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宋朝的生活和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宋朝在歷史長卷中所表現出的影響力,不僅具有無法比擬的代表性,同時也起到了承前啓後的重要作用。

宋太祖趙匡胤創國之初,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藩鎮割據局面,同時也爲宋朝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處於中國歷史轉型和變革時期的宋朝,對古代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宋朝建立之後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表現,不僅爲宋朝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同時也爲民間形成具有獨特風格,以及符合百姓發展需求的,生活習俗及文化做好了鋪墊。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宋朝民間生活習俗和文化的形成,與當時寬鬆的政治環境、繁榮的經濟基礎,以及城市發展逐漸走向成熟都有一定關係。

筆者認爲無論是習俗還是文化,想要得到發展和傳承,除了應該具有一定自發性之外,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政治穩定、經濟基礎牢固。

相比較於唐朝對貿易的嚴格限制來說,宋朝的經濟發展可以用“不捨晝夜”來形容。在北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夜市”,人們即使在晚上也可以去逛街和購物。北宋時期出現“夜市”,既說明了經濟活動不受限制,也證明了宋朝人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2張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當時北宋都城汁京的商業繁榮景象。

即使是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時期,商業活動和經濟行爲也絡繹不絕。據《都城紀勝》記載:“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

北宋的汁京和南宋的臨安,都是當時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按照現代人的看法這兩座城市,應該就是宋朝的現代化“大都市”。這兩座大城市的繁榮昌盛,也從另一個側面彰顯了宋朝時期的經濟實力。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3張

筆者認爲宋朝出現的“大都市”,不僅可以反映當時的市容市貌以及經濟發展,其實究其根源還可以反映出,宋朝普通市民的生活情景。尤其是在勾欄瓦肆、百戲藝術的繁榮,更能體現出經濟繁榮之下的生活習俗和文化。

從客觀角度來分析,這種以國家政治爲導向、以經濟基礎爲依託,衍生出來的生活習俗與文化,不僅豐富了民間的文化形式,同時也爲宋朝民俗文化的發展,開闢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發展之路。

宋朝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

宋朝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首先從宋朝的建立來看,可以稱得上是“兵不血刃”,就從後周的手中“拿”到了江山。這也爲後期“杯酒釋兵權”和“文人治國”埋下了伏筆。

正是因爲宋朝的江山並未沾染鮮血,而且在治國方針上又充滿了文人氣質,才爲政治寬鬆、經濟繁榮,以及人民安居樂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其實是宋朝時生活習俗與文化形成的大背景。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4張

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宋朝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亂象,而且也建立了一個相對統一的國家政權。但是宋朝統治者並未重新“開宗立派”,而是繼承並發展了唐朝時期,以漢文化爲主的統治思想。

上至國家政權下至百姓生活,幾乎都無一例外的“恢復”了漢制。從這個方面來看,宋朝時期的生活習俗以及文化,在繼承了大唐遺風的基礎上,因其高度發達的經濟和城市化進程,還將這種生活習俗與文化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5張

1. 服飾習俗之官服

宋朝時無論是皇帝、貴族還是來百姓,基本的穿衣風格都是“寬袍大袖”。在保留漢民族服飾風格的同時,宋朝的服飾還具有“兼容幷蓄”的特點。這主要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係。

宋朝從政治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但五代十國時期的服飾文化,以及其他生活習俗併爲消亡。尤其是與宋朝並存的遼國、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他們在與宋朝交流的過程中,也將其本民族的服飾文化傳入了宋朝。

所以在大宋的國境之內,既有穿傳統漢族服飾的人,同時也有身披“胡服”的“異邦”之人。如果從種類上來分宋朝的服飾,大體上可以分爲官服、便服、遺老服等三個款式。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6張

官服也就是宋朝政府的制式服裝,最大的特點就是“君臣通服”。布料選擇上多以“羅”爲主,但皇帝和貴族可以使用錦緞袍料。

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都可以穿樣式差不多的衣服,風格多以“大袖長袍”爲主。

君臣頭上都可以戴“平翅”烏紗帽或“直腳襆頭”。

唯一的區別就是皇帝的龍袍有“專用色”,而且紋飾方面也多以龍紋爲主。貴族或大臣雖然可以刺繡“蟒”,但是衣服的顏色絕對不能與皇帝同款。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7張

筆者認爲宋朝的官服與唐朝時期基本雷同,只不過顏色、樣式或華麗程度上要遜色一些。宋朝三品以上的官員可以着紫服,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穿朱服。其他不入流的小官則“穿青着綠”。從宋朝官服的樣式、顏色、風格上不難看出,宋太祖趙匡胤是在可以恢復“中國”風。

2.百姓服飾習俗

(1)宋朝男裝

生活在宋朝時期的男性服裝,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服飾特點就是穿“交領或圓領”長袍。而這種穿衣風格與唐朝男子相差無幾。

衣服的顏色多以黑、白兩種爲主。士大夫階層或文人喜歡穿“直裰”,類似於一種對襟長衫。但這種長衫的袖子特別肥大,同時在袖口、領口還會鑲上黑邊,遠遠看去就像“道士袍”。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8張

(2)宋朝女裝

生活在宋朝的女性其實非常幸運,因爲在寬鬆的政治環境之下,女性的地位要比其他封建王朝高很多。所以宋朝女性的穿衣風格,相對來說也會更具“時尚”色彩。宋代女性的日常服飾以“裙裝”爲主,但裙子的長度以不遮足爲宜。

一些社會底層的女性,由於需要參加勞動,所以大多數人都會穿長褲。這種長褲與現代女性穿的長褲類似。但宋朝女性的褲子形式非常特別,她們除了要穿一條貼身長褲之外,還要在外面加上很多層“套褲”。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9張

宋朝女性的上衣特點爲“窄袖短衣”,這與男性的寬袍大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穿這種上衣的時候還需要外加對襟長袖小褙子。這個所謂的“褙子”類似於今天的“坎肩”。這種外加的小褙子領口和前襟要繡上花邊,主要就是起裝飾或美化作用。

3.生活中的節日習俗

(1)春節

“春節”作爲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在宋朝的時候興盛起來的。宋朝人過春節的時候慶祝活動非常多,無論是官府還是普通人家,在過春節的時候都會舉辦各種活動。

春節雖然一種民俗節日,但是在過春節的時候,也可以體現出老百姓的生活習俗。

據《水龍吟·除夕》記載:“小童教寫桃符,道人還了常年例。神前竈下,祓除清淨,獻花酌水。禱告些兒,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詩寫字,分數上面,略精進、盡足矣。飲量添教不醉。好時節、逢場作戲。驅儺爆竹,軟餳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鵲也、同添一歲。願家家戶戶,和和順順,樂昇平世”。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10張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節日以及生活習俗之外,在過春節的時候放爆竹,也是宋朝時期一項非常隆重的習俗活動。用紙包火藥做成的爆竹在宋朝時十分流行。《東京夢華錄》夾在:“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聞聲於外”。描述的就是當時人們放爆竹時的情景。

(2)祭竈

臘月二十四被古人稱爲“祭竈”日,在這一天人們會打掃竈臺,期盼“竈君朝天欲言事”。據《禮記·禮器疏》記載:“顓頊氏有子曰黎,爲祝融,祀以爲竈神”。這裏面所說的火神就是宋朝老百姓祭祀的“竈神”。這種生活習俗體現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11張

(3)三月三踏青

《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騎驢擔酒祭祖墳,一路春光滿眼新。道旁關撲擲得順,竿挑利物好夸人”。這是南宋時期比較盛行的“踏青活動”,這種活動由祭祀親人,逐漸演變爲一種郊遊習俗。

宋朝時期生活習俗和文化形成的原因

筆者認爲從古至今習俗和文化的形成、發展與傳承,都離不開“政治、經濟”這兩個必要條件。

宋朝建立之後社會矛盾雖然依然存在,但統治者爲了改變這種局面實行了很多改革。並最終形成了“政治寬鬆、重視文化、經濟繁榮”的利好局面。

在這種大環境或利好局面之下,宋朝的商業、貿易活動頻繁。除了陸路經濟發達之外,宋朝的海上貿易也欣欣向榮。這就爲鞏固政權、國家發展、老百姓安居樂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12張

宋朝作爲古代封建社會發展的定型時期,各項體制已經基本發展成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纔會讓宋朝的生活習俗以及文化得到長足發展。這其實也是歷朝歷代,生活習俗與文化發展的相同之處。

筆者認爲雖然宋朝統治時期,也受到了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但從整體角度來看,當時的宋朝已經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權化的政體,在這種政體之下社會經濟繁榮興盛就是必然因素。

尤其是城市化進程發展速度較快,也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對市民生活習俗以及文化形成,都提供了十分必要的社會基礎。

宋朝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到底是什麼樣的 和當時的情況有一定的關係 第13張

宋朝“城市工商化”的形成與發展,也帶動了不同階層的發展。尤其是庶民階層的力量逐漸壯大,他們在吃飽穿暖之後也十分渴望精神生活。勾欄瓦肆和百戲藝術,就是在這種前提下應運而生。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宋朝事時期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發展,絕對離不開“文人治國”體制的影響。

因爲“文人治國”所以讀書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大詩人、大畫家在這個階段層出不窮。這其實也爲宋朝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相互融合做出了很大貢獻。

結 語

筆者認爲宋朝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和文化,既有時代背景的影響,同時也是宋朝統治者的“有意爲之”。

生活習俗與文化的形成,既需要漫長的時間沉澱,同時也需要把握輿論主動權的統治者支持。這二者不僅缺一不可同時也互爲因果。

我們不得不承認宋朝統治者,爲當時社會的生活習俗與文化形成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而文人士大夫階層通過文化渲染,促進了宋朝生活習俗與文化的發展。作爲生活習俗與文化的載體,宋朝老百姓在這個過程中,既是接受者也是傳承人。

【參考文獻】

1.劉若斌《宋代民俗文化審美研究》

2.王盈盈《美學——唐宋變革與宋代審美文化轉型》

3. 婁倩倩《多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哈爾濱都市民俗流變研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