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李邈做了什麼,劉禪爲何要怒殺李邈?

李邈做了什麼,劉禪爲何要怒殺李邈?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禪故事,歡迎關注哦。

在三國那個紛亂的年代,英雄輩出、戰將如雲、謀士成堆。當然,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忠臣,有叛臣,還有屑小之輩。

俗話說,人不做不會死。

那麼你要是經常瞎做呢?保不準那天就把吃飯的傢伙做沒了。

三國時期蜀漢的李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一輩子就說過三句關鍵的話,前兩次不遂人意,差一點丟掉命。但他還不接受教訓,第三次說話,終於招來滔天大禍,被蜀漢後主劉禪下令誅殺。

一開始,在劉璋時期,李邈做的是牛鞞的縣長。

劉璋爲人懦弱且多疑,劉備入蜀後,在法正的配合下,鳩佔鵲巢,順利的奪了劉璋的地盤。

拿下劉璋後,隨後對他過去的舊臣進行了整編。李邈不但沒免職,還當了益州從事,升官了。不過這時的他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作死。

三國時期,春節已經是很隆重的節日了,每當重要節日來臨時,朝廷例行舉辦迎春晚會。

在宴席間,劉備命令下屬官員斟酒慶賀節日的到來。

李邈做了什麼,劉禪爲何要怒殺李邈?

李邈現在雖然給劉備當差,但是從來沒見過劉備的面。今天在酒宴上得以瞻仰了尊榮,很是高興。

不知不覺間就喝得有些暈暈乎乎了。他爲了給劉備留下一個深刻印象,語不驚人死不休,開始譴責起劉備的不是來:“振威將軍(劉璋)以爲您是宗室,值得信任,才請您前來討伐敵人的。不成想大功還沒完成,振威將軍的根據地卻被您搶走了,這麼做是不合道義的。”

劉備一看席間有人讓自己難堪,一改往日仁厚形象,反脣相譏道:“如果覺得我做這事不道義,那你當初爲什麼不去幫助劉璋呢?”

李邈實話實說道:“不是不敢幫,實在是力量有限。”

在宴席上這樣侮辱劉先主,這還了得?劉備還沒有發話,執法官員馬上將李邈拘捕起來,要殺他。

諸葛亮看問題比較深遠,他覺得劉備剛拿下益州,政局還不太穩定,擅殺舊臣,難免會引起劉璋舊部的驚懼,於是就替李邈求情,這樣,出乖露醜的李邈纔算免於一死。

李邈做了什麼,劉禪爲何要怒殺李邈? 第2張

隨着歲月的流逝,李邈有資歷了,後來擔任犍爲太守、丞相參軍之職。

由於是諸葛亮的參謀,所以後來諸葛亮北伐曹魏時,李邈也一路同行的。

但此次北伐,馬謖違抗將令,失掉了街亭,致使蜀軍大敗,損失慘重。諸葛亮搬出軍法,要按律處斬馬謖。

作爲參謀的李邈這時發話了,他替馬謖求情,還旁徵博引的舉了古代的許多例子,說出殺馬謖的不利來。

李邈真是不會審時度勢。此時諸葛亮內心想:“這次北伐失敗,慘敗而歸,總要有人來承擔責任。不處理馬謖,難不成要拿我諸葛亮的人頭來擔責?”

於是沒有聽他的囉嗦,堅決的處斬了馬謖。此時他也不想聽李邈整天在身邊聒噪了,把他打發到了成都後方去了。

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去世,後主劉禪身着孝服,親自去弔唁。

趁着這個機會,有人就提議。丞相一輩子功勳卓著,應該爲他建廟,以示朝廷的恩寵。

劉備臨死前,在白帝城託孤,命諸葛亮作爲顧命大臣,輔佐劉禪。並且許諾,若劉禪不成器,“彼可取而代之”。

所以後來諸葛亮拿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爲蜀國辦事,事情都讓他考慮得事無鉅細了,劉禪也插不上手,也沒法插手,於是渾渾噩噩的生活了這麼多年。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他對諸葛亮很尊重,但心裏也還是有些怨氣的,怪丞相這麼多年的一手遮天。

所以,手下人要給他建廟,劉禪沒有猶豫,當時就否定了。

李邈一看,原來後主的這個態度啊!覺得乘機撈一票的機會來了,於是就上了著名的《丞相亮卒上疏》。

在奏疏中,他將諸葛亮,形容爲像呂祿那樣的奸臣,而且還賤兮兮地表示,自己早就看不順眼了。今天他死了,應該是值得慶祝的好事呀。

對諸葛亮,劉禪雖然有些不滿意,但他起碼知道,諸葛亮的一輩子,爲蜀漢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

他之所以不同意建廟立碑,只是想打壓一下他的身後威勢,並不是要徹底否定丞相的豐功偉績。

另外,因爲自己不同意給丞相建廟,已經引起蔣琬、費禕和將軍姜維的不滿,如果自己要對丞相進行清算,恐怕自己的皇位也快保不住了。

再就往前一追溯,這個李邈,當年得罪了父親,就是諸葛丞相力保,才饒了你一命的,救命之恩你不圖報罷了,現在還要做白眼狼來撈取實惠,像你這樣的不忠不義之輩,留着也是白白糟蹋糧食。於是下令將其誅殺。

李邈做了什麼,劉禪爲何要怒殺李邈? 第3張

雖然在歷史上,對劉禪的評價並不太高,讓人的感覺好像他缺乏男人的陽剛之氣。但是就誅殺李邈這件事上,能看出他的殺伐果斷來。

劉禪的這一手起到了一石二鳥的作用:不光是解決了後諸葛亮時代,丞相繼承者的信任危機;還在朝中樹立了一個近君子遠小人的正面形象。

劉禪在蜀漢朝廷主政40年,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大家說對不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