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晉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強國 晉國是怎麼走向三家分晉的

晉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強國 晉國是怎麼走向三家分晉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三家分晉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趙、韓、魏三家分晉,晉國是如何崛起走向分裂的?

前言:

晉國在歷史上出現了三次,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時代的晉國,一個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晉國,一個是五代十國的晉國,這裏提到的三家分晉特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裏面的晉國,這個晉國是諸侯分封所得的諸侯國,追溯歷史的源頭比較早了。

晉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強國 晉國是怎麼走向三家分晉的

▲疆域圖

從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就因得天獨厚的優勢稱霸二百多年,一直到後期政權動盪,才被迫三分天下,而趙、韓、魏三國在歷史上也是春秋歷史舞臺上的諸侯國,而晉國從崛起到走向分裂也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授民授疆土,諸侯崛起

1、分封天下,晉國崛起

晉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強國 晉國是怎麼走向三家分晉的 第2張

▲朝拜圖

周天子臨朝後,實行了分封制度,授民授疆土,作爲西周王室周天子的宗親子弟,得到了晉國的封地,而初任晉國的國君姓姬,是姬發的弟弟,純正的王族血統。

所以晉國在各諸侯國的封賞和待遇往往都是最爲優厚的,晉國也有着最肥沃的土地和好的牧場,在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之上,晉國很快崛起,迅速成爲了最強諸侯國。

晉國的崛起與初代君主的勤勉和克己有很大的關係,周天子時期,社會和政治關係其實還是相對比較簡單而堅定的,西周的政治政策也相對民主和開化。

所以在這樣政局穩定的時代下,晉國不斷地發展民生,國富民強,軍力力量和人口數量也在諸侯國之中位列前茅,先天的優勢再加上後天的不懈堅持,晉國的根基十分深厚。

2、休養生息,國富民強

修養生息的政策是晉國崛起的重要農業政策,從晉國發展之初,初代君王就十分勤政愛民,對百姓也十分仁厚,國家長治久安,國富民強很快就成爲了一方霸主。

發展到了晉獻公時期,晉國已經吞併了周邊數十個小國,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都遠超當時的秦、楚兩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都遠超於其他諸侯小國,晉國國君也開始虛懷納諫,陸續接受了大臣們的建議,將政治、經濟和國家一一進行建設和治理,進行論政。

晉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強國 晉國是怎麼走向三家分晉的 第3張

▲君臣論政

晉國的國君裏面才能和謀略兼備的人有很多,晉獻公和晉襄公在位期間,一直經營政事,發展大軍和戰備,到了晉襄公的末年,晉國已經成爲了擊敗秦、楚一家獨大的春秋五霸之主。

晉國後來的歷代君主都一直保持着同樣優異的成績,一直到晉國成爲了歷史上有名的“千乘之國”,周邊的一些小國也都紛紛向晉國俯首稱臣,晉國的名氣逐漸蓋過了周天子,而晉國王室與周天子的關係也開始潛移默化地發生了變化,原本的朝貢和進貢制度也因實力的參差而改變。

政權更迭,天下動盪

1、勢力交錯,動盪不安

晉國逐漸發展壯大之後,內亂也隨之而來。首先面臨的就是同樣的繼承問題,宗室子弟衆多,儘管晉國也遵循着周天子的嫡長子繼承製度,但難免宗室子弟的大宗和小宗開始出現了爭鬥不休的現象。

到了晉文侯執政時期,嫡長子繼承製度已經被打破,小宗憑藉着貴族勢力的支持取代了大宗的王位,並且將除了小宗以外的諸位公子一一進行誅殺,從而改變了大宗的既定繼承權,原本的繼承法制一旦被打破,朝堂的政權就此陷入了動盪。

晉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強國 晉國是怎麼走向三家分晉的 第4張

▲車輪戰圖

小宗滅大宗,這樣法制一旦錯亂,國家就陷入了不安,沒有固定的繼承製度,這就意味着單就爭奪繼承權這一件事就足以讓晉國的內部鬥爭不休,關於嫡長子的地位與國家權力的歸屬問題一直都爭論不休。

而這裏後來的晉國君王成了晉獻公,那個將自己的嫡長子流放要立自己寵妃之子爲繼承人的昏聵君主,由於他的行事和作風也隨之引起了諸國的不滿,這位被流放的公子重耳最後又憑藉着自己的苦心經營,成功地做到了大宗滅小宗。就這樣,晉國的繼承問題一直成爲內亂不休的根本原因。

2、晉國衆卿,爭鬥不休

大宗不明,小宗不穆,晉國王權更迭頻繁,權力的角逐越來越激烈,直到晉平公在位時,公子的勢力漸弱,士大夫與公卿隨着崛起,晉國的六卿也開始坐不住了。

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大貴族的勢力不斷崛起,彼此之間開始了正面的較量,家族之間暗鬥不斷,經過了數年,範和中行兩家敗下了陣來,魏和韓的實力雄厚,魏國反而在鬥爭之中愈加強勁。

晉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強國 晉國是怎麼走向三家分晉的 第5張

▲晉國六卿圖

但在留下的四家裏面,最爲厲害的智家卻最爲貪心,他們不斷地攻城略地,妄圖搶奪更多的地盤,智家雄心勃勃想要吞併各家,還好大喜功,四處招攬禍事,引發了晉國王室的不滿,從而開始討伐智家,最終智家寡不敵衆,最後徹底成爲了這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這是一場心智與權力的角逐,晉國王室爲了避免諸公子之亂的慘案再一次發生,將權力鬥爭的漩渦轉移到了卿貴,流血犧牲的現象依舊存在,但是同樣也是養虎爲患,剩下的公卿始終是個問題。

三家分晉,難逃厄運

1、諸侯林立,難捨難分

六卿經過權力鬥爭消耗過半,晉國王室爲了安撫留存下來的韓、趙、魏三卿,對他們進行了分封,公元前433年,韓趙魏三家被分封爲諸侯國,晉國的內亂暫時得到了平息,但是暗處的殘餘勢力和其餘諸國留存的政治問題還有很多。

僅剩的三個諸侯國也都是時刻處於戰備的狀態,晉國王室一直在一旁洞若觀火,時刻準備着坐收漁翁之利。

可是這後世的幾代君主的實力和治國能力明顯有所下降,到了改變晉國命運的時刻,反而毫無還手之力,幾世積累的財富也逐漸被敗落的不成樣子,晉國王室只能儘量的安撫剩下的公卿世家。

晉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強國 晉國是怎麼走向三家分晉的 第6張

▲晉獻公

晉國王室的勢力卻日漸衰微,大國的氣魄早已不復當年,面對公卿的大軍竟然有些膽怯,只能在這基礎之上,按照周天子的分封制度將這些發展起來的貴族進行諸侯分封,本來就是士大夫出身的貴族必然會被這樣的豐功偉績所打動,順理成章。

這邊的韓趙魏三國可謂是搖身一變成爲了諸侯國家的君王,自然也不會就此止步,往後的數百年,三家諸侯國也是彼此互相較量,相依爲命,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格局,經過這一段的歷史變遷,韓趙魏也形成了鐵三角的關係,在諸侯國裏面聲明顯貴。

2、四分五裂,難逃厄運

諸侯國的王權旁落,勢力和兵權也都被分散殆盡,原本的晉國王室早已經奄奄一息,其後的晉國君王也都是些平庸之輩,既無心於朝政,也未建設於百姓,反而終日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碌碌無爲。

沒過多久,韓魏趙三家就一舉覆滅了晉國王室,瓜分了晉國,從此登上了歷史舞臺,戰國七雄由此而來,後來的韓趙魏三國依舊用同樣的戰略方針對待崛起的秦國,不過秦國的鐵血手腕直接將六公子斬首,而後多次合縱連橫以後,逐漸被秦一一攻破,消失在了歷史舞臺上。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晉國終究難逃厄運,一個國家如果沒了制度和法度的約束,憑着君王的喜好開始肆意妄爲,必然是不會長久的,而作爲周王室的血脈嫡親,後期的供奉與關係其實也相對淡薄,所以原本一代霸主的晉國最終在自取滅亡的路上也無太多妨礙,雖然可嘆,但其實也都是作繭自縛罷了。

總結:

三家分晉,其實在歷史上也是一種平衡權力的政治手段,如果晉國能在保持自身國力遠盛於諸侯國的基礎之上採用這種方式,或許覆滅得不會那麼早,國家和朝政的分裂和合並都是常事,最終徹底走向破裂的最終原因都是王室勢力的衰弱。

主位不穩,軍心渙散,一個國家必然會禍亂不止,晉國開國之初,本是一片形勢大好,但經過了幾代君主之後,大方向上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雖然在持續積累財富,但政治方向開始發生了偏移,大宗不明確,小宗不和穆,歷史遺留問題一大堆;

王室的權力成了私家的玩具,而不是治國安邦的責任,所以君主的個人偏好和私慾就得以展現的淋漓盡致。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會經歷這個階段,晉國也是如此。

晉國作爲春秋時期的強國 晉國是怎麼走向三家分晉的 第7張

▲三家分晉圖

所以,春秋霸主的強盛和衰落都是幾代君王苦心經營的結果,我們是該怪晉獻帝的荒唐無道,還是晉文侯的偏心短見,其實很難有定論,後來在戰國時期崛起的秦國也是如此。天下紛紛攘攘,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已。

參考文獻:

《蜀山筆記》

《春秋》

《戰國》

《資治通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