩序,主張公武合體的攘夷主義者。這時的大久保追隨久光搞公武合體運動。久光曾命令大久保到京都會見近衛忠房,請求向天皇轉奏反對德川家茂迎娶孝明天皇之妹和宮爲妻,並要朝廷下令讓慶喜任將軍,鬆平慶永任大老。爲了實現上述主張,薩摩藩願承擔京都之防務。但近衛忠房拒不轉奏。1862年3月,久光和大久保曾率千餘人出師京都,向朝廷施加壓力,以便迫使後者接納他們的條陳。大久保趁機在京都活動,5月6日與巖倉具視會談,並由巖倉起草了改革幕政的報告。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只好採納久光等人的意見,將慶喜爲管家人、鬆平慶永爲大老的命令下達幕府。幕府屈服了。久光獲得初步勝利,大久保的名聲很快傳遍政界。

爲了促進公武合體,大久保曾與慶喜舉行會談。1864年1月,由德川慶喜、鬆平慶永、鬆平容保、山內容堂、伊達宗城、島津久光等六人組成了"參預會議"。其任務是在天皇主持之下,公卿們共同參與協商,決定國政方針和幕府的政策。參預會議的誕生,是公武合體論的一個具體表現。但是以參預會議爲手段的政治改革,並不能適應日本歷史發展和社會改革的需要。朝廷、幕府、雄藩之間各有打算,龜裂四起。實際上公武合體已經破產。大久保這時在政治上已趨成熟。他又在考慮選用新的倒幕手段了。

 富國強兵

1862年8月21日,久光等人返回薩摩藩,路經橫濱郊外生麥村,遇到英國商人里加遜等攔阻。里加遜被奈良原喜左衛門殺死。史稱"生麥事件"。英國當局一再追究"生麥事件"的責任,要挾日本寫認罪書,賠款10萬英鎊。薩摩藩還應處罰兇手,賠償2萬5千英鎊。當久光拒絕這些要求後,英國派艦隊到鹿兒島灣進行軍事威脅。1863年7月2日,爆發了薩英戰爭。大久保在這次戰爭中,任薩軍總指揮官,初步掌握了進行近代戰爭的基本知識。薩摩藩雖然戰敗,但未因此降低它在諸藩中的地位,反倒由於它敢同世界強國對抗而提高了在國內的威望。

同年10月,大久保去京都和江戶,一爲實現公武合體,二爲同英國進行和平談判。大久保答應給英國2萬5千鎊(約7萬兩)的賠款,但這筆錢需向幕府借用。幕府斷然拒絕。大久保威脅說:"如若不借,我即斬英公使而後剖腹自盡!"幕府無奈,只好籌借7萬兩。英當局在接受賠款時,方知薩摩藩是開國論的中心,從此薩英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後來,英國成了支持倒幕的重要國際力量。

1864年久光解除了西鄉隆盛的流放生活,任命他駐守京都。大久保則把京都的事宜委託給西鄉,5月間退回薩摩藩。大久保回到薩摩藩後,致力於藩政改革。他從薩英戰爭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深感落後的日本定會處處捱打,決心制定"富國強兵"之策。他向中央申請購買英國軍艦。送藩士到幕府海軍操作所受訓,命令藩士村田經芳研製新式槍炮。他還採納五代友厚同英、美、比利時等國進行貿易的建議。1865年派遣15人(包括五代在內)去英國留學。

 倒幕運動

正當大久保改革薩摩藩內政期間,京都開始騷亂。以長州爲中心的尊王攘夷派策劃政變。幕府接到皇室敕令決定征討長州。西鄉隆盛先是參與了鎮壓活動,但後來爲了制約幕府勢力,拒絕執行征討命令。這時,富有政治遠見的幕府大臣勝海舟會見了西鄉,提出"必須依靠雄藩解決開國問題"。西鄉把這個情況告知大久保,使他很受啓發,感到有必要聯合雄藩,脫離幕府,大久保開始產生了武力倒幕的思想。他同西鄉隆盛等一起拒絕幕府的命令,全力阻止征伐長州,致使自齊彬以來薩摩藩與德川幕府的關係,公開破裂。次年1月末,在西鄉的直接努力下,薩摩和長州兩藩又祕密結成了軍事同盟。6月7日,幕府當局不聽勸阻,發動了徵長戰爭,結果戰事失利,將軍家茂一命嗚呼。在1867年5月召開的"雄藩會議"上,大久保等人就長州和兵庫開港等問題同慶喜發生了激烈衝突。這時,討幕條件已經成熟,武力變革勢在必行。

大久保等與長州藩確立密約後,又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與土佐藩的後藤象二郎,芸州藩的辻將曹結成聯盟,因而出現了四藩聯合的局面,但因後藤象二郎反對武力討幕,所以只達成三藩出兵的協定。德川慶喜發覺有人正在準備武力討幕,便提出用"大政奉還"的辦法,形式上讓天皇執政,而實權仍在幕府,企圖以此來緩和矛盾,矇騙人民。幹練的大久保識破了慶喜的陰謀,立即把武力倒幕提上了日程,並做了周密的行動安排。同年11月23日,西鄉和島津忠義率領3,000薩軍進駐京都,作爲推翻幕府的武力後盾。12月6日,大久保同巖倉、西鄉等具體商定了大變革的時間。

慶應3年12月9日,即公曆1868年1月3日,倒幕運動獲得成功。年僅14歲的明治天皇採納了由大久保等制定的"王政復古"計劃,頒佈了包括"廢除攝關、幕府"等內容的"大號令",宣佈了新的官制,組織由總裁、議定、參與三個官職構成的新政府。委任有棲川宮熾仁親王爲總裁,任命了議定和參與。大久保被任命爲參與。當夜的御前會議又決定讓德川慶喜"辭官納地"。

明治政府的成立,結束了統治日本長達近700年之久的封建武士領主統治。日本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木戶孝允一起在歷史轉折時期,發揮了卓越的組織才能,是明治維新的元勳,史家譽爲"維新三傑"。

 殖產興業

1868年(明治元年)4月,39歲的大久保被任命爲總裁局顧問,後任參議,大藏卿(財政部長)等。大久保開始執掌明治政府的實權,這位討幕派領袖又肩負起改革日本內政的重擔。1869年3月,明治政府正式遷都東京。明治政府建立初期,在革除舊的體制、廢除藩制、設置縣制等建立新的政權時,遇到了舊的保守勢力的反對。大久保沒有屈服,更沒有後退。爲了考察歐美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引進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明治政府於1871年11月,派出了以巖倉具視全權大使爲首的大型赴歐美考察團,身爲大藏卿的大久保爲全權副使。他們同參議木戶孝允、工部大輔伊藤博文、外務少輔山口尚芳等構成考察團的中樞人物。在德國,大久保對德國首相俾斯麥佩服得五體投地,決定回國按照德國模式經富;人民之貧富則繫於物產之多寡;而物產之多寡,又起因於是否鼓勵人民之工業。因此,歸根結底是依靠政府官吏誘導獎勵之力。"所以,大久保力主"非由殖產興業入手"不可。明治政府從公佈《五條誓約》到大久保提出"關於殖產興業的建議"的6年間,逐步制定了一套比較合乎日本國情特點的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方針和政策。在推行文明開化政策時,有人曾指責大久保過激了。大久保卻對他們說:"在文明開化的問題上,一定會出現過頭現象,到那時讓後代的政治家去修正好了,如今必須在這個道路上突飛猛進"。

 鐵血改革

正當大久保在歐美訪問的時候,國內以西鄉隆盛爲首的留守政府主張侵略朝鮮,以轉移士族對政府的不滿。大久保得到這個消息立即回國,對於"徵韓"問題,大久保絕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只是感到日本尚不具備外徵的條件,當務之急是抓緊學習西方,大力推行"殖產興業"政策,加速日本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步伐。於是大久保和巖倉具視結合起來,施展政治手腕,擊敗以西鄉爲首的徵韓派,把他們趕出中央。這場政治鬥爭,史稱"明治六年的十月政變"。從此以後,以三條實美爲太政大臣、巖倉具視爲右大臣、大久保爲內務卿的專制政治體制成立了。

1873年11月10日內務省正式成立,大久保以參議兼任內務省內務卿。他把勸業、警保、戶籍、驛遞(即郵政)、土木、地理六個部門和測量司的大權都集中到自己手裏。大久保所管轄的範圍涉及到"殖產興業"的各個方面。他在擔任內務卿期間,創建了明治政府的行政組織,即包括外務、內務、大藏、陸軍、海軍、文部、教部、工部、司法、宮內十個省的中央官僚機構。於是以大久保領導的內務省爲中心,同大隈重信控制的大藏省、伊藤博文的工部省在日本形成了推行殖產興業政策的三位一體的領導體制。

大久保注重人材的選拔和吸取外國先進科學文化。他不惜工本,用高薪招收、聘用外國科技人員和各種專家學者,改造山林、河川和港灣。他還積極培植養蠶制絲業和振興農業。他曾派人到外國學習先進技術,回國後大膽授予開發養蠶之全權。

大久保執掌大權時,走上了專制統治的道路。他毫不留情地鎮壓所有的反抗活動。對版籍奉還、廢藩置縣一直心懷不滿的島津久光上書天皇,提出14條建議,反對各項資產階級改革,並要求撤掉大久保的職務。當然大久保等改革派不能接受,對保守派進行反擊,島津久光被迫引退。當島津等舊藩勢力在內部進行反政府活動的時候,對明治維新各項資產階級改革強烈不滿的反動士族公開發動了反政府的武裝叛亂。最先發動的是1874年2月由江藤新平和島義勇領導的"佐賀之亂"。結果被大久保鎮壓下去。

大久保的專制受到日本人民,特別是以板垣退助爲首的愛國公黨的抨擊。他們提出設立民選議院,以此與大久保的獨裁統治相對抗。1874年4月,日本以臺灣高山族殺害琉球漁民事件爲藉口,出兵侵入中國臺灣,招致中國的反抗。大久保以全權大使身份到北京,在交涉中迫使清政府付出50萬兩白銀的賠償金。1875年9月,製造侵略朝鮮的江華島事件。翌年迫使朝鮮訂立不平等的《江華條約》。他鎮壓農民起義和一切反政府活動,以《誹謗律》、《報紙條例》等壓制自由民權運動。1876年3月政府發佈了廢刀令,8月又發行金祿公債,廢除俸祿制,使失去利權的士族更爲憤怒,在熊本爆發了"敬神黨之亂"。在其影響下福岡縣爆發了"秋月黨之亂",在山口縣爆發了"萩之亂"。這些叛亂都被大久保一一鎮壓下去。

1877年2月2日,鹿兒島的反動士族擁立辭職回鄉的西鄉隆盛爲首領發動了叛亂,即所謂西南戰爭,結果仍以失敗告終。大久保的這一系列高壓政策,必然遭到士族的痛恨,埋下了這位日本"鐵血宰相"的死因。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在政治上的貢獻 第3張

 人物結局

明治十一年(1878)5月14日晨,來東京出席地方會議的福島縣令山吉盛典到大久保的邸宅。大久保很高興地接見了山吉,聽取了他關於福島縣形勢的報告,還就福島縣的疏水工程交換了意見。後來山吉想走,大久保挽留他並說:"維新以來已經十年歲月;內外事件頻發。不肖利通擔任內務卿以來未見政績,實在不勝慚愧。現在是內外安定,此時正欲努力貫徹維新的盛意。要達到此目的,不得不以30年爲期。假如將它分爲三期,明治元年至十年爲第一期,還是創業期。明治十一年至二十年爲第二期,確實這是最重要的時期,整頓內政、充實國力就在此時。利通雖然不肖,但欲排除萬難完成此志。明治二十一年以後的十年爲第三期,這是守成時期,等待後進的優秀分子繼承大業。"以上的話想不到競成了大久保的遺囑。

山吉走後,大久保便到太政官(相當國務院)去辦公,乘馬車來到曲町清水谷。大久保在馬車內還利用時間閱讀了文件,不料8點左右,遭到石川縣島田一郎等六名徵韓黨士族的襲擊。大久保雖然身受白刃,還厲聲呵斥,沉着將放在膝上的文件用綢巾包好,不久倒向前方斷氣了。時年49歲。

刺死大久保利通的兇手石川縣士族島田一郎是自由民權派壯士,曾於1875年2月出席愛國社創立大會。西南戰爭末期的1877年6月民權派內部出現了武裝起義與西鄉相呼應的主張。西南戰爭一結束,大久保以計劃造反的罪名逮捕林有造、片岡健吉、大江卓、竹內綱等許多民權派領袖,將他們投入監獄,自由民權派在嚴厲的鎮壓下被迫轉入地下。然而有"鐵石之志"的島田一郎,"爲國家萬萬不忍坐視",決定"義舉",行刺大久保。

大久保死後,日本政府追贈爲右大臣、正二位。並且爲他舉行維新以來第一場國葬,葬於東京青山墓地。大久保利通雖然因爲政敵的刺殺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但他的後繼者繼續沿着他開創的道路,完成他未竟的事業,迅速使日本成爲近代化的資本主義強國。

 人物評價

縱觀大久保跌宕起伏的一生,不難發現他在政治上的天分及善於把握時局的功夫實在是超乎常人。爲掌握薩摩藩,政他先跟從齊彬後投靠久光,而爲使日本與萬國對峙,他從公武合體派轉向尊王攘夷派,後又變爲開國倒幕派。他有鐵血性格,因政見不同可將早年的政治夥伴有馬新七、西鄉隆盛置於死地。而當久光這個大恩人不能跟上時代時,也被他一腳踢開。在推翻幕府,建設現代日本國家等方面,他功勳卓著。儘管壯志未酬身先死,但日本被威爾斯評價爲"從未有一個民族像當年的日本那樣昂首闊步",應該說是大久保爲這一切奠定了基礎。不過也有學者認爲把他評價爲日本近代化的總設計師未免評價過高,且不說明治維新的許多措施是在他出使歐美期間實施並完成的,就是在他任內務卿期間也是由於大隈、伊藤的協助,許多事業才得以順利完成。本文把他稱爲"鐵血宰相",並非指他有獨裁的權力,而是因爲他的性格和行事風格頗爲鐵腕。他的這種作風也爲日本後來精英主義、軍國主義埋下了禍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