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漢元帝和親匈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楚漢爭霸時期,匈奴在冒頓單于的統治下迅速壯大,並在漢初聯合韓王信南下,劉邦討伐匈奴遭遇“白登之圍”後,不得已與匈奴和親,從而爭取壯大自身的時間。漢武帝時期,漢朝歷經七十餘年治理早已強大起來,面對匈奴的不斷入侵,漢武帝斷然發動反擊,大敗匈奴後將其將遠驅漠北。然而,漢元帝時漢朝卻又與匈奴再度和親(昭君出塞),這又是爲什麼呢?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漢元帝時王昭君遠嫁匈奴

從劉邦和親到漢武帝反擊,漢匈關係在漢武帝時期發生逆轉

西漢初年,此時的北方匈奴已經逐漸強盛,而歷經戰亂的新生漢朝卻極度衰弱,面對北方匈奴的不斷南下,尤其是韓王信的叛變,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征討匈奴,卻因輕敵冒進而遭遇“白登之圍”。在婁敬的建議下,劉邦開始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送去公主的同時贈送對方大量嫁妝。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第2張

漢匈和親從漢高祖劉邦時期開始

劉邦此舉在於爲漢朝爭取恢復社會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時間,然而和親的漢朝和匈奴再未爆發大規模戰爭,但匈奴卻仍然時常南下侵擾,而漢朝在漢高後、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治理下,仍然堅持劉邦的基本國策,以恢復發展國力爲主,同時積極充實邊防和積蓄戰略資源。

到漢武帝時期,經過七十餘年的休養生息,漢朝社會經濟得到極大發展,人口也比漢初增長了一倍多,堪稱國富民強、社會安定,同時在軍事裝備和戰馬儲備等方面也達到了巔峯,漢朝已經積蓄了足夠對抗匈奴的力量。於是,漢武帝廢除和親政策,開始決意對匈奴展開軍事打擊。

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發動“馬邑之圍”,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漢匈關係自此開始惡化,就此拉開了漢匈百年戰爭的序幕。爲了報復“馬邑之圍”,匈奴多次南下侵略,而漢武帝則從元狩四年(前119年)開始,對匈奴發動戰略反擊。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第3張

在衛青、霍去病等將領的統帥下,漢軍多次大敗匈奴,並從西域對匈奴從南方形成戰略包圍態勢,至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霍去病殲滅匈奴主力後,匈奴殘餘被迫北逃,以至“漠南無王庭”,西漢北部威脅至此基本解除。

後漢武帝時代的漢匈關係,漢元帝時雙方再度和親

戰敗之後,匈奴遠避漠北休養生息,並開始尋求與漢朝改善關係,爲此被扣留的蘇武被釋放。匈奴希望繼續與漢朝和親交好,但由於形勢逆轉,漢武帝表示可以和親,但匈奴必須臣服,並遣子入侍爲質,但匈奴表示不能接受,爲此雙方僵持數十年。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第4張

漢武帝時漢匈態勢逆轉

不過,漢朝雖然在戰爭中取勝,但付出的代價同樣極爲慘痛,再加上此後爲了征伐朝鮮、西羌及西南夷,因而也暫停了對匈奴的用兵,轉而向東聯合烏桓,向西聯絡大月氏、大宛,以和親(細君公主嫁烏孫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生存空間。

漢武帝去世後,漢朝對匈奴的主動攻擊基本停止,但有所恢復的匈奴竟然再度試探性南下,之後漢朝先後在漢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和本始三年(前71年)兩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匈奴元氣大傷,再加上丁零、烏桓、烏孫的不斷打擊,匈奴被迫西遷,後西域再度成爲漢匈爭奪焦點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第5張

漢宣帝時漢朝再度大敗匈奴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內部發生內亂,虛閭權渠單于去世,屠耆堂單于繼位。屠耆堂上位後大肆排除異己,殺盡前單于所用舊人,掌管西域事務的日逐王先賢撣被迫率部降漢,漢朝從而全面控制西域。然而,屠耆堂的殘酷統治很快引發了內訌,屠耆堂兵敗自盡,而匈奴則就此陷入爭奪單于的內戰之中。

此後,匈奴由於“五單于爭立”的內鬥,勢力繼續衰減。漢宣帝五鳳四年(前54年),郅支擊破呼韓邪,佔據漠北王庭,呼韓邪逐南下投靠漢朝,並於次年遣子右賢王入漢作“質子”。在漢朝的幫助下,呼韓邪單于逐步恢復元氣,並於漢元帝初期重返北庭、恢復故土。

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爲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出使西域之時,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于。呼韓邪得知消息後又喜又怕,喜的是老對頭被殺,怕的則是漢朝下一個對付自己。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第6張

昭君出塞

爲了避免遭受打擊,呼韓邪於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年)來到長安朝見,並提出願意與漢朝通婚結爲親戚。漢元帝應允後,以宮女、待詔掖庭的王嬙(王昭君)賜予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封其爲“寧胡閼氏”,這便是昭君出塞。

漢元帝時期的漢匈和親,與西漢初期的和親完全不同

雖然同爲和親,但漢元帝時期的和親,與西漢初期的和親,無論從和親背景來講,還是從和親意義,亦或是和親人員來講,都完全不同。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第7張

從和親背景來講。西漢初期,匈奴處於強勢一方,漢朝並不具備全面打擊匈奴的能力,此時的匈奴完全處於戰略主動,他們可以隨意南下侵擾,漢朝卻只能被動防禦。而自從漢武帝對匈奴實行全面打擊以來,由於多次敗於漢朝,再加上週邊少數民族的攻打以及內部戰亂,匈奴已經迅速衰弱,漢匈局勢全面逆轉。

從和親意義來講。西漢初期,鑑於雙方的敵我態勢,漢朝更多是一種被動和親,是爲了換取較爲穩定的外部環境,從而爲漢朝的全面恢復和發展爭取時間和空間。而隨着漢匈局勢的轉變,漢元帝時期的漢匈和親,則是匈奴處於弱勢一方,是主動向漢朝臣服的一種表現,是呼韓邪爲了避免遭到漢朝打擊而做出的一種主動示好。

從和親人員來講。漢初時期,漢朝遠嫁匈奴的要麼是真正的公主,要麼是宗室女,不僅女子出身較爲高貴,且往往要奉送大量的珍貴嫁妝。而到了漢元帝時期,漢元帝送去的只是一個宮女,只是待詔掖庭的王嬙(王昭君),不僅出身較低,而且匈奴還得感恩戴德。

漢武帝大敗匈奴後將其遠驅漠北 漢元帝爲什麼還和匈奴和親 第8張

綜上所述,雖然同樣是和親,但漢元帝時期的和親與漢初時期的和親卻完全不同,而這取決於當時漢匈之間的戰略態勢,只要自身實力足夠強大,那麼必將掌握和親的主動權。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