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代小偷爲什麼都叫高買 他們是如何分工盜竊的

清代小偷爲什麼都叫高買 他們是如何分工盜竊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清代小偷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清代以來有一種小偷,江湖“春點”稱之爲“高買”,在小偷行業中屬於上等,明來明去,此謂“走明路”,年歲大了之後算社會賢達,就連地方官到任拜會名紳富賈宿儒,其中竟也包括高買。著名作家林希有一篇小說題爲《高買》,這個詞如今在香港仍有保留,比如店內貼着警示:“嚴拿高買,送官必究。”意思就是防止偷店裏的貨物。

高買行竊最好的季節是冬天,衣服穿得肥大,偷完東西容易往身上藏,夏季就不好辦,衣服單薄,竊取財物不易收藏。所以每逢冬天,他們天天出去幹活。

高買一般都是團伙作案,或三人,或五人,本事最大的人行竊,竊術不精或學而未成的,隨着去護託,隨機應變吸引店夥的注意力,還有那種笨的,榆木疙瘩腦袋,只能在商店門前把風。到某商號行竊前,先要進去假裝買主,察看櫃上夥計有多少人,從何處進,在何處行竊,由何處走,之後再來,才能行竊。

清代小偷爲什麼都叫高買 他們是如何分工盜竊的

清末天津

行竊時,比如進到一家綢緞莊,要買綢緞做衣服,先看貨物,看了一塊綢子嫌不好,叫夥計再拿好點的看看,表示他要買“高貨”,不怕多花錢。說着話,夥計把一塊塊花絲葛、綺霞緞等面料都擺到了櫃檯上。

高買左手抻過來一塊緞子,像變戲法一樣,用緞子往自己棉袍大襟上一搭,問夥計:“怎麼樣?”兩三個夥計的眼睛都往那緞子上和棉袍上看。高買一擰身,抖開緞子,帶下櫃檯上一塊花絲葛,用左腿、左胯骨將花絲葛倚住,右手往衣裳裏一伸,假裝掏錢,那塊花絲葛便由他的棉袍左開氣擠進去了。

這還不算完,高買把一塊綢緞橫過來,又將豎着的一酷愛花絲葛打開,往外擰身,將花絲葛往身上一蓋,仍叫夥計們瞧。衆夥計都往他身上看,高買趁機把橫着的那塊綢緞倚在胯骨、櫃檯之間,將花絲葛往櫃檯上一放,右手又伸進棉袍,假裝掏錢,暗中又將綢緞掖好。穩穩當當掏出皮夾來,叫夥計開尺寸單,留下一塊定錢,只做了一件馬褂就走了。事後商家才明白,那客人將綢緞偷走了不少!

清代小偷爲什麼都叫高買 他們是如何分工盜竊的 第2張

清末天津

高買偷東西,也分粗細活兒。竊術平庸的,只能到綢緞莊竊取笨重物品;手段高超的,專門到珠寶店、金店、錶店,偷珍珠、鑽石、金銀首飾、金錶。若竊鑽石一枚,勝似竊取綢緞十回。

以偷戒指爲例,高買穿的棉袍尺寸略微肥,在左臂袖筒的胳臂肘底下留了一道縫兒。偷東西時,叫夥計拿過來幾個戒指,左手拿着一個戒指裝模作樣地看,右胳臂已經褪入衣服裏面,從那道縫兒裏伸出手來,左手擋着,右手捏住另一枚戒指,不知不覺,竊取財物。

小偷將人財物竊到手中,又轉到搭檔手內,行話叫“二仙傳道”。即使丟東西的人發現了,扣住小偷,但東西早沒了,身上沒贓,丟東西的人也無計可施。高買出去行竊也是一樣,少者三人,多者五個,若將東西偷到身上,商家覺悟了,伸手抓人,也是白抓。因爲高買早就是使了“二仙傳道”的方法,將東西轉移。

清代小偷爲什麼都叫高買 他們是如何分工盜竊的 第3張

清末天津

有的商店丟了好幾次東西,丟怕了,專門僱傭聰明伶俐的夥計。這時候高買再去,夥計手不離貨,貨不離手,高買無法下手,但是他們有更絕的,不但不偷了,還多花錢買這家店的東西。接下來的十天半個月,再去幾回,接着買東西。慢慢地夥計以爲這位是主顧,放鬆警惕了,高買便狠狠偷上一票,將前幾次在這家店花出去的銀錢,成倍撈回去,才能出了這口氣。

高買本事那麼大,爲什麼還有人被抓?一般來說,高買遭了官司,都是因爲他成天往娛樂場所任意揮霍,花的錢太多,叫官人兒注了意,訪查實了才實施抓捕。而在他們竊取財物時,很不容易破案。

其實高買不怕被抓,因爲按當時的法律來說,頂多就是坐幾個月監獄,賣幾個月苦力,刑滿出獄,還是照樣去當高買。因爲不會竊盜便罷,只要學會了偷盜,無論如何也改不了行,這條賊船隻要上去就休想下來。說白了一句話,幹什麼也不如這個來錢快。

有些大商店因爲被偷的東西太多,損失血本,有人給老闆出主意,花錢僱高買來做保安,每月花幾十塊錢,可以不丟東西。有商店僱了高買,其他高買們就沒辦法在這家商店偷東西,也是個不錯的辦法。(文:何玉新)

清代小偷爲什麼都叫高買 他們是如何分工盜竊的 第4張

清末天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