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有一座陵墓只因埋下了銅錢和鐵釘 竟保存完好

有一座陵墓只因埋下了銅錢和鐵釘 竟保存完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悠遠綿長,大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皇帝的陵墓了。唐朝是一個盛世,而武則天更是一個善於用時間打敗一切的人。她14歲入宮,先是用18年時間當上了皇后,然後又用35年時間當上了皇帝,死後又用1200年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毫無疑問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一直以來是盜墓者躍躍欲試,鑫鑫嚮往的神祕地帶

爲什麼盜墓者對武則天的陵墓有着這麼大的吸引力呢,這話還得從《蘭亭序》說起,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裏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 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裏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有一座陵墓只因埋下了銅錢和鐵釘 竟保存完好

網絡配圖

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樣吸引着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着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

更有趣的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此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他也興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

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從古至今,沒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的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爲陵”的葬制。

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沒消停過。唐末一鹽販子農民起義軍大軍領袖黃巢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對鐵鏟鐵鍬的運用熟練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剷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他根本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將修建產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300多米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挖錯了方向。

有一座陵墓只因埋下了銅錢和鐵釘 竟保存完好 第2張

網絡配圖

而“萬年壽域”——乾陵,也就是梁山,梁山可以說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峯,三峯聳立,北峯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峯較低,東西對峙,當地的羣衆稱爲“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峯爲頭,南二峯爲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徵。

武則天她14歲入宮,先是用18年時間當上了皇后,然後又用35年時間當上了皇帝,死後又用1200年時間證明了自己陵墓的堅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

唐時的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爲,梁山大有利於女主。所以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爲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後的“萬年壽域”。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昭令當時朝野聞名的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要他們爲皇上選址風水寶地。二人分別遍遊九州,回來後交旨都說選在了好畤縣,,今乾縣,,的梁山上。武則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頂,袁天罡說他在這裏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說他在這裏訂下一枚鐵釘。刨開土,李的鐵釘正好紮在袁所埋的銅方孔中,在場的人無不拍手驚奇。於是,武則天便把陵址選在了梁山,即現在的乾陵。單從風水來說,乾陵就超過了唐朝所有帝陵。

有一座陵墓只因埋下了銅錢和鐵釘 竟保存完好 第3張

網絡配圖

更驚奇的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他帶領部下,一個現代化整編師,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學着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

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爲捲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七個山西籍士兵首當其衝,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裏還敢再向前,發一聲喊跑了出來。據說,孫將軍的一個團生還者寥寥。當地人流傳“因武則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來掘她的墓,所以那七個山西兵必死無疑。”就這樣,乾陵又躲過一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