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當初的八旗軍如此的驍勇善戰 清朝末年他們到底去了哪裏

當初的八旗軍如此的驍勇善戰 清朝末年他們到底去了哪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末年的八旗軍到底去了哪裏,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中國歷史上,清朝的統治並不短暫,其統治持續了將近300年,比蒙古建立的元朝要長得多。清軍入關時,士兵僅20餘萬,即便加上他們的家人和奴隸,拖家帶口,也只有百萬人。明朝泱泱大國,每年出生人口都比滿人多。但他們卻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平息各民族及各政治勢力的抗爭,將自己融入於漢人,讓漢人接受,建立起持久穩定的統治,這是世界歷史學家感興趣並想解決的歷史之謎。縱觀整個清朝歷史,它的八旗制度這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是獨特的。

很早老一輩史學家就已經指出,清朝的統治特點是沿襲明朝的制度,卻不同於明朝所實行的辦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清朝統治取得成功有諸多特徵,天時地利人和,但是他們最關鍵的是八旗軍系統。

當初的八旗軍如此的驍勇善戰 清朝末年他們到底去了哪裏

大家想想,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根本”方針,那麼就沒有任何一個政權能夠在華夏大地保持長期的穩定。其實想要統治漢人是挺難辦的。而八旗軍制與清朝一起沉落興旺,反映出滿人並沒有真正完全融入漢族。遺憾痛心的是,至今中國的清史學界對這一問題仍未引起足夠的關注。

我們慢慢來剖析歷史的緣由經過。從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自己開始當皇帝,到攻打下北京開始,共經歷28年。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對原先一直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女真人來說真的難以想象,當時或許他們自己都沒想到這麼順利。因爲他們沒想到八旗軍制度這麼強大。

皇太極即位後,他除保留八旗軍滿洲之外,還增設了八旗軍漢軍和蒙古軍。從此,八旗軍又分爲滿洲、蒙古和漢軍。這讓他的軍事地位大大提升,因爲漢人也能分到一杯羹。至此擅長騎馬的八旗軍蒙古軍逐漸成爲滿洲人的左膀右臂,清朝用他們南北征戰。而擅長操作火炮或者其他等重兵器的八旗軍漢軍的加入,是的清朝如虎添翼。

當初的八旗軍如此的驍勇善戰 清朝末年他們到底去了哪裏 第2張

1644年入關時,這股勁旅在農民軍與明朝殘軍的戰爭中攻無不克,是“八旗軍”武力最精銳、最強大的時期。

其實清朝定都北京時,也面臨着一個極其複雜危險的新局面。在民族矛盾如此尖銳的情況下,漢人經常起義,他們不甘心被其他民族統治,除了從關外帶來的八旗軍外,他們還能依靠誰呢?萬一他們人數越來越少咋辦。雖然明軍降兵營的兵營數量是八旗軍的數倍,但他們怎麼敢依賴呢?萬一明朝的軍隊倒戈,清軍就容易被包餃子。因此他們改革八旗制度,來提高清朝統治的穩定性。

制定旗餉政策。清軍自從進入海關後,清軍官兵全力投入戰爭。雖然清廷也沿襲了原先的制度給他們進行劃撥“份地”,但他們仍不能沿循入關前的的傳統,靠土地進行生產。一天一天的過去,隨着八旗軍“份地”的流失和轉移,越來越多的士兵失去了土地來源收入。這讓很多人感覺當兵沒啥意思,軍心開始動搖不穩。爲解決這一問題,使八旗軍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戰爭中,早點平定天下,清廷就制定了國餉政策。不久,八旗軍的收入主要以月餉和每個月的歲米爲主,又因兵種不同加以區分開來。好的兵種分得多,待遇好。

當初的八旗軍如此的驍勇善戰 清朝末年他們到底去了哪裏 第3張

此外,每個士兵都有歲米,每人每年有24斛。這就是清代所謂的“鐵桿莊稼老米樹”的由來。所謂“鐵桿莊稼”就是指這種收入十分穩定性,一人打仗,全家受用。清朝對八旗軍兵丁採取一切“一切事情政府出資”的方法,並用公費爲他們蓋房子。紅白喜事、搬家的一切費用全部由官方提供。這種制度十分受歡迎,當兵的越來越多,因爲清朝願意花錢,後來清軍不斷迎來勝利。

另一個重要的變革是建立八旗軍駐防制度。清代定都北京,將一半八旗軍精英派駐京城守衛,用來保護皇帝安全。同時清朝也不忽視對廣大地區的嚴格控制,防止發生起義或者軍變。。其做法是長期派八旗軍到各省會城市、水陸要塞和邊防沿海駐守,以控制除北京市以外所有最重要的軍事要塞。這種制度化的武裝力量在原先歷史上還是首次,幫助滿洲統治各個地方,八旗軍主要監視的對象是綠營。

當初的八旗軍如此的驍勇善戰 清朝末年他們到底去了哪裏 第4張

清代,全國的綠營兵額爲60-80萬人,並分散駐紮在大大小小的城鎮、關隘水路交通重要的地方。這支部隊的數量遠遠大於八旗軍,他們是由漢人組成,對地方進行控制和監視,一旦出現起義,就可以迅速出動。而起到真正威懾作用的是那10萬八旗軍。清朝用10萬名八旗軍兵來控制所有的綠色營進而控制全國,就好像以臂使手,以手使指軍事手段非常高明。

直省八旗軍駐防,一直是清代八旗軍中最弱的一個環節,清朝統治者以爲天衣無縫,卻在太平天國事變中沒經受住考驗,軍隊損失慘重。

當初的八旗軍如此的驍勇善戰 清朝末年他們到底去了哪裏 第5張

杭州、江寧和河北滄州的駐軍全部被太平軍摧毀,而其他地方的駐軍也因損失半數多兵力而大大削弱。

清朝的窟窿也正是由直省八旗軍的慘敗被打開一個缺口,雖然北方邊疆部落士兵入關挽救了它一段時間,但當清朝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來對付太平天國時,無暇顧及西北邊疆的軍事,這種顧頭不顧尾也最終導致了無可挽回的失敗。這不僅是對八旗軍的致命打擊,也是對19世紀清朝統治衰敗的直接反映。清朝制度隨着八旗軍的解體而滅亡,二者如影隨形。

當初的八旗軍如此的驍勇善戰 清朝末年他們到底去了哪裏 第6張

總結:古往今來,歷史變遷、朝代更替亙古不變,每個朝代都有其獨特的地方,而對清朝而言,清朝與八旗軍制度可謂是相生相依的,清朝的興亡的伴隨着八旗軍的產生、發展變革再到解體,而八旗軍的變革演變見證着清朝的建立、發展、興盛再到衰落滅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