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嚴嵩兩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爲何只殺嚴世蕃而不殺嚴嵩

嚴嵩兩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爲何只殺嚴世蕃而不殺嚴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嘉靖不殺嚴嵩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對於嘉靖皇帝,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還是他幾十年不上朝這件事情了吧。嘉靖這樣的做法的確是很少見,不過他卻厲害在即便不上朝,也依然還是可以掌握朝廷的情況。嘉靖朝有嚴嵩嚴世蕃父子兩人,他們二人都不算是什麼好人,但是他們受到彈劾之後,嘉靖只殺掉了嚴世蕃,卻留下了嚴嵩一命,這是爲什麼?他也明明知道他們不是什麼好角色,爲何還要留下嚴嵩?

嚴嵩兩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爲何只殺嚴世蕃而不殺嚴嵩

1.嚴世蕃爲何被殺

嚴世蕃(1513年—1565年),號東樓,江西新餘人,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輔嚴嵩之子。嚴世蕃未經科舉步入仕途,以嚴嵩的名勢,先入國子監讀書後爲官,累遷至尚寶司少卿和工部左侍郎。

據說,嚴嵩眉目疏疏,聲洪而尖,符合民間百姓心目中刻畫的奸臣形象。而嚴世蕃的相貌與其父並不相像,嚴世蕃奸猾機辯,通曉時務,熟悉國典,而且還頗會揣摩別人的心意,是而被稱爲嘉靖朝第一鬼才。

一次,嚴嵩的義子趙文華從江南迴來,送給嚴世蕃的見面禮就是一頂價值連城的金絲帳,還給嚴世蕃的二十七個姬妾每人一個珠寶髻。就這些禮物,嚴世蕃還嫌太少,心裏非常不滿,可見他的貪婪到了何種程度。世宗的第三子裕王朱載坖,按例應被立爲太子,但世宗對他不是很親近。因此,嚴氏父子對他也很冷淡。就連照例每年該給裕王府的歲賜,戶部都因爲沒有嚴氏父子的命令而一連三年都沒給發放。最後,這位未來的皇帝湊了一千五百兩銀子送給嚴世蕃,嚴世蕃欣然接受,才讓戶部補發了歲賜。嚴世蕃每每向人誇耀:“天子的兒子尚且要送給我銀子,誰敢不給我送銀子?”嚴世蕃的膽子真是大到了極點。

嘉靖四十三年(1564),嚴世蕃又被御史彈劾。世宗大怒,將嚴世蕃逮捕下獄。第二年案結,嚴世蕃被斬。

嚴嵩兩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爲何只殺嚴世蕃而不殺嚴嵩 第2張

2.嘉靖爲何殺嚴世蕃

唯有了解“倒嚴”的前因後果和詳細過程,才能明白爲什麼會出現嘉靖皇帝“殺子留父”的“矛盾”。

唐鶴徵在《皇明輔世編》一書中詳細記載了當時陪嘉靖皇帝玄修的道士藍道行在爲嘉靖皇帝扶乩時,假借神仙之口與嘉靖的對話,也就是“神諭”,無論是“鸞詞”(扶乩者寫出的詞句)還是嘉靖帝的對話,都明確指出他心知肚明嚴嵩父子是“奸臣”。

在此事之後,就發生了內閣次輔徐階指示御史鄒應龍彈劾嚴嵩父子。

鄒應龍的這篇《貪橫蔭臣欺君蠹國疏》沒有去翻之前的舊案,而是指斥嚴世蕃父子賣官鬻爵,每遇歲時及父子生日,中外各官俱有饋贈,還成爲定例。此時時值天下水旱頻仍,嚴嵩父子貪婪無恥引發地方效仿,百姓困苦不堪。

最後,他提出的政治目標是:臣請斬世蕃首,懸之高竿,以爲人臣兇橫不忠之戒。其父嵩受國厚恩,不思圖報,而溺愛惡子,播弄利權,植黨蔽賢,黷貨敗法,亦宜亟令休退,以清政本。

也就是說,他的攻擊重點一直是嚴世蕃,要砍他的頭,而嚴嵩則是溺愛惡子,播弄利權,植黨蔽賢,黷貨敗法,也就是“經濟犯罪”和“組織錯誤”,只是應該趕緊退休。

換句話說,“倒嚴”的第一炮,本身就是“收着”的,並沒有要一次性搞死嚴嵩父子,更不涉及對之前20多年嚴嵩主政時政治路線的清算和平反。

也正因爲這種有限打擊,嘉靖帝下達聖旨,譴責嚴嵩“縱愛悖逆醜子,全不管教,言是聽,計是行”,勒令致仕(退休),嚴世蕃及其親信羅龍文等人,流放邊遠地區。

也就是說,嘉靖本身重點懲治的只是嚴世蕃、羅龍文等人,而對嚴嵩則是以教子不嚴爲名,勒令退休。

嚴嵩兩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爲何只殺嚴世蕃而不殺嚴嵩 第3張

3.嘉靖爲什麼沒殺嚴嵩

在嚴嵩下臺後,嘉靖帝並不希望打擊嚴嵩父子,而是對徐階下手諭:嵩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並(鄒)應龍斬之。翻譯一下就是,嚴嵩退休了,他兒子也伏法了,你們不要窮追猛打了,再提這個事兒,我就連鄒應龍這個挑頭的人一起殺頭。

在這之後,嘉靖更是每每想起嚴嵩的好處,比如王世貞《大學士徐階傳》中記載:上雖以御史言去嵩,然念其供奉久,憐之。而左右入其間者從容言:‘非嚴嵩誰爲上奉玄?’上忽忽不樂。也就是說,嚴嵩多年陪着他一起修玄,感情很深厚,所以和身邊的人悶悶不樂的說,沒有嚴嵩,誰陪我呢?

也就是說,嚴嵩雖去,聖眷仍在。在此背景下,朝廷中的嚴黨和嚴世蕃並不安分,嚴世蕃甚至在流放廣東雷州的路上就半路折回了江西分宜老家,他的黨羽羅龍文也一樣。

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圖謀復起。而朝廷中曾經“反嚴”的人士則堅決不允許這個結果,嚴嵩老家的父母官袁州知府密告巡江御史林潤,嚴世蕃在老家“聚衆練兵謀反”。

林潤本就“反嚴”,得報後上奏朝廷:(羅龍文)卜築山中,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志;(嚴世蕃)自罪謫之後,愈肆兇頑,日夜與龍文誹謗時政,動搖人心。近者假治第,而聚衆至四千餘人,道路洶洶,鹹謂變且不測。

其實就是說嚴家此時雖然沒有“扯旗”,但是已經有了“聚衆”的舉動,距離“造反”,只剩下五十米,而“輿論”說,他要造反了。嘉靖帝聞報,立刻命令逮捕嚴世蕃、羅龍文到京拿問。歸根結底在於,嚴世蕃的這種舉動完全破壞了自己與徐黨達成的政治默契,你連法都不“伏”,不是在挑戰皇權嗎?

嚴嵩兩父子都不是好人 嘉靖爲何只殺嚴世蕃而不殺嚴嵩 第4張

所以,自此之後,實際上只有對嚴世蕃定罪問題的爭論和爭鬥,嚴世蕃希望三法司給自己定罪的時候,把之前的舊賬全部翻出來,以迫害忠良沈煉、楊繼盛的罪名,要他的命。

而徐階老奸巨猾,最終草擬的定案文書,基調卻改成了嚴世蕃與羅龍文在被判流放後,逃離流放地,通倭通虜,聚衆謀反。嘉靖皇帝在接到奏報之後,並未提出異議,只是要求三法司確定案情事實,而徐階又和三法司長官串通好了,根本沒有核實,徑直回奏:事已勘實,其交通倭虜,潛謀叛逆,具有顯證。請亟正典刑,以泄神人之憤。證據確鑿,趕緊殺了,而嘉靖帝也不負衆望,下旨斬首。

嚴世蕃死後,就是查抄嚴府,將已經退休的嚴嵩黜革爲民,孫輩充軍,嚴嵩此時只能寄食於墓舍,一年之後死去。所以,爲什麼殺嚴世蕃而留嚴嵩,已經很清楚了,就是殺嚴世蕃是朝臣之意,嘉靖皇帝未必不知通倭、謀反爲假,但是朝議洶洶,自己可以有這麼個臺階下,總比與羣臣對抗,重提爲沈煉、楊繼盛平反更加順當。

最重要的是,嘉靖帝老了,和羣臣鬥不動了,否則也不會有禪讓皇位給兒子,自己專心修道的說法,或者說試探。

而在此條件下,並不牽涉謀反的嚴嵩,已經80多歲,完全不具備現實和未來的政治威脅,生死都是個“添頭”,最重要的是正值壯年的嚴世蕃,如果活着,就會是徐階等人的隱患,所以必然殺之而後快。

等於說,嘉靖帝和徐階爲首的“反嚴”朝官達成了默契的妥協,“放下包袱”、“向前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