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朱元璋臨終前,究竟一直在重複着什麼?

朱元璋臨終前,究竟一直在重複着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臨終前,究竟一直在重複着什麼?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說起明朝,令人印象深刻的有百花齊放的文學圖景,有繡工瑰麗的明制馬面,有自由開放的民風……明朝那些事兒,一直被世人所津津樂道。

一個朝代的核心是君主了,而明朝帝位的繼承可以說非常有意思,有太孫繼位,有叔父繼位,有兄弟繼位,他們之間的故事充滿了硝煙與戰火。

據悉,明太祖朱元璋在臨死前,氣若游絲地重複着“燕王來否”,可在場大臣卻都裝作沒聽清,最後繼位的卻是太孫朱允炆。那麼,這其中有什麼緣由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朱元璋祖孫三代的故事。

朱元璋臨終前,究竟一直在重複着什麼?

文治武功的燕王朱棣

在我國曆史上,燕王朱棣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他從小就開始四處征戰。根據歷史的記載,20歲的朱棣就平定了北部的叛亂,還成功招降元軍將領,這樣的能力在歷史上少見。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朱棣纔是與朱元璋最相似的那個人。朱元璋自幼生活貧苦,可朱棣雖然是一個皇帝,但是他卻沒有好逸惡勞,反而更加勤學上進、飽讀詩書與兵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上進的好青年。

朱元璋對這個兒子也是寄予厚望,不僅將他封爲了燕王、鎮守北京,同時還將重臣徐達的長女許配給朱棣,可以說這是在爲燕王造勢,畢竟皇子與臣子雖然結親很常見,但朱棣卻不是一個一般的藩王。

似乎朱元璋是在將朱棣以儲君的標準來培養的!不過,當時的太子朱標纔是朱元璋最看重的人物,或許是因爲朱棣的地位不足以威脅到朱標,朱元璋纔會那樣做吧。

朱元璋臨終前,究竟一直在重複着什麼? 第2張

平定天下後,國內的叛亂也逐漸穩定下來,在朱元璋的眼中,他希望朱標成爲一個守成之軍,能夠做一個“偏文”一點的皇帝,朱棣與他的期望則恰恰相反。

奈何,朱元璋的願望雖然很好,但是上天卻沒讓他如願。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朱皇帝所規劃好的一切都成爲了泡影,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這種威脅有來自臣子的威脅,因此爲了保障朱明天下的穩定,繼胡惟庸案後,朱元璋又發起了藍玉案,牽涉的人數比前者更多,很多大將及其相關人員都被屠戮殆盡。

當時,距離太子朱標的去世也僅僅只過了一年,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藍玉並非因爲犯罪而被殺,而是因爲時代不需要他了,甚至他有可能成爲威脅纔會被殺。

處理自己的兒子

處理完臣子之後,朱元璋又將目光瞄準了自己的兒子們,在他的觀念中,諸多的兒子坐鎮邊疆,保衛大明朝的天下,朱允炆則坐鎮南京城治理天下。

這樣的想法看似很好,其實一點都不現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與想法,朱棣就是其中之一。根據史料的記載,在朱元璋駕崩前,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都已經去世。

作爲老四的朱棣,送走了他的三個哥哥,這個時候他成了諸王中的最年長者。與此同時,在晉王死後不久,朱元璋給了朱棣一道敕諭,肯定了朱棣的戰功赫赫,攘外安內的能力,這無疑是給了朱棣極大的鼓勵和信心。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卻宣佈立朱允炆爲太子,這讓朱棣大失所望。相比於朱棣而言,朱允炆看上去很文弱,更沒有絲毫的戰功,讓朱棣非常的不服氣,私下裏、言語間屢次顯露不敬之意。

朱元璋也知道這些事情,但畢竟血濃於水,他沒有辦法對自己這個優秀的兒子痛下殺心。只能在人生晚年,頒佈了一道遺詔:諸王不要來京奔喪,在封地安固民心,便是最大的孝道了。

同時,這也體現了他對新帝繼位的顧慮,以及對朱允炆的擔心。只是,期間卻因爲種種原因,又發生了一些鮮爲人知的故事,若是成了甚至能夠改變歷史。

燕王來否

不知爲何,朱元璋在頒佈兒子不能進京的聖旨後,居然又偷偷下了一道聖旨,讓朱棣前來南京。先後接到了這兩個聖旨,朱棣也非常納悶,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當他剛想動身的時候,又收到了一封旨意,就是不讓朱棣進京了。這最後一道聖旨很有意思,據悉是朱允炆冒充朱元璋的名義寫的,就是害怕朱元璋會臨時改變皇儲,自己的皇位會出亂子。

垂垂臨終時,朱元璋氣若游絲地重複着四個字“燕王來否”,他不知道的是,因爲朱允炆的一番操作,朱棣根本就沒有來,而他身邊的大臣也只當做沒聽到。就這樣,一代傳奇皇帝朱元璋去世了。

“燕王來否”這四個字表達的含義很多,有人認爲是朱元璋想要將朱棣騙來南京,進而殺死,但也可能是出於對朱棣的喜愛,因爲上文說到父子倆太像了。

朱棣完美地繼承了朱元璋的血性,可以說是他最爲得意的兒子,作爲父親,他希望朱棣能夠快樂地生活一輩子,而不是像自己一樣征討四方,始終活在猜忌和懷疑之中。

作爲一位老人,在臨終時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自己的親人,他已經失去3個兒子了,現在最得意的四兒子是多麼地英勇、多麼地像他,上述四個字寄託了濃濃的愛意。

可惜,他這樣的願望並沒能如願,大臣們並沒有因爲他的臨終所念、允許朱棣的探望,而是裝作沒聽清,雖然很讓人寒心,但卻是現實,皇權交接就是這麼殘酷。

至於官員爲何裝作沒聽見,其中的水就很深了,後來太孫朱允炆成功登基,史稱建文帝。那麼,明朝前期會就此平穩度過嗎?朱棣的雄才大略會只安於小小的封地嗎?顯然不會。

由於朱允炆的不斷削藩,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的勝利,成功成爲了大明新的帝王,永樂大帝的傳奇由此拉開帷幕,史稱永樂盛世,朱棣的傳奇人生繼續輝煌。

一個父親的最後願望沒能實現,兒子也沒能見上父親的最後一面,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遺憾,而這就是權利社會的殘酷,爲了國家爲了百姓,必須冷血無情,必須思量再三。

帝王之位高處不勝寒,是不容得絲毫個人感情的介入,除了一聲遺憾,便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