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時期是什麼樣的人能當大內高手 武功再高也要看身份

清朝時期是什麼樣的人能當大內高手 武功再高也要看身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大內高手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和歷朝歷代一樣,清朝皇帝自視爲“上天之子”,擁有天下和萬民;紫禁城是他處理政事、居住生活的場所,也是清朝權力中樞,甚至是宇宙的中心。

因此,如何守護紫禁城、保衛皇帝的安全,實屬天大的事。我們常常從影視劇、小說中看到“大內高手”這個詞,這些人就是皇宮裏的衛士。

在清朝,什麼樣的人可以充當“大內高手”呢?跟以前的朝代不同,清宮選衛士,首先看身份,你首先是旗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均可備選。一般的漢族壯士,就算你武功高強萬里挑一,那也不會選你。

清朝時期是什麼樣的人能當大內高手 武功再高也要看身份

晚清“大內高手”,護軍校、藍翎長等。

滿足了身份的要求,再談身體的條件:年力精壯、技藝嫺熟。他們不僅要精通武術,善用刀劍,還必須嫺熟地騎馬、射箭、摔跤、游水、操舟,任何情況下都能克敵制勝。

這一批人,相當於現在常說的特種兵,是清軍中的精銳。

清朝“大內高手”是怎麼組成的呢?我們一一梳理清楚。

第一,侍衛處。侍衛處的主要任務是貼身保護皇帝,擔任部分禁廷的宿衛,其所轄官兵分佈在皇帝的周圍。有御前侍衛若干人和親軍營1200多人。

他們離皇帝特別近,必須對皇帝絕對忠誠,因此其出身的重要性尤其突顯。八旗之中,只有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的出衆子弟纔會被選入侍衛處,甚至有一部分是宗室子弟。

第二,護軍營。護軍營是紫禁城的主要守衛軍隊,全部選自滿洲、蒙古八旗,個個武藝超羣,共15000餘人。

第三,前鋒營。前鋒營有1800多人,主要任務是“警蹕宿衛”,即皇帝出巡之時,所部官兵隨扈警衛。另外,也擔負一部分宮廷警衛任務。

第四,內務府三旗(上三旗)包衣護軍、驍騎、前鋒三營。包衣護軍營守衛宮門、稽其出入人等,共有1200人。包衣驍騎營掌管上三旗的人丁、戶口、考試、挑甲、俸餉、襲職等旗務,也掌管一部分紫禁城的守衛。包衣前鋒營人數只有120人,專門練習馬上技藝,以供皇帝役使。

第五,神機營。神機營成軍於1861年,共有10000人,皆從各處八旗兵精挑細選而來。其主要職務是守衛紫禁城,也扈從皇帝、皇太后外出。

清朝時期是什麼樣的人能當大內高手 武功再高也要看身份 第2張

1863年醇郡王奕譞在南苑指揮神機營訓練。

以上五支力量合計3萬人左右,由皇帝直接指揮,擔當警衛任務時,實行分區分片的辦法。

在大家的印象中,3萬名“大內高手”雲集在紫禁城內外,這裏必定是最爲太平的地方。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些“大內高手”沒有小說、影視劇中表現得那麼邪乎。

清朝前期,禁衛部隊勤於訓練、作風嚴整,戰鬥力、威懾力很強,能保證紫禁城內平安無事。清朝後期,禁衛部隊的光環逐漸消失:

一是各營疏於操練,紀律渙散,護軍不能按時到崗值守,甚至僱傭老弱之人代班。

二是武器落後,沒有及時更新換代。到了晚清時期,禁軍裝備的槍支仍是性能低下的鳥槍,內閣學士文碩奏請換爲洋槍,醇親王奕譞則說:“洋槍產在外夷,不合舊制,未便添設。”

清朝時期是什麼樣的人能當大內高手 武功再高也要看身份 第3張

晚清拿着鳥槍的紫禁城衛士。

禁軍鬆懈,產生的後果是嚴重的,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不斷髮生。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徒70餘人與太監勾結,在光天化日之下從東華門、西華門兩處混入紫禁城,讓當值禁軍猝不及防。

一時間,紫禁城內亂作一團,槍聲、哭聲、喊聲不絕於耳。事發之時,嘉慶帝到承德打獵,並不在皇宮,皇次子綿寧部署了搜捕工作。大批禁軍在紫禁城甕中捉鱉,持續到十七日纔算安定,除當場斃殺者外,活捉24人,另有數人逃脫。

清朝時期是什麼樣的人能當大內高手 武功再高也要看身份 第4張

天理教徒在隆宗門匾額上留下的箭頭。

這些教徒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小混混,沒有嚴格的訓練、沒有嚴密的組織,竟然夾帶着武器,毫不費力地進入了戒備森嚴、固若金湯的紫禁城,實在難以想象!實在荒唐至極!

一些有關偷盜的小案件,更是層出不窮。舉例而言,咸豐三年,盜犯馬廷楹擅進闕門,私往刑科,竊走印冊印封;同治九年,禁門以內竟有貨賣食物的小商販;同治十一年,端門樓所儲軍器被盜;光緒四年,景運門遺失關防;光緒七年,東華門門樓盔甲被竊;同在光緒七年,盜犯袁大馬等人勾結太監,盜去慈寧宮前殿及大佛堂瓦上銅鏈八掛……

種種事例說明,晚清宮禁廢弛,所謂“大內高手”的傳說,都是人爲捏造的故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