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秦漢和匈奴,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熟悉漢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後,西漢王朝很長一段都對北方匈奴採取和親求和的策略。直到漢武帝時,纔開始走上反擊道路。但在漢朝之前的秦朝,對於匈奴就絲毫沒有忌憚。

早在公元前215年,秦朝名將蒙恬就曾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上抗擊匈奴,先後攻陷河套、陽山等地區。

面對強秦的進攻,匈奴不得不繼續向漠北後退,還邊境地區一份安寧。爲什麼秦朝能夠輕而易舉地驅除匈奴而西漢卻做不到呢?這個問題還需從兩朝的經濟、軍事以及社會環境這三個方面來分析。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一、經濟方面

1、大一統的秦朝和尚未發展起來的匈奴

自秦始皇吞併六國建立秦朝以來,就採納了廷尉李斯的建議在國內實行郡縣制,將各級官員的任免大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由此,他建立起一套以獨尊皇權爲核心的行政管理體系,有效保障了中央集權,在極短的時間裏恢復了社會秩序,爲農業經濟提供發展基礎。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第2張

其實在此之前,當秦還是個諸侯國的時候,它的經濟實力就已經不可小覷了。商鞅變法中提出的“農戰”政策一直維持到秦朝初期,政府通過鼓勵開墾和獎勵農耕等方式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保障了國家稅務。

與此同時,匈奴人還秉持着較爲傳統的遊牧經濟,具有極強的不穩定性。在雙方交戰時,匈奴常常因備不齊糧草而打不了持久戰,軍心渙散,最終只能狼狽而歸。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第3張

2、百廢待興的西漢和日漸發展的匈奴

西漢和秦朝的情況又不一樣,在西漢創建之前,分別經歷了起義伐秦、楚漢相爭這兩個階段,也就是說在國家建立之前,總共打了七年硬仗。

不難想象,連年戰火的摧殘對於國家經濟的影響是多麼巨大。爲了彌補戰爭帶來的創傷、儘快恢復國內經濟,西漢統治者不得已選擇了和親的緩兵之策。

而彼時的匈奴也早不是當初秦朝所面的匈奴,它不僅完成了東西兩方勢力的統一,還在楚漢相爭時悄悄發展了農牧經濟,實力大增。如此敵強我弱的形勢,如果還要執意與之硬碰硬,那就是在逞莽夫之勇。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第4張

二、軍事方面

1、秦朝將士百戰成鋼,武器精良

秦朝的將士,很多都是從戰國的兼併戰爭中一路打出來的,實戰經驗豐富,軍事能力極強。此外,秦朝還有很多傑出將領,例如蒙恬、章邯、司馬錯等人,個個都有赫赫戰功在身。

在武器方面,秦朝也有着極大的優勢。他們有獨家的武器裝備“弩”,射程大約300米左右,最大殺傷力範圍高達150米,是當時弩界的翹楚。

相比之下,匈奴的軍隊不僅稚嫩,而且沒有先進的武器輔佐,敗給秦朝軍隊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第5張

2、西漢軍隊素質低下,武器落後

上文說過,西漢在建立之初打了七年仗,當時國內民生凋敝、經濟衰退,軍事實力也大打折扣。

常年的戰爭帶走了許多優秀將士,等到戰爭結束後,就只剩下一羣老弱病殘了。但是爲了國防安全,又不能沒有軍隊捍衛,於是劉邦就從百姓中抓壯丁充數。

這支由農民組成的軍隊不僅素質低下,而且戰鬥力也很弱,根本不能與發展起來的匈奴大軍相抗衡。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第6張

而且當時匈奴軍隊中還出現了一位曠世將才——冒頓,就是他帶領匈奴消滅了東胡和月氏、實現了東西兩部的統一。

莫頓手下共有精兵良將三十萬,就算與秦朝的蒙恬遇上,恐怕也不見得會輸,更何況漢朝的農民軍呢?

與此同時,漢朝在軍用武器上也沒有做出革新。在戰爭中,他們慣用的還是鐵刀和弩這樣的武器,雖然弩對騎兵有很強的針對性,非常適合用來抵禦匈奴軍隊。

然而,這樣的武器早在秦朝時就已經出現過,經過十多年的休養,匈奴將領不可能沒有研究出應對之策。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第7張

三、社會環境方面

1、秦朝時,匈奴腹背受敵

秦朝時,匈奴面對的外敵可不止秦朝一個。當時它的西邊是兇悍善戰的月氏,東邊是歷史悠久的東胡,兩者都不是好招惹的。

幾經權衡後,匈奴決定在向南進攻幅員遼闊的大秦,殊不知大秦雖然剛剛實現統一,但軍事和經濟實力都很在線,區區匈奴根本不是對手。爲防止東胡和月氏也來趁火打劫,識時務的匈奴只好放棄河套地區,轉而逃向漠北。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第8張

2、漢朝時,匈奴空前強盛

漢朝時,國家破敗,百廢待興。當時的統治階級滿腦子想的都是要儘快恢復民生以維護秩序、鞏固統治,依然沒有繼續鏖戰的心思。

然而,匈奴卻已經結束了長達幾十年的休養,並且成長爲一支極其強悍的隊伍。今非昔比,時殊事異,爲了保全大局,西漢的統治者纔會選擇與匈奴和親、互市,從而爲國內爭取時間。

秦朝能夠輕易驅除匈奴 西漢爲何採用和親求和的策略 第9張

從經濟、軍事和社會環境這三個方面來看,西漢都是不足以抵抗匈奴的,而秦朝時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戰勝,不過是因爲當時的匈奴尚且年輕,還未發展起來。

幾十年過後,華夏大地經歷改朝換代,匈奴又再次捲土重來。雙方實力懸殊,西漢政府不得不採用權宜之計。

不過好在漢武帝時,西漢終於恢復到空前盛況,足以給匈奴以致命一擊。這場漫長的鬥爭一直持續到漢宣帝時才結束。在後來的漫長曆史中,匈奴也慢慢融入中華民族,成爲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漢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