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揭祕: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如何監視臣下的?

揭祕: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如何監視臣下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朱元璋應時而生。從至正十二年(1352)從戎,經過十二年的拼殺,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稱吳王,建百官,立世子。當年二月,朱元璋再次親自領兵攻打武昌。拿下武昌後,朱元璋將原效力於陳友諒的翰林學士詹同召爲國子博士。不久,詹同向朱元璋舉薦了吳琳。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將朱元璋是如何監視臣下的吧。

揭祕: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如何監視臣下的?

網絡配圖

  據《明史》記載,吳琳是湖北黃岡人,是當地的一位頗負盛名的才子,早年與詹同有過交往。因受到舉薦,吳琳被朱元璋召爲國子助教,在詹同手下任職。雖然職位不高,但吳琳的能力比詹同強,“經術逾於同”。不久,吳琳的才幹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故得到提拔和重用,先外調任浙江按察司僉事,後入京負責起居注。

  此後,吳琳的仕途經歷比較簡單,幹了兩部尚書。洪武四年(1371年),吳琳再次得到提拔,被任命爲兵部尚書。兩年後,也就是洪武六年(1373年),吳琳改任吏部尚書。一年後,吳琳突然“乞歸”,請求辭職回鄉。在古代,乞歸一般有兩種情況,要麼“乞歸養”,即回鄉贍養父母;要麼“乞歸骸骨”,即回鄉安度晚年。吳琳屬於哪種情況,史載不詳,不過朱元璋很痛快地答應了。

  衆所周知,朱元璋是個非常猜忌的皇帝,對誰都不放心。吳琳突然提出辭職,朱元璋心裏沒底,不知道吳琳葫蘆裏裝的什麼藥。在朱元璋看來,吳琳畢竟爲官多年,又做過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威望和影響力,如今好好的高官不做,他辭職回鄉幹什麼?該不會居心叵測,意圖謀反吧?爲了解開這個謎團,朱元璋動用特務,“帝嘗遣使察之”,祕密調查吳琳行蹤。

  使者趕到吳琳家鄉後,悄悄來到吳琳住所旁,看到了這樣一幕,“一農人坐小杌,起拔稻苗布田,貌甚端謹”。由於周旁無人,使者索性跟老農聊了起來。使者問,聽說此地有個吳尚書,他在哪裏?老農放下手裏的活,回答說,我就是吳琳。使者簡直不敢相信,前不久還身居高位的吳尚書,回鄉後怎麼不在家優哉遊哉,竟然身體力行地在農田裏插秧,而且“貌甚端謹”,非常認真,非常投入。使者回京後,把看到的這一幕報告給朱元璋,朱元璋一聽,很高興,不禁發出了幾聲讚歎,“帝爲嘉嘆”。

揭祕: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如何監視臣下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插秧的活,可不輕快。吳琳“乞歸”後,爲何自己親自幹呢?筆者認爲,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吳琳跟隨朱元璋多年,對朱元璋的猜忌性格有一定了解。吳琳辭職,挖了朱元璋的牆角,如果在家招搖過市,消息傳出去,勢必會激怒朱元璋;在農田裏親歷親爲,甘心當一個農民,是出於自保。其二,吳琳辭職後,沒有俸祿,家中貧困,無以爲生,只能靠幾畝農田討生活。

  吳琳畢竟幹過兩任尚書,難道就沒有餘財嗎?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吳琳是個文人,士大夫氣節高尚,不屑於貪污受賄;其次,朱元璋辣手治貪,手段極其殘酷,吳琳不敢貪。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爲吳琳當時手裏沒有實權,難有外快。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任命李善長、徐達爲左右丞相,設中書省、六部,部設尚書,正三品。當時的六部,“屬中書省,權輕,多仰承丞相意指”,形同虛設,直到洪武五年(1372年)六月,朱元璋才下令“定六部職掌及歲終考績法”,主要職責爲年終時考覈基層,沒有實權。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左丞相胡惟庸謀反,朱元璋下令“罷中書省,廢丞相等官,更定六部官秩”後,六部的權力才漸漸大了起來,尚書品階也成了正二品。

揭祕: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如何監視臣下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吳琳擔任兩部尚書期間,各部尚書設兩人,權力很小,品階不高,俸祿也少得可憐,日常開支尚且捉襟見肘,餘財就更不用說了。建國之初,事務繁多,不少官員就累死在工作崗位上。收入不高,雜事不少,估計是吳琳選擇辭職的一個重要原因。回鄉後的吳琳,無案牘之勞形,無雜務之勞神,遠離政治漩渦,避開羣小排擠,重拾稼穡,恬靜度日,忙時耕作,閒時讀書,也算是一種享受。朱元璋對吳琳的表現予以“嘉嘆”,有放心的意思,大概也有羨慕的成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