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鄭和下西洋的那段塵封歷史和未解之謎

鄭和下西洋的那段塵封歷史和未解之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鄭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動。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規模之大、範圍之廣都是空前的。它不僅在航海活動上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峯,而且對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友好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由於種種原因,鄭和下西洋的大部分歷史史料都已經遺失殆盡,也因此留下了一個個歷史謎案。

鄭和下西洋的那段塵封歷史和未解之謎

  鄭和下東洋

  1982年,時任山東大學中西交通史研究室主任的潘羣,在第三期《文史哲》上發表文章《鄭和使日問題初探》一文。文中稱鄭和在下西洋之前,就曾出使過東洋。此說一經媒體披露,霎時在歷史學界引起軒然大波。   那麼,支撐這一神祕學說的歷史依據是什麼?鄭和爲什麼出使日本?爲什麼這麼重要的歷史事件卻鮮爲人知呢?

  一段塵封的歷史

  已過古稀之年的南京大學退休教授潘羣在對記者說起這段經歷時,依然頗爲激動。“1956年,當時我是山東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我的導師黃雲眉是明史專家,爲了培養我特批休學兩年,專修明史。期間我發現了兩本書,一本是《明史紀事本末》,一本《明書》,這兩本書都是在《明史》之前編着的。”

  潘老邊說邊從書架中抽出兩本泛黃的線裝《明史紀事本末》,上載:(永樂)十五年冬十月,遣禮部員外郎呂淵等使日本。先是帝命太監鄭和等齎諭諸海國,日本首先歸附,詔厚齎之,封建諸山,賜勘合百道與之期,期十年一貢。

  “我當時就懷疑,鄭和出使西洋,日本爲何首先歸附呢?而且還簽訂了《勘合條約》,每年都要向朝廷納貢,而這些在《明史本紀》、《明史》、《鄭和傳》等典籍中均無記載。”

  時年22歲的潘羣擅於逆向思維,凡事好打破砂鍋問到底,這件事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之後,他又翻看了《明書·戎馬志》,他驚喜地看到這樣一段記載:“永樂二年,寇浙直,乃命太監鄭和諭其國王源道義,源道義乃執其渠魁,以獻復金,十年一貢……”

鄭和下西洋的那段塵封歷史和未解之謎 第2張

  經過之後的查閱,潘老的這一觀點又有多部史書記載爲證。江蘇省南京博物院研究員羅宗真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也列舉說,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書》中有專門論述:“文皇帝永樂二年四月,夷船一十一隻,寇穿山,百戶馬興(與戰)死亡。尋寇蘇鬆諸處。是年,上命太監鄭和統督樓船水軍十萬詔諭海外諸番,日本首先納款,擒獻禮邊倭賊二十餘人。”

  《日本一鑑·窮訶話梅》卷六的“流通”條也對鄭和出使日本的前因後果做了記載:“永樂甲申(二年),倭寇直隸、浙江地方,遣使中官鄭和往諭日本王。明年乙酉(永樂三年),其王源道義遣使獻所俘倭寇嘗爲邊患者”。

  《籌海圖編》“直隸倭寇變記”中也有同樣的記載:“永樂二年四月,對馬(壹)歧倭寇蘇鬆,賊掠浙江穿山而來,轉掠沿海,上命太監鄭和諭其國王源道義,源道義出師獲魁以獻。”

  明人馮應京在其《皇明經世實用編》中寫道:“永樂二年,倭寇浙直,乃命太監鄭和諭其國王源道義。源道義出師獲渠魁以獻,我於是有什物紋繡之賜,封爲日本國王。名其國之山曰壽安鎮國山。”

  以上史料,都爲鄭和出使日本,提出了有力的依據。

  鄭和爲何下東洋?一句話,明代初年海防的重點在日本,而貫穿明代300年的外患簡單道來只有四個字:南倭北虜。南指日本,北指蒙古,鄭和下東洋是爲了解決這個“腹背之患”。

  明朝建立前後,日本浪人在中國沿海進行走私、搶劫,對中國形成倭寇之患。明太祖一怒之下於洪武十六年(138 3年)下令斷絕中日交通。

鄭和下西洋的那段塵封歷史和未解之謎 第3張

  1402年6月,燕王朱棣奪取帝位後,爲了鞏固統治,解除海禁,協調與周圍鄰國的關係,派使臣到日本,日本也派使者到中國正式入貢。

  但就在明成祖準備派鄭和籌備下西洋時,卻發生了倭寇侵犯蘇州府和松江府一帶的事件。明成祖決定立即派人去日本進行政治交涉,而這一任務就落到了在朱棣奪權過程中屢建奇功,深得賞識的鄭和身上。

  鄭和也不負重託,在接受任務後,立即組織人馬東渡扶桑。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統督樓船水師十萬,歷經千辛萬苦到達日本,並將明成祖的旨意告訴日本執政者源道義,“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日本統治者自知理虧,立即下令逮捕倭寇首領,並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類似情況。

  “源道義”是誰

  “源道義就是當時的日本國國王足利義滿。”關於鄭和下東洋之說,潘老在1985年“紀念鄭和下西洋580週年 ”時也曾提出過,只是當時忙於組織編撰《鄭和下西洋》一書,故未公開發表。

鄭和下西洋的那段塵封歷史和未解之謎 第4張

  根據《客越志》記載,鄭和當年揚帆東渡日本的出發點應當是浙江寧波附近的“桃花渡”。前些年還在那裏發掘出了刻有“鄭和”字樣的大鐵錨,隨後陸續發現的史書也都有記載。

  如今,“鄭和下東洋”的觀點已在學界得到了不少學者的贊同。羅宗真認爲,鄭和這次下東洋,發生在下西洋之前的一年,即1404年。

  “歷史”的缺失   時至今日,由梁啓超先生開創的“鄭和研究”已逾百年曆程。雖然經過了幾代學者的奮鬥,但類似於“鄭和下東洋” 一樣的航海壯舉仍然被許多迷霧所籠罩。爲何官方記載在600年間竟悄無聲息地消失殆盡?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