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朱熹只是一個宋朝文臣 爲什麼高人會說他爲孔夫子呢

朱熹只是一個宋朝文臣 爲什麼高人會說他爲孔夫子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朱熹爲何被比作“孔夫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建炎四年(110年)九月十五日,生於南劍州(今南平)尤溪一家館舍裏。建炎時期正是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朱熹的父親朱松本來是要到建州上任,可是有一支金兵從江西殺入福建邵武,朱鬆官也不做了,攜家南奔。到了四年初,金兵被打退了,可是叛兵又起,於是朱鬆又倉皇買舟南下,於四年五月來到尤溪避難。剛來四個多月,就喜得麟兒,他給自己的第三子取小名沈郎(一說沈郎),小字爲季延。

朱熹只是一個宋朝文臣 爲什麼高人會說他爲孔夫子呢

據說這孩子出生前三天,遠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婺源南街朱氏故宅的古井突然冒出紫氣如虹,彷彿在預告聖人降臨。也有人說他一生下來臉右角就有7顆黑痣,更神奇的是這些黑痣排列成北斗七星的樣子。朱熹臉上有黑痣倒是真的,不過沒有那麼多,當然也沒有什麼北斗七星朱鬆還曾經請過高人看風水,問將來富貴,高人回答道:"富也只如此貴也只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朱鬆大概不會當真,他對這第三子並沒有寄予多大的期望。在第三天的洗兒會上,朱鬆寫下了兩首《洗兒》詩,其中一首寫道:"行年已合識頭顱,舊學屠龍意轉疏。有子添丁助徵戌,肯令辛苦更儒冠?"現在這個年頭,百無一用是書生,生個男孩將來當兵打仗,還讀什麼書啊,更不用談什麼生個孔夫子了。不過朱鬆這話也是當不得真的,仕途不順,他有的是時間親自調教這個小孩兒,很快他就發現小朱熹是那麼的聰明過人。

朱熹只是一個宋朝文臣 爲什麼高人會說他爲孔夫子呢 第2張

朱熹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朱鬆指着天空告訴他:"兒子,這是天。”沒想到小朱熹竟然問道:"天上面是什麼?"這令朱鬆驚異不已,於是在朱熹五歲的時候把他送進了學校。上小學時的朱熹就非常喜歡獨立思考兒時的那個問題一直在纏繞着他。他經常仰望太空,苦苦思索:"這天地四方之外,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總聽人說四方無邊,可我想應該有個盡頭。就像那牆壁一樣,牆後面應該是有東西的。"朱熹後來說自己那時因爲總是在思考這個問題,幾乎想出病來。朱熹對儒家的蒙學教育接受得也較常人快。有一次,朱熹與一羣小孩在沙灘上,別人在玩沙,他卻獨自端坐,以指畫沙,大家一看,畫的竟然全是八卦符號。在學校裏,老師初授《孝經》的時候,朱熹心領神會一學就懂,並在課本上題字不若是,非人也!"對《孟子》也非常喜歡,在讀到"聖人與我同類這句話時非常興奮,覺得做聖人也不難。這時候的朱鬆也早忘了要讓朱熹去當大兵的話了,在朱熹五歲上學的時候就對他寄予了厚望:"成家全賴汝,逝此莫躊躇。"

朱熹只是一個宋朝文臣 爲什麼高人會說他爲孔夫子呢 第3張

紹興八年(1138年),因爲父親在朝爲官,朱熹第一次來到臨安。在這裏,他第一次見到了那麼多文壇、政壇上的成名人物,並第一次耳濡目染了朝廷對金和戰問題上的激烈交鋒。紹興八年正是在秦檜主持下宋金議和的時候。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書反對議和,請斬秦檜等主和三人以謝國人,結果被罷斥。朱鬆也是堅決反對和議,看到胡銓被貶後,朱鬆聯絡同僚共六人聯名上書痛斥和談之非。最終反對無效,和談達成忠義之士都爲之憤慨。朱鬆感慨地對小朱熹說道:"太祖受命,到現在剛好180年了!"

朱熹只是一個宋朝文臣 爲什麼高人會說他爲孔夫子呢 第4張

前輩們的抗爭也激發了朱熹胸中的忠義之氣,朱鬆的無奈與嘆息直到晚年還留在他的心裏。在朱熹去世前一年,他在回憶了當時的情景之後,不禁也是一聲長嘆:"建隆庚申(960),距今剛好240年了!"比朱鬆那時又過了一個甲子,仍然是破碎山河,恢復無望。

紹興十年三月,朱鬆被秦檜出知饒州,朱鬆不就任,自請做了閒官,全家搬到了建州(今建甌)城南的建溪定居。十二歲的時候,朱熹在詩文創作上已經有了相當不俗的表現,家鄉的前輩曾題詩云:"共嘆韋齋(朱鬆的號)老,有子筆扛鼎。"朱鬆也爲有子如此感到十分欣慰,在這一年朱熹的生日那天,一連寫了四首詩祝賀。然而不幸的是,次年的三月朱鬆因病去世。臨終前將朱熹母子託付給好友屏山劉子羽,這樣朱熹了寄居劉家,師從劉子羽的弟弟劉子輩、劉勉之、胡憲等武夷三先生問學。劉氏兄弟是忠義之後、當地名門,三先生又都是學尊二程,政治上堅決反和主戰,這些都對朱熹的政治立場和學術思想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朱熹只是一個宋朝文臣 爲什麼高人會說他爲孔夫子呢 第5張

跟着三先生問學是朱熹讀書最刻苦的時期。除了苦讀儒家經典外朱熹還廣泛汲取各種知識,所學習的內容十分龐雜,禪、道、文章、楚辭、詩,無不涉獵,連醫學、兵法都學,此外還練習書法,並學會了彈琴。朱熹後來回憶說自己"當時也是吃了多少辛苦讀書!""我從少年求學,16歲就愛好上了理學,17歲時就已具有了現在學者的見識!"16歲是對於朱熹具有特別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劉子翬給他取字爲元晦",希望朱熹能夠像"木晦於根,春榮曄敷"那樣,人晦於身,神明內腴,厚積薄發,充實而後有光輝。朱熹後來又自號晦翁、晦庵、滄州病叟、遁翁,等等,顯然都是不忘乃師教誨。

朱熹只是一個宋朝文臣 爲什麼高人會說他爲孔夫子呢 第6張

紹興十七年十一月,朱熹參加了建州鄉貢考試,一舉高中。考官蔡茲對朱熹非常滿意,對別人稱讚道:"我錄取了一個後生,三篇策論都是要爲國家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朱熹也是意氣風發,作《遠遊篇》:"舉坐且停酒,聽我歌遠遊。遠遊何所至?咫尺視九州。九州何茫茫,環海以爲疆。上有孤鳳翔,下有神駒驤。孰能不憚遠,爲我遊其爲子奉尊酒,擊鋏歌慨慷……朝登南極道,暮宿臨太行。睥睨即萬里,超忽凌八荒。無爲蹩蹩者,終日守空堂。"這是現在所存朱熹最早的詩歌。

朱熹只是一個宋朝文臣 爲什麼高人會說他爲孔夫子呢 第7張

在經歷了"十年寂寞抱遺經"的苦讀之後,朱熹對即將到來的省試和未來的事業充滿信心。十八年,朱熹懷揣着一本高僧宗杲的《大慧語錄》就進京趕考了—在近來的幾年中,朱熹迷上了禪學。結果在經義的考試中,朱熹援用了禪宗的學說,標新立異,竟然得到了考官的賞識,順利地考中進士。三年後,朱熹再次進京,通過了銓試,授官泉州同安縣主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