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三國時期的人口不過千萬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養活軍隊的

三國時期的人口不過千萬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養活軍隊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三國人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人口不過千萬指的是民籍,不包括軍籍,也不包括隱戶。

三國人口不過千萬,這個數據來自於《三國志》,蜀漢滅亡時的登記數字是:人口94萬,軍隊10萬,官吏4萬。在蜀漢滅亡時,當時的曹魏人口是443萬,東吳人口是230萬。三國總計人口767萬。這個人口總數的確是不過千萬。

三國時期,實行的是世兵制。所謂世兵制,指的是:一人當兵,全家入軍籍,父死子繼,世代爲兵。軍隊人員都是舉家隨軍,既不用繳納賦稅,也不用出勞役。爲此,軍隊數目就被單獨列出,而不是作爲戶籍人口統計。

蜀漢有軍隊十萬,如果按照粗略的概算,一個兵家裏一般有家眷4到5人,那蜀漢軍隊的人口數量至少有四十萬。

三國時期的人口不過千萬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養活軍隊的

隱戶,這個指的是沒有戶口的民衆,既沒有民籍,也沒有軍籍。這些人口,一般都是官吏家中的佃戶或者部曲,他們依附於官吏,也是不用繳納任何賦稅的,也不用服勞役,他們只爲官吏服務。

蜀漢有官吏四萬,一個官吏家中有多少佃戶,有多少部曲,這個就很難統計了。況且,官職有高低,不同官職,擁有的部曲是有規定的。而擁有多少佃戶,這要看其家中有多少田產了。

官吏,既有私民,又有私軍,蜀漢滅亡時,爲了儘管安定蜀漢,曹魏並沒有對這些舊官吏進行清洗,而是仍然官復原職,甚至還會提拔。

不算官吏家的佃戶和部曲,但是官吏的家眷,怎麼着也不會比當兵的少,一家六七口人肯定是有的。這樣算的話,四萬官吏,至少得有二十萬人。

三國時期的人口不過千萬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養活軍隊的 第2張

這樣算的話,蜀漢滅亡時的全部人口總數,至少有一百五十萬人。加上佃戶和部曲,人口規模當在兩百萬以上。按照這個算法,推及曹魏和東吳,那麼人口數量至少得翻一倍。三國時期,全國人口總數,應該有兩千萬左右。

還有另一種隱戶,這就是逃竄至山林的民衆。這樣的民衆在各朝各代都是存在的。和平繁榮時期,人口數量較少,戰亂時期就比較多。然而,蜀漢滅亡時,三國鼎立很長一段時間,許多這樣的隱戶,都被蒐羅出來了,數量應該不會很多。

從上述介紹中可以看出:蜀漢的人口總數有兩百萬,軍隊規模是十萬。而部曲這樣的私軍,其規模絕不可能比正規軍要高。私軍加正規軍,軍隊規模與人口總數,其比例不會超過1:10。這個比例,軍隊規模並不龐大,要養起來並不是特別艱難。推及曹魏和東吳,也同樣如此。

三國時期的人口不過千萬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養活軍隊的 第3張

軍隊的供養並不完全依賴於民衆所繳納的賦稅。

三國時期,真正能夠被稱爲職業軍人的是那些私人的部曲。這些私軍的供養,直接由其主人解決。官府給予其主人的只有官職爵位,以及賞賜大量的耕地。主人聽候官府差遣征戰,這些私軍也是要跟隨保護其主人的。

那些隸屬於軍籍的士兵,他們的供養,基本上還是依靠他們自己。閒時要軍屯,自力更生,軍屯收入全部歸官府所有。軍籍士兵除了屯田,武器裝備的修補供給,其實都是由士兵自己提供。能買得起什麼樣的裝備,就能成爲什麼樣的兵種。要在戰場上活下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樣算的話,官府給他們發的糧草兵餉,要麼是他們自己屯田生產的,要麼就得拿去買武器裝備。真正能夠用於養家餬口的錢糧是很少的,一人當兵意味着他們的家屬也要爲軍事提供服務。武器裝備如果破損,也要靠他們的家人修補。軍籍要比民籍苦得多。

三國時期的人口不過千萬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養活軍隊的 第4張

三國時期,曹操最先開展軍屯,保障軍隊的糧草供應。蜀漢糧草不濟,諸葛亮以及繼承者姜維,都是開展軍屯自行解決糧草供應,並不完全依賴於後方。兵農合一,自產自給,這種供給軍需的方法,一直延續到近代。

軍隊是國家或者政治集團爲政治目的而服務的正規武裝組織。

從這個定義,就可以看出,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也就是說,並不是國家或者說民衆在供養軍隊,而是軍隊在爲國家以及民衆服務,或是保護國家以及民衆的安全,或是維護社會生產秩序。

一切戰爭都是通過暴力的手段來爭奪社會資源。一個國家以及其民衆,對物質生產資料的獲得,是通過軍隊來實現的。這就是說,是軍隊在養國家,養民衆,而不是相反的,軍隊要靠民衆和國家來供養。

三國時期的人口不過千萬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養活軍隊的 第5張

三國時期,蜀漢民籍人口94萬,軍籍人口四十萬。民籍人口與軍籍人口比例是2:1,這個比例說明,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爲軍事提供直接服務,這樣既能可以緩解後方民衆的經濟壓力,又能保障國家政權的安全。

一方面,軍隊要獲取物資,並不完全依賴於生產,還能就食於敵,繳獲敵方物資。另一方面,可以掠奪人口,爲政權補充更多民籍人口。三國時期的戰爭,實際上就是搶人。劉備與曹操展開漢中之戰,看似是劉備贏了,實際上是曹操贏了。曹操贏了人口。

綜上所述:三國時期,不到千萬民籍人口,之所以能供養龐大的軍隊,根源於軍事制度。軍籍和民籍分開,軍籍人口規模越大,越是能專門爲軍事行動提供針對性規模化的生產,減輕民衆壓力。還能奪取對方物資人口,爲本國政權取得勞動力和生產資料。

三國時期的人口不過千萬 三國時期各國是如何養活軍隊的 第6張

從來都是軍隊供養國家和民衆,而不是民衆和國家供養軍隊。國家越是外敵強大,越是經濟衰退;民衆越是生活困難,越是物資短缺;就更要建立龐大的軍隊,通過戰爭暴力手段獲取國家和民衆所需生存物資。

這種現象,在歷史上極爲常見。盛世繁榮,軍隊規模越小,亂世衰敗,軍隊規模越大。暴力手段雖然不是獲取生存物資最有效的手段,卻是最爲快速的方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