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朝禁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禁軍,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的親衛部隊,在武俠小說裏,他們常常是高手的化身,飛檐走壁,無所不能。

在1900年的大清,也有這樣的一支禁軍,他們奮力地揮舞着手中的兵器同侵略者進行着戰鬥,無怨無悔,最後他們連同冷兵器時代的榮光一起消失在那個血色拂曉。

幾年後,在他們戰死的地方一支新的大清禁軍建立起來了,擁有着比前輩更加先進的武器,卻眼睜睜地看着大清成爲歷史的塵埃。

一、江河日落的清朝,在19世紀末面臨着被瓜分的危機

時間來到19世紀末,這時江河日下的清朝如同一頭沒了牙的老虎,雖盡力揮舞着自己的爪子,但是卻不能讓人害怕。

帝國主義國家一直在尋找一個機會,一個可以一擁而上將清朝這隻沒了威嚴的老虎分食殆盡的機會。

終於在1900年春,他們尋找到了這個機會,藉口鎮壓義和團運動的他們組成八國聯軍,帶着洋槍洋炮一路上在中國在這塊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第2張

此前被慈禧寄予厚望的義和團,雖然人數衆多,但是卻無法阻擋八國聯軍侵略的步伐。

隨着晚清名將聶士成戰死在八里臺,大清的情況越來越危急了,留給清朝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此後清軍馬玉昆、呂本元等部及李來中所部義和團雖奮力抵抗,但是八國聯軍的步伐卻在一步步地接近北京城下。

1900年8月14日,隨着八國聯軍一聲炮響,北京這座作爲幾朝都城的古城徹底陷落。但是此時城內的戰鬥仍然沒有結束,義和團仍然在城內同侵略者血戰。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第3張

視線轉到正陽門這裏,美通過一番戰鬥佔領了正陽門,在這裏大清的皇城清晰可見。

美軍士兵貪婪地看着近在咫尺的硃紅色城牆,在他們的印象中,在這城牆的背後是數不清的皇室財富。

因爲隨着馬可波羅等一系列人的遊記傳入西方,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家就被描繪成一個遍地黃金的國家。

二、1900年8月15日,大清“最後”的禁軍全部戰死在那個血色拂曉

不過這時,美軍士兵可沒有欣賞這硃紅色城牆的功夫,炮兵兩炮齊發就炸開了城牆。

於是乎,美軍士兵一窩蜂似的涌向天安門,這是守衛着大清帝國的第二道門,這道門若是被攻破,便只剩下最後的午門了。

許是進入北京城內美軍士兵沒有遭受到像樣的抵抗,在天安門下他們依然沒有任何警惕之心。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第4張

隨着一陣密集的槍響,在天安門下的美軍士兵應聲而倒,一時間場面極度混亂。

不過美軍士兵心中對財富的渴望,使他們在經歷短暫的混亂後,迅速調整了狀態。

美軍士兵架起了火炮,向城上的大清皇家衛隊瘋狂射擊,彷彿是在宣泄剛剛被清軍擊傷的恥辱。

武器間的巨大差距,使得清朝皇家衛隊一時間損失慘重,但是皇家衛隊沒有選擇後退,在美軍炮火下,他們用着手裏僅有的武器盡力地進行着還擊。

身後就是帝國的皇帝和老佛爺,揹負着大清最後榮光的衛隊士兵在一個個倒下,同樣地美軍士兵也在一個個倒下。

與祖先八旗士兵擁有一樣基因的皇家衛隊最理想的戰鬥環境應當是騎着馬拿着武器跟敵人進行野戰,但是此時的環境不允許他們進行選擇,一窩蜂地衝向城外只會加速自己的滅亡。

在皇家衛隊士兵的心中,在城上多抵抗一分鐘,多殺死一個敵人就能爲身後的皇室逃脫爭取一分機會。

在死亡的最後一刻,他們向世人證明了他們不是隻會躲在角落抽鴉片的八旗子弟抽鴉片的八旗子弟,他們也能拿起自己手中的武器同入侵的敵人拼個魚死網破。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第5張

粉身碎骨的那一刻,在他們的身上依稀展現着祖先的英姿,與身後的皇室一張張驚恐的面容相比,在城牆上的是一雙雙堅定的眼神,雖死未悔。

但現實往往是無情的,皇家衛隊的一腔熱血並不能抵住熱武器的攻擊,在滾滾而來的工業文明面前,農業文明的抵抗顯得那麼無力但卻又是那麼悲壯。

在進行半個多小時的抵抗後,這支大清的禁軍全軍覆沒,城牆一片殘肢斷臂,還有那死前的一聲聲吶喊。

隨後天安門就被憤怒的美國士兵炸燬,在美軍面前只有最後一道午門了,在這背後是數不盡的皇室財富和一張張驚恐的面容。

八國聯軍雖然是一起進攻北京城的,但是他們畢竟不是一個整體,美軍即將獲得皇室的財富讓其他七個國家顯得十分嫉妒。

爲此除美國外的各國軍隊召開會議,暫時停止了對皇城的進攻,以便接下來進行所謂更合理的利益分配。

憤怒的美國人拒絕執行這樣的命令,但迎接他們的是來自友軍的槍口,在大清禁軍面前耀武揚威的美國人這一次啞了火。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第6張

對於皇城的軍事行動暫時停止了,光緒帝和慈禧太后迎來了難得的逃亡機會,慈禧和光緒喬裝打扮一路從皇宮逃到西安,避免了被辱的命運。於此而言,大清的禁軍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最後使命。

在洋人和皇室都退出皇城之後,還剩下了什麼?滿目瘡痍還有還有曾經的壯士留下的數不盡的的鮮血,在夕陽下顯得格外刺眼。

大清最後的鐵血禁軍在15日的拂曉,迎着洋人的炮火前仆後繼,最終帶着祖先的榮光一個個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一天的紫禁城留給世人的只是入眼化不盡的血色。

三、數年後,禁軍重立,先進的武器卻換不回當年的那一抹熱血

1908年,清朝的禁軍在天安門一戰中已消失八年之久,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皇室決定新組建一支禁軍部隊。這支禁軍部隊是仿照普魯士,也就是後來的德國軍隊而建立的一支近現代化軍隊。

禁軍的軍官全部來自於北洋新軍第一鎮,清廷如此抉擇是由於北洋第一鎮基本上是由滿族組成的,對裏面的軍官皇室比較放心。

這支禁衛軍的武器也不容小覷,配備有當時亞洲最先進的18門150毫米野戰重炮和30挺馬克沁式重機槍,訓練以及待遇也是當時軍隊中數一數二的。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第7張

明面上看,這支禁軍具備成爲一流軍隊的一切條件,戰鬥力應當是非常強悍的。

在實際表現中,這支部隊卻差強人意,在清帝退位、溥儀被趕出紫禁城這些歷史事件中,禁軍更多的是充當一個見證者,不知在紫禁城中戰死那些禁軍看到今天的這一幕會作何感想。

當然這也與當時的禁軍統領是馮國璋有關係,馮國璋作爲袁世凱手下的大將自然不會反對袁世凱。不過堂堂1.2萬人的禁軍部隊竟然沒有一人出來進行反對,這也無疑說明當年的那支鐵血禁軍已經不復存在。

禁軍的魂已經隨着1900年的那場大戰而永遠消失了,用金錢堆起來的禁軍再也經不起那樣一場戰鬥了。

清帝退位前禁軍都去了哪裏 他們爲何不站出來反對 第8張

結語

1912年2月10日上午10時,馮國璋至西苑禁衛軍大營向禁衛軍宣讀《清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在馮國璋的安撫下,禁軍全體接受了這一決定。這是大清禁軍最後一次以禁軍的身份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也是對帝國斜陽的反戈一擊。兩天後,清帝溥儀宣告退位。大清王朝276年的統治,至此結束。

參考文獻:《庚子國變記》、《義和團抵抗列強瓜分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回憶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