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說說宋朝時期的奇葩勸諫方式 扯皇帝衣角,唾沫星子噴皇帝一臉

說說宋朝時期的奇葩勸諫方式 扯皇帝衣角,唾沫星子噴皇帝一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宋朝勸諫方式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大家對《清平樂》裏的王凱扮演的宋仁宗是不是感覺很可憐?選個枕邊之人還要宰相們拍板,偶爾楚楚可憐地說句心裏話,就會迎來一衆大臣的“唾棄”,簡直顛覆了人們對高高在上的皇帝的傳統認知。殊不知,真實歷史上的皇帝不僅受到宰相們的牽制,還要受到諫官們的監視。

北宋著名的“包黑子”包拯做諫官時就曾用唾沫星子“噴”過仁宗。史載,個性溫柔的仁宗禁不住寵愛的張貴妃慫恿,準備在朝堂上封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爲宣徽史,這可是個管皇宮內諸司遷補、郊祀、進奉的關鍵之要。

說說宋朝時期的奇葩勸諫方式 扯皇帝衣角,唾沫星子噴皇帝一臉

仁宗剛用嘴把話努出去,咽完唾沫星子,就迎來朝堂一片“口誅”,那個場面之熱烈,反對聲之沸騰,最激烈的就數那個“一臉黑”的包拯,跑到仁宗面前,慷慨陳詞,唾沫星子噴的老遠還不自知,竟然還噴到皇上臉上。最終仁宗被這“唾沫星子”懟得收回成命,再也不敢說這事了。

不獨包拯,太宗時期寇準也曾因勸諫狂拽太宗衣角,趙普勸諫不過,還曾經一而再把太宗給撕掉的諫書粘上再奏, 爲啥宋代的臣子勸諫如此之“奇葩”,讓人忍俊不禁呢?筆者這就探析一二。

一、士大夫們的死諫精神

(一) 宋代是有骨氣的士大夫的天下

士大夫是什麼?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之所以宋代被人們稱爲“有骨氣”的朝代,就是因爲這些士大夫們的氣節,這個氣節是從一而終的。

跟唐朝的武夫頑擰、粗魯不同,宋代的士大夫們大多受到儒家傳統教育,希望忠君報國,自身修爲甚高,做人辦事都有一套嚴謹的儒家標準,加上宋代“士大夫”治國,跟漢魏時動輒就會面臨殺頭之危險不同,士大夫的地位十分穩定,因此養成了宋代臣子們愛“死磕”的性格。

(二) 即使驚天動地,也要死諫到底

《說苑·正諫》中記述:“君有過失者,危亡之萌也。見君過失而不諫,是輕君之危亡也。夫輕君之危亡者,忠君不忍爲也”,在這種“忠君即是犯諫”的思想指導下,宋代廣大士大夫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充分發揚“死磕”精神,仁宗時期的範鎮就是這樣一個“死磕”分子。

說說宋朝時期的奇葩勸諫方式 扯皇帝衣角,唾沫星子噴皇帝一臉 第2張

仁宗在位多年,由於沒有親生子嗣,因此久久不能設立太子。出於對不立太子會招致朝局動盪的考慮,羣臣都“莫敢先言”,只有範鎮,他三次面見仁宗陳述早立太子之必要,痛哭流涕,百日內上書達十九次,頭髮都由黑變白,如此奇葩的大臣,仁宗氣得將他將他改職。

他仍不灰心,連同韓琦等人最終勸說仁宗定趙曙爲太子,好友蘇軾曾評價他“臨大節,決大議,色和而語壯,常欲繼之以死,雖在萬乘前,無所屈”。

二、“諫言不咎”使諫官們很放得開

(一)無論行動多奇葩,都有祖訓保護。

早在太宗朝時,宋朝就立下了“不殺士大夫”和“諫言不咎”的祖訓。《宋史·太祖本紀》記載:“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逾此事者,天必亟之”。因此諫官們纔會“風聞奏事”,因爲這並不冒生命危險,至多被貶官而已。

太宗時期的寇準也因爲奏事與太宗相左,在太宗拂袖起身要走時,寇準用手拽住他的衣角,讓他坐下,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態勢,最終使皇帝屈從。

(二)皇帝往往縱容諫官的過激行動。

說說宋朝時期的奇葩勸諫方式 扯皇帝衣角,唾沫星子噴皇帝一臉 第3張

諫官由皇帝親自選定,由於宋代的“差遣”制度,諫官往往由一些與皇帝過往較親密的重臣兼任,實際位高權重。宰相趙普曾幫助太祖登上帝位,爲其謀劃陳橋兵變,是太祖的功臣,也是太祖的好兄弟。

宋立天下後,趙普經常對曾經同甘共苦的太宗“直言勸諫”,毫不留情。史載,趙普曾上奏推薦某人爲官,得到了太祖的否定後,趙普絲毫不退讓,第二天、第三天接連重複上奏,太祖急得把奏章撕掉,他卻面不改色,當天晚上又給粘上,過了些天又再次上奏,最後太祖只能答應。

三、不奇葩就難成功

(一)不過分、不奇葩就難成功

俗話說,不瘋魔不成活。在皇帝、大臣和諫官中,諫官除非與任何一方魚死網破,不然就處於一種尷尬的位置,十分難做。

神宗時期,“三冗”現象十分嚴重,內憂外患,王安石受命於危難之間,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於使用青苗法、平準法等一系列激進措施,觸及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得朝臣一衆截然反對。

司馬光也氣得告老還鄉,諫官們更是網羅衆多罪名,他們以慢上無禮、好名欲進、朋奸附下等彈劾王安石,王安石則予以反擊,依靠神宗一時支持,更換了大批反對變法的官員。

諫官們也受到打擊。變法到了後期,由於弊端日益顯現,加上諫官們的日益指責,神宗纔不得不罷黜王安石。總之,在皇帝與大臣之間,諫官們除非鬧個魚死網破,不然難有好結果。

說說宋朝時期的奇葩勸諫方式 扯皇帝衣角,唾沫星子噴皇帝一臉 第4張

(二)平衡點不好找讓諫官們也爲難

在皇帝和大臣面前,諫官可是兩邊不討好、四面都樹敵。說到皇帝與大臣的關係,那可是十分微妙了。皇帝無時無刻不在猜忌大臣,大臣也無時無刻不在私底下猜忌皇帝,在皇帝面前可以說大臣不是,在大臣面前可以說皇帝不好的,恐怕只有諫官了。

不過,諫官面對的是皇帝,只要皇帝答應,一切都沒問題了。中國是人治社會,皇帝的一舉一動都決定朝局走向,宋代君主專制的加強,使得大臣的地位、權力一日不如一日。

所以諫官最後還是站在皇帝一邊,只要拿出敢於“死磕”的勇氣就足夠了。不過皇帝也不能一個人治天下,離不開大臣的輔佐,大臣也不能多得罪,因此諫官無論多“死磕”,皇帝也往往選擇格外開恩,以示皇恩浩蕩,讓羣臣感激。

四、職責所在,雖死無憾

(一)皇帝欽命,職責所在

諫官的職責就是負責監視皇帝和百官,說衆人的不是的,這是個得罪人的活。不過,爲了社稷安危,宋代統治者在開國之初就注意到了諫官的作用,宋真宗時專門從“三省”中的門下省分離出諫院,同時諫官由皇帝欽點,直接對皇帝負責,在職權上也由之前單純糾察皇帝過失變成了“上諫君主,下彈大臣”。

說說宋朝時期的奇葩勸諫方式 扯皇帝衣角,唾沫星子噴皇帝一臉 第5張

(二)有錯必糾,誓不罷休

趙抃(1008-1084年)曾經是仁宗、英宗和神宗時期的三朝元老,擔任過主管糾察的殿中侍御史和諫議大夫,宋史稱他“爲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幸,聲稱凜然,京師目爲鐵面御史”。

當時的宰相陳執中已經當了八年的宰相,沒有什麼過錯,不過他的小妾張氏卻不知什麼原因將奴婢迎兒杖殺,這件事情使得當時小小的七品殿中侍御史趙抃開始對陳執中發難了,他認爲陳執中“矢大臣之體,違朝廷之法,立私門之威”,公開進行彈劾。

面對趙抃發難,陳執中置之不理,仁宗也企圖想要庇護宰相,趙抃於是羅列了八條罪狀寫入《乞罷免陳執中》奏章中,請求“正執中之罪,決中外之疑,示天下之法”,並且長跪不起,最終迫使仁宗答應罷免陳執中。回想看,如果不是一種責任感繫於心中,小小的侍御史趙抃敢去搬動位極人臣的宰輔?

結語

宋朝中前期,由於統治者較爲開明,名臣輩出,諫官制度發揮了溝通上下、滌盪弊政的積極作用。不過由於中國自古就是人治社會,存在制度與人事的衝突,實施這一制度的主體是人,人的行動有很大的主觀性,因此一項制度發揮的好與不好,在中國很大程度全在乎人事。

說說宋朝時期的奇葩勸諫方式 扯皇帝衣角,唾沫星子噴皇帝一臉 第6張

宋朝後期,諫官制度發生異化,諫官越來越倒向政治上的黨同伐異,把政見與己不同的官員視爲政敵,進行人身污衊,網羅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借諫官制度人爲製造諸多矛盾,使得許多官員“不敢妄爲”甚至於“不敢作爲”了。

歷史學家錢穆曾說:“到後來,諫官鋒芒太兇了,鬧得太意氣了,太無聊了,社會及政府中人,都討厭諫垣,不加重視,不予理會,於是諫官失勢,然而權相姦臣又從此出頭了”。

因此,諫官勸諫並不可怕,奇葩的方式也不可怕,怕的是無理取鬧,怕的是互相傾軋,到了北宋末和南宋,雖然也有少數正直不阿、秉公履職的諫臣,但大多數已經被權相姦臣所控制。

宋徽宗時期,蔡京專權,經常“假借御筆”左右諫官,南宋時,秦檜專權,選任自己的爪牙爲諫官迫害正直的大臣,逐漸背離了真宗初設諫院的本意,直至走向了反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