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孫權晚年爲何發生“二宮之變”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孫權晚年爲何發生“二宮之變”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孫權晚年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前言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曹操對孫權的評價,這一評價無疑是極高的,因爲從歷史上來看,曹操很少給予人高度評價,一旦給予一個人高度評價,這個人定是十分強大的,例如關羽,例如劉備。從這一點來看,曹操也是十分會看人的。從曹操對孫權的這一評價,我們可以看出,孫權確實是三國時期的一位梟雄,但就是這樣一位梟雄,在晚年卻經歷“二宮之變”,成爲其一生的痛。那麼二宮之變究竟是爲何發生?最終結局又是如何呢?

孫權晚年爲何發生“二宮之變”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三國版圖

和睦與分裂——只有利益是永恆的

中國歷史發展到東漢末年時,由於漢室皇權衰微,此時羣侯並起,天下分裂割據,華夏大地再次進入混亂年代。經過數十年的鬥爭,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在三國前期,如果說蜀漢以仁義著稱、曹魏以奸詐著稱,那麼東吳則是以和睦著稱。但同時,三國又是一個充滿陰謀與欺騙的年代, 在這樣一個充滿陰謀與欺騙的年代,只有永遠的利益,而沒有永遠的朋友,甚至沒有永遠的家人。雖然這聽上去幾乎有些極端,但如果我們深入探索東吳的發展脈絡,會發現,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這是因爲在三國前期一向以團結與和睦著稱的東吳孫氏政權,最終也因爲內鬥而逐漸走向消亡,而這種內鬥的引發者竟然還是孫氏後代,孫權萬萬沒有想到,當年自己曾與哥哥和睦相處,共同治理東吳,甚至在父親去世時,二人也不曾有過絲毫權力的鬥爭,但自己的兩個孩子,卻因爲權力而徹底拋棄手足情深,互相殘殺,最終引得東吳陷入內鬥,而後逐漸走向消亡。由此可見,許多時候,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的,甚至是親情。

和睦的東吳

1、孫堅遇伏,孫策繼位

在三國中,有一個重要人物,叫孫權,是長沙太守孫堅之子。孫權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之處,深得孫堅喜愛,孫權的母親是當時吳郡吳輝的女兒,嫁於孫堅後,爲孫堅生下孫策與孫權兩兄弟。孫策是哥哥,孫權是弟弟。在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後,孫堅率領麾下數萬人由荊州順江而下返回江東時,遭遇劉表的伏擊,中箭身亡。孫堅死後,整個東吳瞬間羣龍無首,要知道自古以來就有江東子弟多才俊的說法,可以這麼說,東吳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人才衆多也會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很難實現統一。當一個集團中有過多人能力高強時,這個集團就很容易陷入一種矛盾,即內部鬥爭。但可惜這只是通常來說,對於東吳,這並不適用,孫堅死後,雖然留下孫策和孫權兄弟二人,但二人相處和睦,且在黃蓋等一衆老臣的支持下,孫策在第一時間成功繼任孫堅的位置,整個過程十分順利,東吳的和睦,也由此可見一斑。但孫策是一個殘暴的人,在他執掌江東期間,雖然東吳也獲得了十分不錯的發展,但同時他也結下了很多仇怨,後來孫策在一次打獵過程中,被仇人所殺。

2、孫權掌權

孫策死後,此時孫權已經成年,在東吳的一衆老臣支持下,孫權也順利繼承了哥哥的位置,並且孫權繼任後,主動向東吳大將周瑜示好。要知道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此時的東吳正處於內憂外患時刻,周瑜是否能夠順利爲孫權所用,關係着整個東吳的前途與命運,最終在大局之下,孫權順利獲得周瑜的支持,在這一期間,東吳地區迎來了空前的團結,這也爲東吳後來在三國鼎立局面下贏得一席之位提供了重要保障。

孫權晚年爲何發生“二宮之變”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孫權

內鬥

1、孫權的憂慮

可以說,孫氏家族之所以能夠從東漢末年羣侯中脫穎而出,成爲能夠與劉備曹操相抗衡的強大勢力,靠的就是東吳君臣的上下一致同心。談到這裏,或許我們就會發現,東吳的強盛關鍵在於團結,但是這種團結的局面一旦被打破,東吳實力將會迅速下滑,東吳也很難再成爲東吳。是的,沒有永遠的團結,只有永遠的利益。在孫權晚年,這一問題就在東吳出現了。晚年的孫權,已經失去了年少時的意氣風發,此時的他已經失去了自己的長子,而他也正在爲自己的繼承人而憂慮。此刻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將皇位傳給二子孫和,第二選擇是將皇位傳給孫霸。

2、孫和與孫霸

這裏值得說明的是,將皇位傳給孫和,理由還是比較充分的,因爲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立長不立幼的習慣,此時孫權的長子已經去世,在孫權的諸多兒子之中,孫和年齡最長,那麼將皇位順位給孫和是合情合理的。但其實問題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因爲另一邊的孫霸也是一個十分合格的皇位繼承者。孫霸雖然沒有孫和年長,但是他有着卓越的才能,要知道,其實對於孫權來說,更重要的不是選出一位年長的兒子來繼承皇位,而是要選出一位有能力的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東吳在孫權去世後,依然能夠獨佔一方,或許這正是孫權心中所想。

孫權晚年爲何發生“二宮之變”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兄弟相爭

3、矛盾升級

於是矛盾便產生,一方面是孫權想要選出一位有真才實幹的未來統治者,另一方面是自古以來立長不立幼的傳統。這讓孫權十分矛盾。與此同時更嚴重的問題是,孫和和孫霸誰人繼任皇位?已經被朝中大臣所關心,孫權敏銳的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是的,在帝王的眼中,是非常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的。要知道,一個強大朝代的毀滅,其根本原因,通常並不是因爲外部強敵,而是由於內部鬥爭。孫權十分忌諱這一點,也十分擔心這一點。

4、鬥爭

由於孫權在猶豫不決中遲遲沒有爲皇位繼承人做明確的表態,使得朝中大臣日益猜測誰將會成爲未來的皇位繼承者,此時的東吳朝廷,內部已然分爲了兩派,一派是支持孫和,另一半則是支持孫霸,這兩派之間表面平和,暗地裏卻互相攻擊,甚至致對方於死地。這是不難理解的,因爲對於朝中大臣來說,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絕佳機會,他們只要站對行列,將來就是皇帝身邊的親信,人生飛黃騰達就不在話下,這也是爲什麼各個朝代在出現皇位之爭時,老皇帝最忌諱大臣們拉幫結派,結黨營私,但大臣們卻偏偏熱衷於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就這樣,東吳從和睦開始走向分裂,東吳從強盛開始走向衰敗。

孫權晚年爲何發生“二宮之變”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4張

▲明爭暗鬥

5、結局

此時的孫權雖然已經年邁,但頭腦還是十分清晰的。在孫權的一生中,他看過了太多的陰謀,眼前的這兩位兒子的皇位之爭,自然逃不過他的眼睛,早在最初,孫權就敏銳的察覺到了這個問題,但由於孫權內心也是矛盾,所以皇位繼承者才遲遲未做決定。隨着事態的發展,東吳的皇位之爭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東吳的朝廷內部暗地裏早已風起雲涌。但此時的孫權雖然對問題的分析十分清晰,但由於已經年邁,他已經沒有過多的精力來處理這些事了。最終他決定採取一種強硬的手段來解決這場紛爭,他做出的決定是,廢掉了孫和,殺掉了孫霸,傳皇位於第七子孫亮。或許在孫權看來,他的這一做法是正確的,他解決了東吳朝廷內部的分裂,並且在晚年也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權威。但事實是,這一次皇位之爭,對東吳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深入骨髓,這個孫氏三代共同開創的東吳政權,也將在不久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總結

東吳的“二宮之變”,歷經八年,在這八年中,東吳朝廷內部開始發生了變化,這個一向以和睦著稱的孫氏家族,經此一事,變得不太和睦,並且由於皇位之爭夾雜着派別之爭,也使得東吳朝廷大臣逐漸分崩離析,大臣們紛紛結黨營私。在二宮之變中,東吳大臣們一方面爲了保全自己,另一方面也爲了自己的飛黃騰達,無不用其手段相互籠絡,相互鬥爭。在這種局面下,整個東吳,陷入了一種內部危機。正如上述所言,任何一個強大的朝代,其衰亡的根本原因往往不在於外部強敵,而是由於內部鬥爭。這也正是東吳從強盛走向衰敗的原因,或許孫堅孫策孫權並不會想到,他們嘔心瀝血才建立了強大東吳政權,曾經以團結一致著稱天下,但最終卻以一種令他們意想不到且羞恥的方式走向衰落。

孫權晚年爲何發生“二宮之變” 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5張

▲孫權的雕像

參考文獻: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孫權的晚年,二宮之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