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漢武帝和匈奴最後一戰失敗了 獲勝的匈奴爲何難以生存下去

漢武帝和匈奴最後一戰失敗了 獲勝的匈奴爲何難以生存下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漢武帝和匈奴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前90年3月,漢武帝人生中最後一次對匈奴發動了進攻,李廣利奉命率領7萬大軍從五原郡向浚稽山行軍,商丘成率軍3萬從西河郡向涿邪山進軍,馬通率軍4萬從酒泉郡向天山進軍。這一次浩浩蕩蕩的大戰,目的就是從三個不同的方向對匈奴進行合圍進而消滅,這場大戰的結局如何呢?

馬通沒能和匈奴遭遇,商丘成回軍遇襲擊退匈奴,李廣利前期順利,但在突擊到杭愛山一帶時被匈奴鐵騎包圍,最終全軍覆沒,這意味着漢武帝最後一次與匈奴交戰以失敗告終,3年後漢武帝駕崩,可爲何獲勝的匈奴卻難以生存了呢?

漢武帝和匈奴最後一戰失敗了 獲勝的匈奴爲何難以生存下去

圖片:匈奴難以生存劇照

一、漢匈之戰的內幕

1、最後一戰的失敗原因

漢武帝執政的最後14年時間,我們可以看做武帝后期,在這14年的時間裏,漢王朝對匈奴發動了3次具有相當規模的戰爭,結局是全部失敗,甚至很多次出現出擊的軍隊慘遭覆滅,僅僅從有限的史料中我們就能得知前後共有10餘萬將士命喪草原。

在漢王朝對匈奴的幾次作戰中損失不可謂不大,而取得的戰果十分有限,其中有漢王朝自身國力衰弱的原因,也有將領的原因,但這都不是最根本的,關鍵在於作戰的距離和適應性問題。

漢武帝和匈奴最後一戰失敗了 獲勝的匈奴爲何難以生存下去 第2張

圖片:漢朝發動戰爭劇照

在漢武帝執政後期,匈奴族羣正在由北方逐漸向西北方向退縮,這就意味着漢王朝出征的軍隊也必須朝着同一方向進軍才能夠與匈奴決戰,因此漢軍的作戰距離一次比一次長,距離本土後方也越來越遠。

另外,在漢王朝和匈奴數十年的不斷攻伐中,雖然有不少匈奴部落投降漢王朝,而漢王朝中也有人選擇投靠匈奴,這些人中不僅有平民,也有不少有能力的人,他們給匈奴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知識、技術。

我們在想着如何對付匈奴,匈奴人也在適應漢軍,所以在最後一次李廣利率軍出征的過程中,就遭遇了匈奴人先進的土工戰術,他們通過挖掘地道潛近漢軍大營,然後突然發動攻勢,這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戰術,不過隨着雙方戰事的頻繁出現,匈奴人卻快要撐不住了。

漢武帝和匈奴最後一戰失敗了 獲勝的匈奴爲何難以生存下去 第3張

圖片:中原人投靠匈奴劇照

2、匈奴的真實處境

從著名的“龍城之戰”開始,一直到漢武帝駕崩,這40年的時間裏漢王朝幾乎沒有中斷對匈奴人的打擊,攻勢可謂連綿不斷,當漢王朝勝利的時候要繼續出擊,遇到失敗的時候同樣要不計代價的出擊。

在一開始的時候,漢武帝還會斟酌出擊的時間和季節,到了執政後期索性這個也不計較了,一年四季不分春冬,隨時做好出徵的準備。

這種做法對匈奴部族的影響十分巨大,嚴重影響甚至是打亂了他們的社會生產秩序,爲了躲避漢王朝軍隊的不斷進攻,他們整個部族必須時刻做好整體遷徙的準備,這是大戰略層面上的做法。

尤其是在漢武帝執政的最後一段時間裏,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數次令軍隊攻入到了匈奴部族的腹地,對於匈奴人來說,一開始是在家門口打架,此後直接打到了後花園中。

李廣利在最後一戰中雖然敗北了,但是從地圖上來看,他從北緯的40度一直打到了北緯50度,這是什麼概念呢?幾乎橫跨了整個偌大的蒙古高原,雖然匈奴人最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不得不在夏季時節命令整個部族進行遷徙,這個代價是巨大的。

漢武帝和匈奴最後一戰失敗了 獲勝的匈奴爲何難以生存下去 第4張

圖片:匈奴騎兵劇照

二、匈奴的徹底覆滅

1、匈奴的衰敗

漢王朝軍隊的每一次主動出擊,不管是勝利還是失敗,都會讓匈奴部族的整個畜牧產業鏈條中斷,根據匈奴人當時的人口和生產力水平來看,一戶普通的牧民需要把羊羣數量控制在150頭之上才能夠過活。

可漢軍的到來,則需要把牧民徵召爲士兵作戰,這讓正常的畜牧業生產缺乏管理,生產效能低下,更爲致命的是,匈奴人雖然最後取得了勝利,但從戰鬥中根本無法獲得任何好處。

雖然當時的漢王朝內部也出現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無家可歸的難民,但是作爲統治者,漢武帝對匈奴主動出擊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他並非窮兵黷武,反而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把兩軍交戰的戰場始終放到匈奴人自家的土地上,讓他們自己去承受戰爭帶來的嚴重後果。

因此在實際戰爭中,匈奴人哪怕是將漢軍全數消滅也根本帶不來任何的好處,甚至還要承受戰爭帶來的經濟損失,到了漢武帝駕崩的時候,匈奴部族已經十分疲敝,因爲長期的不良遷徙導致牲畜根本不能正常生產,就這樣,一個強悍的遊牧民族上到單于本人,下到一般牧民都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厭戰情緒

漢武帝和匈奴最後一戰失敗了 獲勝的匈奴爲何難以生存下去 第5張

圖片:漢朝軍隊主動出擊劇照

2、滅亡宿敵

漢宣帝本始二年,漢王朝準備對匈奴發動殲滅戰,當時漢王朝總共動員了16萬之巨的騎兵,兵分五路開始發動進攻,同時還有5萬的烏孫騎兵跟隨一同作戰,面對這樣的攻勢匈奴人根本無法抵抗,於是開始逃亡。

此後匈奴人意欲報復烏孫,結果在出徵的時候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寒潮,導致最後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和牲畜活了下來,從這個時候開始,丁零、烏孫、烏桓等部族開始從西、南、東三個方向開始蠶食匈奴部族。

連年征戰疲敝不已的匈奴又遭遇天災,饑荒導致爲數不多的人口又喪失了三成,匈奴終於無法維持,開始分崩離析。

漢武帝和匈奴最後一戰失敗了 獲勝的匈奴爲何難以生存下去 第6張

圖片:匈奴內部開始分裂劇照

最後給匈奴部族判了“死刑”的人叫做竇憲,實際上這已經到了東漢和帝時期,漢和帝永元元年,也就是公元89年,竇憲率領漢軍、羌軍和南匈奴聯軍,對負隅頑抗的北匈奴進行打擊併成功擊潰其主力。公元151年,盤踞在巴里坤湖一帶的北匈奴殘餘勢力進入西方世界,從此匈奴也消失在了中國歷史長河中。

由此可見,漢武帝在位時期爲了對付匈奴付出了巨大代價,不過從歷史的長遠角度來看,這種做法確實很有效,也是無可厚非的,確保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和中原地區的有序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