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三國三場大戰當中東吳兩次獲得大勝 東吳爲何始終無法統一天下

三國三場大戰當中東吳兩次獲得大勝 東吳爲何始終無法統一天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三國東吳,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縱觀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赤壁大戰、官渡之戰和夷陵之戰,都是以弱勝強的戰例。同時三大戰役還有一個共同點,火攻而勝。赤壁大戰全仗一把火。官渡之戰曹操用許攸之計,焚烏巢,絕糧道,致袁紹失敗,把個偌大的河北拱手讓於他人。夷陵之戰,陸遜臨危受命,靜觀其變,以示弱麻痹之術,只待對手兵疲師老火燒連營。從此毀了劉備興漢夢,致使託孤白帝城。此戰後,三國基本形成。

三國三場大戰當中東吳兩次獲得大勝 東吳爲何始終無法統一天下

想當年官渡之戰,袁紹兵精糧足,威逼許昌,形成巨大優勢,曹操不得不戰。憑着卓越的軍事能力,順勢而爲,火燒烏巢大營,斷其供應,終於扭轉時局,平定河北。繼而兼併幽燕,鞭及遼東。置軍墾,納賢才。橫掃中原,遂有定鼎天下之圖。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都是對東吳的用兵,這兩勝也是在措手不及之時,被迫採取守勢,說明東吳一方在戰爭初期戰場實力明顯較弱。發動這種戰爭,往往是攻守雙方的勢力懸殊,攻方多是守方力量的幾倍,例如赤壁大戰曹操比東吳要強勢許多,帶甲百萬,飲馬長江。

劉琮束手,虎吞荊襄。夷陵之戰劉備幾乎發傾國之兵打了東吳一個措手不及,待強弩之末,陸遜用火,幾乎燒掉了劉備的根本,導致蜀國國力大衰,從而失去了恢復漢室、逐鹿中原的機會。

三國三場大戰當中東吳兩次獲得大勝 東吳爲何始終無法統一天下 第2張

這兩場戰役都考驗了東吳的能力,周瑜和陸遜堪稱臨危受命的棟樑之才。二人在雙方對比懸殊的情況下發揮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決策,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尋求戰機,最終拖垮了對方。猶記當年許昌,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想那一代奸雄曹操、一代梟雄劉備卻都敗在了孺子孫權之手,可見孫仲謀真英雄也!於是我想起辛棄疾詞裏的那句話:“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成敗得失,自有因果。點評三大戰役失敗的原因,不外兩個因素,客觀條件與主觀判斷。

袁紹官渡兵敗,在於用人失當,戰爭打的是經濟,兵需輜重是決定戰爭的關鍵因素。由於袁紹疏於細察,竟然用了淳于瓊這個酒鬼去守着烏巢。而這個時候其實是最關鍵時刻,但是袁紹沒想到的是,謀士許攸跳巢了曹操,直接泄露自己的機密,徹底扭轉了戰場的態勢,由此可見袁紹馭人之術之差。之後,曹操用許攸之計,當機立斷,以輕騎突襲,火燒河北軍之糧道,全都沒了最後導致,袁軍瓦解,十萬人迅速瓦解。並且關鍵時刻,主將張郃、高覽也順勢降曹,致使局面無法控制,終於一敗塗地。糾其根本原因,在於戰爭形勢瞬息萬變,袁紹用人失察是其取禍之道,不能臨機應變是其兵敗之根本。

赤壁之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攜官渡取勝之餘威,兵鋒所指,虎視荊襄。舳艫千里,大江東望,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如蘇子《赤壁賦》所言:“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那何等的志得意滿。一旦東南風起,徹底驚悚酣睡之人。糾其原因,水土不服和舍車馬而舟楫,是其用兵之短;民心未穩是其天時不利,長江天塹隔絕南北是其地理不及。最關鍵,輕敵是其失敗的根源。孫劉聯軍,利用天時地利,積極防禦,一把大火,致使檣櫓灰飛煙滅。

夷陵之戰,劉備頤指氣使,爲報關羽兵敗失去荊州之仇,興師動衆,強行用兵,破壞了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部署,以傾國之兵深入吳國腹地幾百裏,及至炎夏,兵鋒已老。忘乎所以之時,始料未及之際,乾柴如烤,烈火烹油,燒掉了劉皇叔的家國夢。白帝城無奈託孤,一生要滅曹,遺恨失吞吳。只留下一個殘破的蜀國與諸葛,這真如司馬徽所言“孔明得其主,未得其時也!”

三國三場大戰當中東吳兩次獲得大勝 東吳爲何始終無法統一天下 第3張

比起東吳的兩次險勝,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就顯得不自量力,在自己兵力弱於對方的情況下,僅爲報答先帝知遇之恩,完成扶漢重託而強行征伐,無疑於以卵擊石,自毀長城,儘管有過幾次小勝,但整體而言,雖稱得上吊民伐罪,但也有些窮兵黷武,使得蜀國國力日衰,導致三國鼎立多年,第一個被區區幾千人滅亡,可見蜀國兵力之疲。比起東吳勢力較弱之時,積極防禦而獲得大勝,蜀國實力較弱卻積極進攻,不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正應了那句話“國雖大,好戰必亡”,何況蜀國是三國中實力最弱的。

只可憐一代名相諸葛亮,不能扶危漢,隕落五丈原。枉寫三分書,空負八陣圖。每想起杜工部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不覺讓人浮想聯翩,感慨萬千。

至於東吳擁有兩次勝出的機會,但綜合實力與曹魏比較起來,還是處於比較劣勢。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得天時之利。二是曹操經營多年,招賢才,興軍墾,實力強勁。曹操死後,曹丕篡漢,加強了中央權力,並沒有放鬆對統一天下的準備。而此時的東吳,孫權雖然之後也成王,但經過多年與曹操的用兵,國力也損耗不小,最重要的是,孫權死後,東吳內訌嚴重,極大的消耗了國家實力。三是,臥榻之側,還有西蜀虎視眈眈,從而分散了兵力。總之,東吳憑藉長江天塹,的地理優勢,加上江南物阜民豐,終成三國鼎立之格局,但要統一天下,其力量還是遠遠不夠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